小孩子多有喜歡抓著筆到處亂畫的,有的甚至會畫到雪白的墻面上,這樣免不了會招來大人的責罵。雖然家長不會鼓勵這種行為――除非你愿意每周刷一次墻,但也有人能意識到這其中有孩子天性中最寶貴的東西,便會有訓導的同時加以引導。大部分孩子胡亂畫了一陣子后,便沒了興趣,改玩電子游戲去了。也有少數能堅持下來的,且有好的機遇,便成了畫家。有有的孩子長大后,依然劣性不改,又開始畫到大街和地鐵站的墻上,后來竟成了一種很時髦的藝術――“涂鴉”(doodle),據說是體現了當代青少年文化的“精神具象“。
學音樂的孩子通常沒有這么幸運。從開始學琴起,就要在老師和家長的雙重監(jiān)視下,老老實實照著樂譜彈,若是彈錯了,輕則挨罵,重則挨扳子。偶爾想放松下,彈一兩首自己喜歡的歌調,總要被斥責為”亂彈琴”而遭到禁止。如此一絲不茍的練就的童子功,若是有音樂天賦的孩子,心智發(fā)育成熟后,演奏技術上已經完全沒有了負擔,可以隨心所欲的表達音樂,成為職業(yè)鋼琴家。但這個世界原本容不下那么多的鋼琴家,莫扎特式的神童畢竟是少數,也不能把貝多芬的成就歸功于他小時候挨過的棒子。而用這種方式來訓練,一般的孩子容易被整的煩了。以至于有的孩子十級證書一拿到手,也就與鋼琴告別了。
李嘉15歲開始學琴,雖然要想成為職業(yè)鋼琴家是有點晚了,但這個年齡的孩子已經有自己的想法,不太容易管束了。在學琴的同時,李嘉也學會了“亂彈琴”――隨興所至,隨心所欲,在鋼琴摸素出各種聲音的組合來。幸運的是,他的老師和家長并沒有阻止他的這種嗜好,甚至還有所嘉許。開始的時候,這些聲音確實有點“亂”,時間長了,彈的多了,便順暢起來。畢竟、音樂也是一種語言,小孩子學說話并不是從學語法開始的。開始的時候,只是單純的覺得很好玩,漸漸地,他發(fā)現能用這些聲音把自己的各種遐思奇想記錄下來,表達出來,便更是樂此不疲了。久而久之,也就攢下了厚厚的一大摞。
如今,李嘉已經張大了,在上海音樂學院作爵士鋼琴的碩士論文――研究“亂彈琴”中的學問。我很高興李嘉愿意把這些少年時代的“私房”曲子拿出來,我也很贊賞上海音樂出版社的編輯愿意出版這些曲子。若能有此啟發(fā)更多的孩子們開始play鋼琴,并由此激發(fā)起更多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則高興的就不僅是李嘉和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