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基本資料信息
|
華夏藝術史的浩蕩長河以其寬曠博大的情懷,將各種文化接容吸納,匯流入潮,包孕出一個個以思想的繁榮、文化的昌盛為象征的時代。在這條華光燦燦的長河中,音樂藝術,尤其是器樂藝術,作為一種文明的載體,隨潮涌潮落,流韻溢彩。
中國琵琶藝術發展的漫漫歷程,是一幅天光斑斕的、閃爍著文明進程之光的絢麗長卷。充滿了文化之美,充滿了歷史之美,充滿了人性之美,充滿了大師巨匠們精神才情的創造,充滿了人向自身肌體完成高難度演奏技巧的極限的挑戰,充滿了中華文明的風韻神髓、心慧智理和理性的揚棄精神,是一個融合了多學科知識的、動態的、開放的、有序的、具有無限活力和無限發展可能的美的歷程。
作為本學科專業理論系統項目之一,本書探討的內容涉及與中國琵琶演奏藝術相關的方面,包括基本動作與基本技術,技術條件與技術方式,技術關系與技術結構,組織動作的技巧與組織音樂的技巧,變化的技巧與表現性技巧,動作心理與音樂心理的統合,器樂語言與器樂化過程,琵琶藝術的美學風格與美學風格,演奏技術與演奏藝術的若干理論問題,演奏家的特殊能力等等。從器樂學的視角,采用整體的、系統的、綜合的方式,重點研究中國琵琶演奏藝術與演奏技術的關系。
作者簡介:
李景俠,中國第一位琵琶演奏藝術與教學法碩士學位的獲得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理事,民族音樂委員會副主任,琵琶專業委員會理事。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民樂系主任。 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1980年轉入復建的中國音樂學院,1982年畢業,獲學士學位。1984年考取中國音樂學院研究生, 1986年以全優成績畢業,留校任教。1989年赴奧地利、德國留學,1998年回國任教于上海音樂學院。 由她指導的學生蔡瑾曾獲1989年北京青少年琵琶比賽一等獎, 2001年湯曉風獲中國琵琶大賽二等獎,2003年張亮獲上海音樂學院香港龍音杯演奏比賽一等獎、孫奕獲二等獎,2004年楊曉瑩獲上海十佳琴童比賽一等獎, 2004年張亮獲中國龍音杯民族器樂(琵琶)國際比賽優秀獎。2004年李霞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琵琶比賽銅獎。 繼1986年在北京舉辦個人獨奏專場音樂會以來,先后在德國、奧地利、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臺北等地舉辦音樂會及主持大師班。1991年應薩爾斯堡莫扎特音樂學院之邀舉辦專場獨奏音樂會。旅歐期間,李景俠以藝術家的身份多次舉辦個人獨奏專場音樂會,并應邀參加多種國際音樂節及文化活動。中國中央電臺,北京臺,奧地利、德國、比利時國家電視臺及電臺等都先后對她進行過專題報道。 2001年8月受聘擔任中國琵琶大賽評委,2002年12月擔任新加坡全國華樂比賽評委。2003年11月中國青年琵琶邀請賽評委,2004年4月擔任龍音杯民族器樂國際比賽評委,11月擔任中國音樂金鐘獎琵琶比賽評委。 李景俠演奏的部分作品,已由中國唱片公司等制成CD、唱片、磁帶出版。 李景俠長期致力于專業理論的研究,發表的論文主要有:《琵琶專業教學的主體工程設計》、《琵琶演奏的基本技術動作》、《右手系統的動作關系研究論文》系列論文 6篇、《天職――王范地教學思想與教學實踐研究》、《傳派藝術在當代》、音樂評論《聽響趣,關注音響的對話》、《"觀"外之觀》等。 2001年獲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獎。 2003年,學術著作《中國琵琶演奏藝術》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