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第一章 歷史與沿革
一、琵琶類樂器概述
二、直項琵琶與曲項琵琶
三、曲項琵琶的演奏技藝
四、琵琶形制的沿革
五、琵琶演奏藝術的演進
六、琵琶的流派及特征
(一)無錫派
(二)平湖派
(三)浦東派
(四)崇明派
(五)上海派
(六)南琶
七、琵琶音樂的新發展
第二章 樂器介紹
一、構造
背面
面板
頭部
復手
相和品
弦
二、品位排列法
三、義甲(假指甲)的制作
第三章 演奏姿勢
第四章 定弦法
一、基本定弦法
二、變化定弦法
第五章 把位
一、把位的概念
二、同把位的三種指型
三、各調的把位系統
第六章 記譜與標記
一、五線譜與簡譜
二、固定調與首調唱名法
(一)固定調唱名法
(二)首調唱名法
三、弦序符號標記
四、把位標記
五、右手手法符號標記
六、左手指法符號標記
七、其他音樂符號標記
(一)力度符號標記
(二)速度記號標記
(三)其他符號標記
第七章 演奏方法
一、左手指法
(一)基本指型
(1)凸形指型
(2)按指近弦
(3)部位準確
(二)保留指的運用
二、右手手法
(一)彈挑的基本方法
(1)彈挑與腕的組合結構
(2)指與腕協調的用力方法
(3)彈挑的觸弦角度
(二)輪指的基本方法
(1)上、下兩種輪的方法
(2)輪指的手形結構
(3)輪指的用力方法
(4)各指的觸弦角度
第八章 演奏技巧
一、右手手法技巧
(一)彈挑型技巧
[雙彈]、[剔]、[抹]、[勾]、[摭]、[分]、[扣]、[摭彈]、[分彈]、[三摭]、[三分]、[風點頭]、[三扣]、[滾]、[搖]、[掃]、[拂]、[劃]、[撲]
(二)輪指型技巧
[全輪]、[半輪]、[三指輪]、[四指輪][長輪][輪雙]、[滿輪]
(三)組合型技巧
[勾輪]、[挑輪]、[掃輪]、[拂輪]、[掃拂輪]、[拂掃輪]、[掃拂掃輪]、[輪拂]、[帶輪]、[彈挑輪]
(四)彈挑順奏法
(五)輪指應用法
二、左手指法技巧
(一)基本技巧
[換把]、[跳把]、[揉弦]
(二)指法技巧
[打音]、[顫音]、[帶音]、[擻音]、[推挽音]、[回滑音]、[撞音]、[綽注音]、[泛音]、[斷音]、[襯音]、[滑品]、[勒音]
(三)大指按音
(四)移指換把
(五)和弦按指
三、非樂音類技巧
[拍]、[提]、[摘]、[彈面板]、[拍面板]、[輪板]、[伏]、[煞音]、[絞弦]、[并弦]、[擦音]
第九章 練習步驟與要點
一、基礎練習
(一)彈挑與左指練習
(二)輪指練習
(三)合理安排
二、分類練習
(一)左指練習
(1)活指練習
(2)音階練習
(3)換把練習
(4)跳把練習
(5)快速練習
(6)技巧練習
(二)右手練習
(1)彈性練習
(2)過弦練習
(3)輪指練習
(4)技巧練習
(5)組合練習
三、樂曲練習
(一)力度處理
(二)速度處理
(三)氣息運用
(四)音色變化運用
(五)風格把握
第十章 技巧設置與即興伴奏
一、樂曲指手法技巧的設置
二、定弦與和聲配置
第十一章 樂譜概要
一、《高和江東》
二、《一素子琵琶譜》
三、《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
四、《閑敘幽音》(《鞠士林琵琶譜》)
五、《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
六、《玉鶴軒琵琶譜》
七、《瀛洲古調》
八、《養正軒琵琶譜》
九、《閩南音樂指譜全集》
十、《汪昱庭琵琶譜》
十一、《琵琶曲選 1949―1979》
十二、《民族樂器傳統獨奏曲選集》(琵琶專輯)
十三、《衛仲樂琵琶演奏曲集》
十四、《中國琵琶名曲薈萃》
附:《傳統各派琵琶指法對照表》
第十二章 名曲解說
一、古代樂曲
《安公子》、《郁輪袍》、《霓裳羽衣曲》、《六幺》、《涼州》、《雨霖鈴》、《薄媚》、《伊州》、《傾杯樂》、《西江月》、《心事子》、《水鼓子》、《胡相問》、《長沙女引》、《撒金沙》、《營富》、《王昭君》、《夜半樂》、《何滿子》、《六胡州》、《如意娘》、《惜惜鹽》、《秦王破陣樂》、《飲酒樂》、《圣明樂》、《弊契兒》、《韋卿堂堂》、《三臺》、《火鳳》、《上元樂》、《武媚娘》、《移都師》、《啄木曲》、《王連鎖》、《白翎鵲》、《海青拿天鵝》
二、近代(傳統)樂曲
《月兒高》、《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將軍令》、《夕陽簫鼓》、《陽春白雪》、《塞上曲》、《青蓮樂府》、《平沙落雁》、《普庵咒》、《陳隋》、《漢宮秋月》、《飛花點翠》、《燈月交輝》、《小月兒高》、《彈詞三六》
三、現、當代(創、編)樂曲
《歌舞引》、《改進操》、《虛籟》、《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歡樂的日子》、《趕花會》、《彝族舞曲》、《狼牙山五壯士》、《送我一枝玫瑰花》、《天山之春》、《瀏陽河》、《草原小姐妹》、《高山流水》、《寒鴉戲水》、《梅花三弄》、《倒垂簾》、《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花木蘭》、《渭水情》、《火把節之夜》、《新翻羽調綠腰》、《訴一讀唐詩<琵琶行>有感》、《春雨》、《梳妝》、《天鵝》、《老童》
第十三章 琵琶音樂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理論家、制作家)(按生卒年代排列)
一、古代
曹妙達、蘇祗婆、裴神符、王維、賀懷智、雷海青、曹善才、康昆侖、段善本、李管兒、趙璧、曹剛、泰娘、鄭中丞、廉郊、楊志、昭惠后、蕭觀音、李宮人、頓仁、張雄、鐘山、查鼐、李近樓、湯應曾、白在湄、樊花坡、一素子、楊廷果、陳牧夫、王君錫、鞠士林、華秋蘋、陳子敬
二、近、現代
李芳園、周永綱、沈肇州、汪昱庭、施予嶺、王露、沈浩初、朱英、華彥鈞、吳夢非、劉天華、張萍舟、楊蔭瀏、夏寶琛、程午加、孫裕德、曹安和、陳濟略、李廷松、陳恭則、高雙慶、衛仲樂、王君僅、樊伯炎、萬子初、楊大鈞、楊少彝、傅立山
三、現、當代
陳天樂、秦鵬章、劉吉典、汪容琛、林石城、周靜梅、馬林生、陳澤民、夏仁根、鄭汝中、王范地、馬圣龍、呂紹恩、鄺宇忠、李榮聲、王惠然、葉緒然、韓淑德、高占春、劉德海、俞良模、張棣華、鳳照蘭、滿瑞興、吳俊生、殷惠麟、曾慶蓉、沈煥春、劉煥章、劉東升、顧培幼、潘亞伯、王超然、殷榮珠、潘鳳鳴、王勁梅、任鴻翔、顧冠仁、王霖、李光祖、莊永平、李兆霖、李光華、湯良興、曲文軍
附錄一 琵琶賦、詩、詞、曲集成
附錄二 琵琶史料匯編
附錄三 琵琶詩、詞、譜序跋
附錄四 琵琶樂曲列名(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附錄五 琵琶樂譜與論著(按發表(出版)年代先后排列)
附錄六 琵琶論文(按發表(出版)年代先后排列)
附錄七 琵琶業余考級曲目
跋
第一章 歷史與沿革
一、琵琶類樂器概述
二、直項琵琶與曲項琵琶
三、曲項琵琶的演奏技藝
四、琵琶形制的沿革
五、琵琶演奏藝術的演進
六、琵琶的流派及特征
(一)無錫派
(二)平湖派
(三)浦東派
(四)崇明派
(五)上海派
(六)南琶
七、琵琶音樂的新發展
第二章 樂器介紹
一、構造
背面
面板
頭部
復手
相和品
弦
二、品位排列法
三、義甲(假指甲)的制作
第三章 演奏姿勢
第四章 定弦法
一、基本定弦法
二、變化定弦法
第五章 把位
一、把位的概念
二、同把位的三種指型
三、各調的把位系統
第六章 記譜與標記
一、五線譜與簡譜
二、固定調與首調唱名法
(一)固定調唱名法
(二)首調唱名法
三、弦序符號標記
四、把位標記
五、右手手法符號標記
六、左手指法符號標記
七、其他音樂符號標記
(一)力度符號標記
(二)速度記號標記
(三)其他符號標記
第七章 演奏方法
一、左手指法
(一)基本指型
(1)凸形指型
(2)按指近弦
(3)部位準確
(二)保留指的運用
二、右手手法
(一)彈挑的基本方法
(1)彈挑與腕的組合結構
(2)指與腕協調的用力方法
(3)彈挑的觸弦角度
(二)輪指的基本方法
(1)上、下兩種輪的方法
(2)輪指的手形結構
(3)輪指的用力方法
(4)各指的觸弦角度
第八章 演奏技巧
一、右手手法技巧
(一)彈挑型技巧
[雙彈]、[剔]、[抹]、[勾]、[摭]、[分]、[扣]、[摭彈]、[分彈]、[三摭]、[三分]、[風點頭]、[三扣]、[滾]、[搖]、[掃]、[拂]、[劃]、[撲]
(二)輪指型技巧
[全輪]、[半輪]、[三指輪]、[四指輪][長輪][輪雙]、[滿輪]
(三)組合型技巧
[勾輪]、[挑輪]、[掃輪]、[拂輪]、[掃拂輪]、[拂掃輪]、[掃拂掃輪]、[輪拂]、[帶輪]、[彈挑輪]
(四)彈挑順奏法
(五)輪指應用法
二、左手指法技巧
(一)基本技巧
[換把]、[跳把]、[揉弦]
(二)指法技巧
[打音]、[顫音]、[帶音]、[擻音]、[推挽音]、[回滑音]、[撞音]、[綽注音]、[泛音]、[斷音]、[襯音]、[滑品]、[勒音]
(三)大指按音
(四)移指換把
(五)和弦按指
三、非樂音類技巧
[拍]、[提]、[摘]、[彈面板]、[拍面板]、[輪板]、[伏]、[煞音]、[絞弦]、[并弦]、[擦音]
第九章 練習步驟與要點
一、基礎練習
(一)彈挑與左指練習
(二)輪指練習
(三)合理安排
二、分類練習
(一)左指練習
(1)活指練習
(2)音階練習
(3)換把練習
(4)跳把練習
(5)快速練習
(6)技巧練習
(二)右手練習
(1)彈性練習
(2)過弦練習
(3)輪指練習
(4)技巧練習
(5)組合練習
三、樂曲練習
(一)力度處理
(二)速度處理
(三)氣息運用
(四)音色變化運用
(五)風格把握
第十章 技巧設置與即興伴奏
一、樂曲指手法技巧的設置
二、定弦與和聲配置
第十一章 樂譜概要
一、《高和江東》
二、《一素子琵琶譜》
三、《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譜真傳》
四、《閑敘幽音》(《鞠士林琵琶譜》)
五、《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
六、《玉鶴軒琵琶譜》
七、《瀛洲古調》
八、《養正軒琵琶譜》
九、《閩南音樂指譜全集》
十、《汪昱庭琵琶譜》
十一、《琵琶曲選 1949―1979》
十二、《民族樂器傳統獨奏曲選集》(琵琶專輯)
十三、《衛仲樂琵琶演奏曲集》
十四、《中國琵琶名曲薈萃》
附:《傳統各派琵琶指法對照表》
第十二章 名曲解說
一、古代樂曲
《安公子》、《郁輪袍》、《霓裳羽衣曲》、《六幺》、《涼州》、《雨霖鈴》、《薄媚》、《伊州》、《傾杯樂》、《西江月》、《心事子》、《水鼓子》、《胡相問》、《長沙女引》、《撒金沙》、《營富》、《王昭君》、《夜半樂》、《何滿子》、《六胡州》、《如意娘》、《惜惜鹽》、《秦王破陣樂》、《飲酒樂》、《圣明樂》、《弊契兒》、《韋卿堂堂》、《三臺》、《火鳳》、《上元樂》、《武媚娘》、《移都師》、《啄木曲》、《王連鎖》、《白翎鵲》、《海青拿天鵝》
二、近代(傳統)樂曲
《月兒高》、《十面埋伏》、《霸王卸甲》、《將軍令》、《夕陽簫鼓》、《陽春白雪》、《塞上曲》、《青蓮樂府》、《平沙落雁》、《普庵咒》、《陳隋》、《漢宮秋月》、《飛花點翠》、《燈月交輝》、《小月兒高》、《彈詞三六》
三、現、當代(創、編)樂曲
《歌舞引》、《改進操》、《虛籟》、《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龍船》、《歡樂的日子》、《趕花會》、《彝族舞曲》、《狼牙山五壯士》、《送我一枝玫瑰花》、《天山之春》、《瀏陽河》、《草原小姐妹》、《高山流水》、《寒鴉戲水》、《梅花三弄》、《倒垂簾》、《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花木蘭》、《渭水情》、《火把節之夜》、《新翻羽調綠腰》、《訴一讀唐詩<琵琶行>有感》、《春雨》、《梳妝》、《天鵝》、《老童》
第十三章 琵琶音樂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理論家、制作家)(按生卒年代排列)
一、古代
曹妙達、蘇祗婆、裴神符、王維、賀懷智、雷海青、曹善才、康昆侖、段善本、李管兒、趙璧、曹剛、泰娘、鄭中丞、廉郊、楊志、昭惠后、蕭觀音、李宮人、頓仁、張雄、鐘山、查鼐、李近樓、湯應曾、白在湄、樊花坡、一素子、楊廷果、陳牧夫、王君錫、鞠士林、華秋蘋、陳子敬
二、近、現代
李芳園、周永綱、沈肇州、汪昱庭、施予嶺、王露、沈浩初、朱英、華彥鈞、吳夢非、劉天華、張萍舟、楊蔭瀏、夏寶琛、程午加、孫裕德、曹安和、陳濟略、李廷松、陳恭則、高雙慶、衛仲樂、王君僅、樊伯炎、萬子初、楊大鈞、楊少彝、傅立山
三、現、當代
陳天樂、秦鵬章、劉吉典、汪容琛、林石城、周靜梅、馬林生、陳澤民、夏仁根、鄭汝中、王范地、馬圣龍、呂紹恩、鄺宇忠、李榮聲、王惠然、葉緒然、韓淑德、高占春、劉德海、俞良模、張棣華、鳳照蘭、滿瑞興、吳俊生、殷惠麟、曾慶蓉、沈煥春、劉煥章、劉東升、顧培幼、潘亞伯、王超然、殷榮珠、潘鳳鳴、王勁梅、任鴻翔、顧冠仁、王霖、李光祖、莊永平、李兆霖、李光華、湯良興、曲文軍
附錄一 琵琶賦、詩、詞、曲集成
附錄二 琵琶史料匯編
附錄三 琵琶詩、詞、譜序跋
附錄四 琵琶樂曲列名(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
附錄五 琵琶樂譜與論著(按發表(出版)年代先后排列)
附錄六 琵琶論文(按發表(出版)年代先后排列)
附錄七 琵琶業余考級曲目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