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劇場:音樂廳
演出時間:2010.01.16
節目介紹
第14屆肖邦鋼琴比賽 波蘭媒體評論――
“敏感的、好幻想的、善于表達豐富色彩的鋼琴家”
“閃光精湛的技藝和珍珠般的音質”
“當她一出現在國家交響樂廳,就吸引了所有的人,使比賽氣氛頓時變得火熱”
陳薩
被倫敦古典調頻電臺稱為“同輩中最耀眼的演奏家之一”的陳薩在歐洲、中國、日本、美國和波蘭等世界各地都受到熱烈歡迎。她首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演出是在1996年,年僅十六歲的陳薩出現在英國利茲鋼琴比賽的決賽舞臺上,由西蒙•拉特爾爵士指揮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協奏,由英國廣播公司進行了電視轉播。
陳薩出生于重慶。她九歲跟隨但昭義教授學習,先后進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和深圳藝術學校學習。1994年獲得首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和中國作品優秀演奏獎;同年10月,江澤民總書記親自接見了陳薩和但昭義教授,并聆聽了陳薩的演奏。1996年,當她在利茲取得成功后,獲得倫敦喬凱音樂學院的獎學金,進入該校隨喬安•哈維爾教授學習,并獲得了演奏碩士文憑。隨后又就讀于漢諾威音樂學院,師從阿里•瓦迪教授。陳薩現居住在德國。
自從1994年陳薩獲得中國鋼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之后,各種獎項隨即到來。1996年,她作為最小的參賽者獲得的英國利茲鋼琴比賽的第四名,標志著她的國際演奏生涯的開始。2000年10月,她獲得波蘭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的第四名,同時還獲得波蘭舞曲特別演奏獎。2005年,她在第十二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水晶大獎后,陳薩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在三大頂尖鋼琴比賽中均獲獎的鋼琴家。
陳薩與許多杰出的指揮家合作過,其中包括謝苗•畢契科夫、艾度•迪華特、西蒙•拉特爾爵士、列奧納德•斯拉特金、詹姆斯•康隆、路易斯•雷恩、米蓋爾•哈斯-貝多亞、依蘭•沃爾科夫、卡茲梅茨•科爾德、勞倫斯•福斯特、湯沐海、余隆等。她與曾與塔卡什四重奏、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薩爾茲堡室內樂團、華沙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斯特拉斯堡愛樂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波蘭國家廣播交響樂團、沃斯堡交響樂團、里斯本古本江管弦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等知名樂團有過合作。她經常在日本進行巡演,并且被列入在東京舉辦的著名的“二十世紀百位偉大的鋼琴家”系列中。
陳薩已經走遍了歐美的各個音樂都市及演出場所,如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華盛頓特區的肯尼迪中心,倫敦的巴比肯中心、維格默音樂廳、普賽爾音樂廳、卡多根音樂廳,華沙的愛樂音樂廳,米蘭的威爾弟音樂廳,柏林的廣播音樂廳,蘇黎世的市政廳音樂廳,林茨的布魯克納音樂廳,波士頓的波士頓交響大廳等。她參加過為數眾多的音樂節,包括肖邦音樂節、洛肯豪斯音樂節、巴塞爾新音樂節、不萊梅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
陳薩應邀與小提琴大師吉東•克萊默在很多音樂會上合作。2006年,她與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和指揮大師謝苗•畢奇科夫一起在中國進行了巡演,并參加了中國交響樂團在美國的巡演。2007年3月,陳薩接受世界銀行和挪威政府的邀請,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了《呼喚綠色多媒體協奏曲》。
最近,陳薩與洛杉磯愛樂樂團、布來梅愛樂樂團、索吉耶夫指揮的圖盧茲首都交響樂團、迪華特指揮的密爾沃基交響樂團與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樂團合作演出,還參加了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的“中國鋼琴之夜”的音樂會,并在國家大劇院舉辦了獨奏音樂會。2009年,結束了與香港管弦樂團在中國舉行的巡演后,還與匹茲堡交響樂團、東京大都會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樂團,以及指揮大師佩特連科等合作,并再次應邀與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合作。另外,她還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進行多次巡演。
陳薩是施坦威藝術家,并作為其中唯一的女性,被法國《時裝》雜志評選為2009年最受矚目的十大中國藝術家之一。陳薩的身影曾出現在以2005克萊本比賽為主題的記錄片《心靈之音》和《返場曲》中,在全美PBS電視網上播放。她也成為了《留聲機》雜志(中文版)創刊號的焦點人物。由香港電臺制作的陳薩專輯電視紀錄片在香港衛星電視網和CCTV播出。陳薩的唱片《肖邦印象》于2003年出版,第二張唱片于2005年秋由Harmonia Mundi發行。由PentaTone出版的兩張唱片分別于2008年秋和2009年夏在全球發行。
演出曲目:
肖 邦 升f小調波蘭舞曲,作品第44號
降b小調夜曲,作品第9號之1
降E大調夜曲,作品第55號之2
C 大調瑪祖卡舞曲,作品第68號之1
C 大調瑪祖卡舞曲,作品第24號之2
降A大調圓舞曲,作品第64號之3
降A大調圓舞曲,作品第42號
拉 威 爾 圓舞曲
――中場休息――
肖 邦 降e小調練習曲,作品第10號之6(戈多夫斯基 改編)
b小調奏鳴曲,作品第58號
演出時間:2010.01.16
節目介紹
第14屆肖邦鋼琴比賽 波蘭媒體評論――
“敏感的、好幻想的、善于表達豐富色彩的鋼琴家”
“閃光精湛的技藝和珍珠般的音質”
“當她一出現在國家交響樂廳,就吸引了所有的人,使比賽氣氛頓時變得火熱”
陳薩
被倫敦古典調頻電臺稱為“同輩中最耀眼的演奏家之一”的陳薩在歐洲、中國、日本、美國和波蘭等世界各地都受到熱烈歡迎。她首次具有重要意義的演出是在1996年,年僅十六歲的陳薩出現在英國利茲鋼琴比賽的決賽舞臺上,由西蒙•拉特爾爵士指揮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協奏,由英國廣播公司進行了電視轉播。
陳薩出生于重慶。她九歲跟隨但昭義教授學習,先后進入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和深圳藝術學校學習。1994年獲得首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和中國作品優秀演奏獎;同年10月,江澤民總書記親自接見了陳薩和但昭義教授,并聆聽了陳薩的演奏。1996年,當她在利茲取得成功后,獲得倫敦喬凱音樂學院的獎學金,進入該校隨喬安•哈維爾教授學習,并獲得了演奏碩士文憑。隨后又就讀于漢諾威音樂學院,師從阿里•瓦迪教授。陳薩現居住在德國。
自從1994年陳薩獲得中國鋼琴比賽青年組第一名之后,各種獎項隨即到來。1996年,她作為最小的參賽者獲得的英國利茲鋼琴比賽的第四名,標志著她的國際演奏生涯的開始。2000年10月,她獲得波蘭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的第四名,同時還獲得波蘭舞曲特別演奏獎。2005年,她在第十二屆范•克萊本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水晶大獎后,陳薩成為歷史上唯一一位在三大頂尖鋼琴比賽中均獲獎的鋼琴家。
陳薩與許多杰出的指揮家合作過,其中包括謝苗•畢契科夫、艾度•迪華特、西蒙•拉特爾爵士、列奧納德•斯拉特金、詹姆斯•康隆、路易斯•雷恩、米蓋爾•哈斯-貝多亞、依蘭•沃爾科夫、卡茲梅茨•科爾德、勞倫斯•福斯特、湯沐海、余隆等。她與曾與塔卡什四重奏、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伯明翰城市交響樂團、薩爾茲堡室內樂團、華沙愛樂樂團、以色列愛樂樂團、斯特拉斯堡愛樂樂團、中國愛樂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波蘭國家廣播交響樂團、沃斯堡交響樂團、里斯本古本江管弦樂團、香港管弦樂團、新加坡交響樂團等知名樂團有過合作。她經常在日本進行巡演,并且被列入在東京舉辦的著名的“二十世紀百位偉大的鋼琴家”系列中。
陳薩已經走遍了歐美的各個音樂都市及演出場所,如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華盛頓特區的肯尼迪中心,倫敦的巴比肯中心、維格默音樂廳、普賽爾音樂廳、卡多根音樂廳,華沙的愛樂音樂廳,米蘭的威爾弟音樂廳,柏林的廣播音樂廳,蘇黎世的市政廳音樂廳,林茨的布魯克納音樂廳,波士頓的波士頓交響大廳等。她參加過為數眾多的音樂節,包括肖邦音樂節、洛肯豪斯音樂節、巴塞爾新音樂節、不萊梅音樂節、北京國際音樂節等。
陳薩應邀與小提琴大師吉東•克萊默在很多音樂會上合作。2006年,她與科隆西德廣播交響樂團和指揮大師謝苗•畢奇科夫一起在中國進行了巡演,并參加了中國交響樂團在美國的巡演。2007年3月,陳薩接受世界銀行和挪威政府的邀請,在北京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合作,首演了《呼喚綠色多媒體協奏曲》。
最近,陳薩與洛杉磯愛樂樂團、布來梅愛樂樂團、索吉耶夫指揮的圖盧茲首都交響樂團、迪華特指揮的密爾沃基交響樂團與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樂團合作演出,還參加了在中國國家大劇院舉行的“中國鋼琴之夜”的音樂會,并在國家大劇院舉辦了獨奏音樂會。2009年,結束了與香港管弦樂團在中國舉行的巡演后,還與匹茲堡交響樂團、東京大都會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樂團,以及指揮大師佩特連科等合作,并再次應邀與斯德哥爾摩皇家愛樂合作。另外,她還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進行多次巡演。
陳薩是施坦威藝術家,并作為其中唯一的女性,被法國《時裝》雜志評選為2009年最受矚目的十大中國藝術家之一。陳薩的身影曾出現在以2005克萊本比賽為主題的記錄片《心靈之音》和《返場曲》中,在全美PBS電視網上播放。她也成為了《留聲機》雜志(中文版)創刊號的焦點人物。由香港電臺制作的陳薩專輯電視紀錄片在香港衛星電視網和CCTV播出。陳薩的唱片《肖邦印象》于2003年出版,第二張唱片于2005年秋由Harmonia Mundi發行。由PentaTone出版的兩張唱片分別于2008年秋和2009年夏在全球發行。
演出曲目:
肖 邦 升f小調波蘭舞曲,作品第44號
降b小調夜曲,作品第9號之1
降E大調夜曲,作品第55號之2
C 大調瑪祖卡舞曲,作品第68號之1
C 大調瑪祖卡舞曲,作品第24號之2
降A大調圓舞曲,作品第64號之3
降A大調圓舞曲,作品第42號
拉 威 爾 圓舞曲
――中場休息――
肖 邦 降e小調練習曲,作品第10號之6(戈多夫斯基 改編)
b小調奏鳴曲,作品第58號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