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將于2010年5月1日- 10月31日舉行,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參展國家和國際組織預測將達到200個左右,參觀人次預測將超過7000萬人次。本屆世博會組織者將鼓勵并幫助參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館,在世博會結束后作為各國歷史文化和經濟科技的展示館。2010年上海世博會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際交流中心,成為永不落幕的世博會。在黃浦江沿岸,盧浦大橋與南浦大橋之間的濱水區域,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園區創下世博歷史之最。
上海世博會是首屆以“城市”為主題的綜合類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也是世博會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為參展主體,對城市案例進行立體展示的平臺。實踐區展示領域主要為“宜居家園”、“可持續的城市化”、“歷史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建成環境的科技創新”等四大主題。經過一系列考察研究,國際展覽局、聯合國人居署、上海世博局等15個委員單位用3個多小時投票篩選,選出了15個實物建設案例和40個展館展示案例,其中歐洲29個、亞洲15個、美洲7個、非洲2個、大洋洲1個,加上1個跨越歐亞大陸兩座城市的案例,揚州作為2010年世博會最佳實踐區展館展示案例形式參與展示。
揚州參加上海世博會,在“城市最佳實踐區其他展示案例”設立中國揚州館展館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與會者和參觀者的眼球。通過展示,凸顯揚州城市的精致、揚州人居環境的舒適和揚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參展的初步方案即重點突出揚州古城保護和深厚文化內涵這一主題,采用學術報告、圖片展示等多種形式,穿插剪紙、木偶、古箏、雕版印刷等特色工藝的現場表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讓參觀者參與互動,更好地了解和體驗揚州的特色文化。揚州展館已于09年11月份基本建成。
世博會是一場精彩的文化秀。在這里可以看到古希臘文明的延續變革;可以看到美洲大陸的百年傳奇;可以看到世界文化的交匯融合。中國元素早就在世博會上有過精彩表現,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會上,中國民歌《茉莉花》就曾經唱響美國。《茉莉花》的最早記載出現在1763-1774年間出版的《綴白裘新集》中,1804年英國人巴羅在撰寫的《中國旅行記》中將《茉莉花》用五線譜記載,并把該曲帶到了歐洲。圣路易斯世博會使《茉莉花》真正弛名世界。近年因為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將《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而使之再次揚名。揚州古箏也將借助本屆世博的舞臺走向世界。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揚州,各個產業都要與世博對接。眾所周知,古箏的音色典雅、華麗,是一件表現力非常豐富和具有深刻感染力的樂器,在古代就已經把它尊為“群聲之主、眾樂之師”。幾千年來的墨客騷人,尤其是唐宋各大家在他們的詩篇中都有著大量的篇幅贊頌著這件古老的樂器,譬如唐朝的劉禹錫就有“長安二月花滿城,插花兒女彈銀箏”這樣優美的箏話。而揚州之所以能馳名,是彌歷滄桑,屢經風雨,各種社會人文、地域經濟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古箏文化產業的貢獻功不可沒。揚州傳統的漆器和玉器工藝與古箏裝飾完美地結合,形成了“揚州箏”的特點和標志,揚州早就將古箏交流會作為一種城市文化品牌來打造,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已成為揚州的文化品牌,揚州作為古箏之鄉當之無愧。
曾師從曹正、郭鷹等箏界前輩的“揚州古箏第一人”張弓堅持開展古箏音樂的普及活動。今年1月,在張老七十大壽的壽筵上,老人用節省下的2.5萬元壽筵錢,結對資助22個貧困家庭,另外又向“黨報博愛基金”捐款2000元,此前當一名古琴藝術家重病之際,他還曾組織古箏協會捐款11萬元,在世博的舞臺奏響揚州箏是他今年最大的愿望。揚州箏界遵從老人的愿望,在這個春節都在圍繞著世博會忙碌,有廠家還準備了純雕漆古箏,備戰世博會。揚州古箏將在世博會上,奏響新時代的揚州煙花三月曲。世界人民都可以從揚州的古箏精品中,看到中華文明的千年脈絡,讀懂糅合了現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那份精致和秀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創造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彰顯一方特色,越是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也越有世界性。文化產業是對文化資源的整合,也是對文化本身的一種無言推薦。揚州古箏在上海世博會上的亮相將使世界更了解古箏文化,了解寧靜又有活力的揚州城,而這種了解又將會使揚州的古箏藝術及古箏產業得到里程碑式的發展。從揚州到上海,從世博到世界,一場精彩的“揚州古箏秀”正進入倒計時。
上海世博會是首屆以“城市”為主題的綜合類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也是世博會歷史上首次以城市為參展主體,對城市案例進行立體展示的平臺。實踐區展示領域主要為“宜居家園”、“可持續的城市化”、“歷史遺產的保護與利用”、“建成環境的科技創新”等四大主題。經過一系列考察研究,國際展覽局、聯合國人居署、上海世博局等15個委員單位用3個多小時投票篩選,選出了15個實物建設案例和40個展館展示案例,其中歐洲29個、亞洲15個、美洲7個、非洲2個、大洋洲1個,加上1個跨越歐亞大陸兩座城市的案例,揚州作為2010年世博會最佳實踐區展館展示案例形式參與展示。
揚州參加上海世博會,在“城市最佳實踐區其他展示案例”設立中國揚州館展館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才能吸引與會者和參觀者的眼球。通過展示,凸顯揚州城市的精致、揚州人居環境的舒適和揚州文化的博大精深。參展的初步方案即重點突出揚州古城保護和深厚文化內涵這一主題,采用學術報告、圖片展示等多種形式,穿插剪紙、木偶、古箏、雕版印刷等特色工藝的現場表演,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讓參觀者參與互動,更好地了解和體驗揚州的特色文化。揚州展館已于09年11月份基本建成。
世博會是一場精彩的文化秀。在這里可以看到古希臘文明的延續變革;可以看到美洲大陸的百年傳奇;可以看到世界文化的交匯融合。中國元素早就在世博會上有過精彩表現,在1904年的圣路易斯世博會上,中國民歌《茉莉花》就曾經唱響美國。《茉莉花》的最早記載出現在1763-1774年間出版的《綴白裘新集》中,1804年英國人巴羅在撰寫的《中國旅行記》中將《茉莉花》用五線譜記載,并把該曲帶到了歐洲。圣路易斯世博會使《茉莉花》真正弛名世界。近年因為世界著名歌劇大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將《茉莉花》曲調作為該劇的主要音樂素材而使之再次揚名。揚州古箏也將借助本屆世博的舞臺走向世界。
作為長三角城市群中的重要城市揚州,各個產業都要與世博對接。眾所周知,古箏的音色典雅、華麗,是一件表現力非常豐富和具有深刻感染力的樂器,在古代就已經把它尊為“群聲之主、眾樂之師”。幾千年來的墨客騷人,尤其是唐宋各大家在他們的詩篇中都有著大量的篇幅贊頌著這件古老的樂器,譬如唐朝的劉禹錫就有“長安二月花滿城,插花兒女彈銀箏”這樣優美的箏話。而揚州之所以能馳名,是彌歷滄桑,屢經風雨,各種社會人文、地域經濟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古箏文化產業的貢獻功不可沒。揚州傳統的漆器和玉器工藝與古箏裝飾完美地結合,形成了“揚州箏”的特點和標志,揚州早就將古箏交流會作為一種城市文化品牌來打造,古箏藝術學術交流會已成為揚州的文化品牌,揚州作為古箏之鄉當之無愧。
曾師從曹正、郭鷹等箏界前輩的“揚州古箏第一人”張弓堅持開展古箏音樂的普及活動。今年1月,在張老七十大壽的壽筵上,老人用節省下的2.5萬元壽筵錢,結對資助22個貧困家庭,另外又向“黨報博愛基金”捐款2000元,此前當一名古琴藝術家重病之際,他還曾組織古箏協會捐款11萬元,在世博的舞臺奏響揚州箏是他今年最大的愿望。揚州箏界遵從老人的愿望,在這個春節都在圍繞著世博會忙碌,有廠家還準備了純雕漆古箏,備戰世博會。揚州古箏將在世博會上,奏響新時代的揚州煙花三月曲。世界人民都可以從揚州的古箏精品中,看到中華文明的千年脈絡,讀懂糅合了現代文明和古代文明的那份精致和秀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創造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彰顯一方特色,越是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就越有生命力,也越有世界性。文化產業是對文化資源的整合,也是對文化本身的一種無言推薦。揚州古箏在上海世博會上的亮相將使世界更了解古箏文化,了解寧靜又有活力的揚州城,而這種了解又將會使揚州的古箏藝術及古箏產業得到里程碑式的發展。從揚州到上海,從世博到世界,一場精彩的“揚州古箏秀”正進入倒計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