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弦薩基拉琴是一種歐洲古樂器,失傳于古希臘。意大利“阿斯特拉”項目組通過計算機運算網絡處理歷史數據,得以再現沉寂千年的古希臘音樂。
現古樂
在上周末意大利舉行的一個會議上,音樂家們使用電子鍵盤模擬“彈奏”,成功再現40弦薩基拉琴的美妙旋律。有意思的是,項目組電腦專家對這種古樂器的外形沒有確切概念,而是通過研究史料模擬出它的演奏聲。
英國《泰晤士報》9日援引項目組工程師多梅尼卡?維奇南扎的話報道,樂聲刺耳、清脆、嘹亮,十分有趣,“既能與中世紀和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完美契合,又能與弦樂器和木管樂器的樂聲融為一體”。
史料記載,40弦薩基拉琴形似現代豎琴或古代弦樂器薩泰利琴,上面有40根長短不一的琴弦。史學家們認為,它即使不是由古希臘人發明,至少是由來自古希臘伊庇魯斯地區安布拉基亞的著名音樂家伊匹戈納斯傳入古希臘。這一地區位于現今希臘和阿爾巴尼亞。
伊匹戈納斯的貢獻在于他首次棄用琴撥,直接用手指彈奏40弦薩基拉琴。
借他力
“阿斯特拉”項目組的最終目的是復原一批消失2000多年的古樂器,并用它們組成一個樂隊。
重現古樂器的想法和借助計算機技術的理念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但鑒于需要處理的信息過于龐大,早期計算機無法完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去年發生嚴重故障讓事情出現轉機。由于這次故障,對撞機到今年6月底才能實現重啟。這樣,原本用于為對撞機提供強大數據運算支持的分布式運算網絡“網格計算”(Grid)就能挪為他用。
“阿斯特拉”項目組研究人員利用這次機會,用“網格計算”網絡處理龐雜的數據。
項目組正致力于使更多古樂器“重現江湖”,下一步計劃模擬出一種古希臘喇叭狀樂器以及雅典和古羅馬法庭上使用的一種七弦琴的聲音。
嘗勝果
“阿斯特拉”項目組首次成功再現樂聲的樂器是單弦琴。顧名思義,單弦琴只有一根弦,緊緊繃在共鳴箱上。希臘數學家、科學家畢達哥拉斯常彈奏單弦琴。
為模擬單弦琴的聲音,考古學家、工程師和史學家共同采集數據,其中包括描述古樂器形狀和制作材料的信息,然后把這些數據編入計算機程序。“網格計算”網絡所控制的數百臺電腦共同運轉分析數據,耗時4小時,最終編出一段30秒長的樂曲。
成功再現單弦琴樂聲讓研究人員再接再厲重現其他樂器。現在研究人員已能還原由40弦薩基拉琴所演奏的完整樂章,他們還把音樂上傳到因特網上供人們分享。
現古樂
在上周末意大利舉行的一個會議上,音樂家們使用電子鍵盤模擬“彈奏”,成功再現40弦薩基拉琴的美妙旋律。有意思的是,項目組電腦專家對這種古樂器的外形沒有確切概念,而是通過研究史料模擬出它的演奏聲。
英國《泰晤士報》9日援引項目組工程師多梅尼卡?維奇南扎的話報道,樂聲刺耳、清脆、嘹亮,十分有趣,“既能與中世紀和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完美契合,又能與弦樂器和木管樂器的樂聲融為一體”。
史料記載,40弦薩基拉琴形似現代豎琴或古代弦樂器薩泰利琴,上面有40根長短不一的琴弦。史學家們認為,它即使不是由古希臘人發明,至少是由來自古希臘伊庇魯斯地區安布拉基亞的著名音樂家伊匹戈納斯傳入古希臘。這一地區位于現今希臘和阿爾巴尼亞。
伊匹戈納斯的貢獻在于他首次棄用琴撥,直接用手指彈奏40弦薩基拉琴。
借他力
“阿斯特拉”項目組的最終目的是復原一批消失2000多年的古樂器,并用它們組成一個樂隊。
重現古樂器的想法和借助計算機技術的理念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但鑒于需要處理的信息過于龐大,早期計算機無法完成。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去年發生嚴重故障讓事情出現轉機。由于這次故障,對撞機到今年6月底才能實現重啟。這樣,原本用于為對撞機提供強大數據運算支持的分布式運算網絡“網格計算”(Grid)就能挪為他用。
“阿斯特拉”項目組研究人員利用這次機會,用“網格計算”網絡處理龐雜的數據。
項目組正致力于使更多古樂器“重現江湖”,下一步計劃模擬出一種古希臘喇叭狀樂器以及雅典和古羅馬法庭上使用的一種七弦琴的聲音。
嘗勝果
“阿斯特拉”項目組首次成功再現樂聲的樂器是單弦琴。顧名思義,單弦琴只有一根弦,緊緊繃在共鳴箱上。希臘數學家、科學家畢達哥拉斯常彈奏單弦琴。
為模擬單弦琴的聲音,考古學家、工程師和史學家共同采集數據,其中包括描述古樂器形狀和制作材料的信息,然后把這些數據編入計算機程序。“網格計算”網絡所控制的數百臺電腦共同運轉分析數據,耗時4小時,最終編出一段30秒長的樂曲。
成功再現單弦琴樂聲讓研究人員再接再厲重現其他樂器。現在研究人員已能還原由40弦薩基拉琴所演奏的完整樂章,他們還把音樂上傳到因特網上供人們分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