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北京日報報道,今年5月23日――6月8日,在意大利首都羅馬,舉辦了首屆中國文化藝術節(jié)。這是由兩國政府在近兩年中經(jīng)過數(shù)次反復協(xié)商而進行的大型的文化交流活動,也是中國的文化藝術首次在意大利古老的首都羅馬被廣泛介紹。藝術節(jié)共有16臺晚會,包括香港城市現(xiàn)代舞團、廣州現(xiàn)代舞團、北京現(xiàn)代舞團共三場現(xiàn)代舞,一場現(xiàn)代化的河南豫劇《程嬰救孤》,民間皮影戲,蒙古民歌合唱,雜技、武術等。在羅馬文化中心和音樂廳,張懸著中國式的巨型彩色海報和紅燈,每日都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氣氛熱烈;在富有深厚文化歷史的文藝復興發(fā)祥地意大利,舉辦五彩繽紛的中國文化藝術節(jié),受到熱情浪漫熱愛藝術的意大利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真是一場特別有意義的文化盛事!
這屆藝術節(jié)的特點是:雖有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如戲曲等,但是卻突出了現(xiàn)代文化,即使這些傳統(tǒng)藝術也改造得具有很大的現(xiàn)代性。開幕式是應對方提出而安排的現(xiàn)代歌劇《詩人李白》,此劇已在美國和北京、上海演出過。閉幕式是一場中國當代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由譚利華擔任指揮,由意大利羅馬的 ORCHESTRA DI ROMA E DEL LAZLO交響樂團演奏。筆者最有興趣的正是這場音樂會,因此采訪了文化部外聯(lián)局西歐處處長陳平先生――這次藝術節(jié)的主要組織者和操辦者。藝術節(jié)突出了介紹中國現(xiàn)代藝術,突出了作為國際現(xiàn)代文化代表之一的交響樂藝術,最重要的是突出了中國當代的交響樂作品,這是我國歷年來文化交流活動中從未有過的現(xiàn)象,因此很有意義。
這次音樂會共有三部各具特點的中國當代交響樂作品:以《夢四則》(1986何訓田)《愁空山》( 1996郭文景)為上半場,而以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2000)為下半場。音樂會受到熱烈的歡迎,獲得很大的成功。各具特點的三部作品反響都很好:《夢四則》加了擴大器的二胡和樂隊的結(jié)合從一開始到結(jié)束都很有魅力,《愁空山》的語言和音色新穎而備受歡迎,此作以中樂團和交響樂團的兩個版本已在國內(nèi)外演出了20多場。而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卻是屢經(jīng)曲折:原定2000年的首演未能舉行;在2001年曾被國際大師潘德列斯基高評為“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大師本人還曾提出要求親自指揮這部交響曲,但也因故未成。2001年曾在臺灣首演,但是在大陸卻直到2004年才在上海得到首演,但是一經(jīng)問世即反響強烈,近年來在北京被演出了三次。這次是歐洲首演,果然反響強烈,掌聲持續(xù)很久,作者謝幕數(shù)次。音樂會最后作曲家們的總謝幕又有我國駐意大利大使和意大利文化部長上臺祝賀。在當晚深夜的晚宴上,意大利著名雕塑家Paul Fuchs熱烈地評價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這部作品里有三個人:一個是有大憤怒的人,一個是有大愛心的人,還有一個是有大懷疑的人。”在晚宴散后,承辦這次藝術節(jié)的“漢國際藝術公司”的總裁Jochen Hahn先生和Paul先生及其夫人一起又向王西麟說:“毫無疑問,你的作品是這場音樂會最有分量的作品!”在樂團擔任演奏首席大管的來自臺灣并已定居羅馬多年的容好先女士,在音樂節(jié)結(jié)束數(shù)日后的同餐中又對王先生說:“我們演奏員許多人都被這音樂深深感動!這真是少有的好作品啊!”
擔任這次音樂會指揮的譚利華,是這次音樂會演出的決定性力量。他對整場音樂會進行了精心布局策劃。首先是仔細慎重反復斟酌選定作品曲目;之后又對三部作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讀譜研究案頭準備,真正把作品都吃透;在排練過程中,他胸有全局,計劃有序,深入要求,克服了對方由于管理松散而致的若干困難,每天排練六個小時,連排和演出的一天竟然工作達九個小時之多!而且自始至終都保持了充沛的精力和嚴肅的藝術要求并能夠很好地控制樂隊,他的藝術水準和工作精神,贏得了全體樂隊和作曲家們深深的尊敬。
這次音樂會的成功有力地表明:我們并非沒有好作品,但有了好作品,還得有相應的操作機制將其推出,在這里,指揮家的藝術觀念和使命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意義重大的領域里,譚利華多年來一直做了許多艱苦而持續(xù)的工作,今年5月24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上,他對作品的排練和指揮水準就又有了很大的突破:他指揮的《炎黃風情》、《倉才》和《第四交響曲》都比過去有了突出的提高,使作品煥發(fā)出了新的面貌。他是有意識地以推動中國作品為使命的。這次音樂會以當代中國交響樂作品為主題的創(chuàng)意,就是他提出并執(zhí)行的。這是難能可貴的藝術指導觀念。
同時,此次音樂會更見證了文化官員的現(xiàn)代素質(zhì)對文化建設與交流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在關鍵時刻,他們排除了工作過程中的困難,堅持和保證了這次中國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的舉辦,是這次音樂會的直接促成者。
中國需要把自己有意義有質(zhì)量的大部頭交響樂作品推向國際。2005年上海交響樂團訪美帶去了朱踐耳先生的《第十交響曲》,作為重頭作品演奏了十多場,這次又把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做了歐洲首演。這一觀念如能成為推動我國當代交響樂作品走向國際交流的主導思想,則文化和藝術幸甚。
這屆藝術節(jié)的特點是:雖有中國的傳統(tǒng)藝術如戲曲等,但是卻突出了現(xiàn)代文化,即使這些傳統(tǒng)藝術也改造得具有很大的現(xiàn)代性。開幕式是應對方提出而安排的現(xiàn)代歌劇《詩人李白》,此劇已在美國和北京、上海演出過。閉幕式是一場中國當代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由譚利華擔任指揮,由意大利羅馬的 ORCHESTRA DI ROMA E DEL LAZLO交響樂團演奏。筆者最有興趣的正是這場音樂會,因此采訪了文化部外聯(lián)局西歐處處長陳平先生――這次藝術節(jié)的主要組織者和操辦者。藝術節(jié)突出了介紹中國現(xiàn)代藝術,突出了作為國際現(xiàn)代文化代表之一的交響樂藝術,最重要的是突出了中國當代的交響樂作品,這是我國歷年來文化交流活動中從未有過的現(xiàn)象,因此很有意義。
這次音樂會共有三部各具特點的中國當代交響樂作品:以《夢四則》(1986何訓田)《愁空山》( 1996郭文景)為上半場,而以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2000)為下半場。音樂會受到熱烈的歡迎,獲得很大的成功。各具特點的三部作品反響都很好:《夢四則》加了擴大器的二胡和樂隊的結(jié)合從一開始到結(jié)束都很有魅力,《愁空山》的語言和音色新穎而備受歡迎,此作以中樂團和交響樂團的兩個版本已在國內(nèi)外演出了20多場。而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卻是屢經(jīng)曲折:原定2000年的首演未能舉行;在2001年曾被國際大師潘德列斯基高評為“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大師本人還曾提出要求親自指揮這部交響曲,但也因故未成。2001年曾在臺灣首演,但是在大陸卻直到2004年才在上海得到首演,但是一經(jīng)問世即反響強烈,近年來在北京被演出了三次。這次是歐洲首演,果然反響強烈,掌聲持續(xù)很久,作者謝幕數(shù)次。音樂會最后作曲家們的總謝幕又有我國駐意大利大使和意大利文化部長上臺祝賀。在當晚深夜的晚宴上,意大利著名雕塑家Paul Fuchs熱烈地評價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這部作品里有三個人:一個是有大憤怒的人,一個是有大愛心的人,還有一個是有大懷疑的人。”在晚宴散后,承辦這次藝術節(jié)的“漢國際藝術公司”的總裁Jochen Hahn先生和Paul先生及其夫人一起又向王西麟說:“毫無疑問,你的作品是這場音樂會最有分量的作品!”在樂團擔任演奏首席大管的來自臺灣并已定居羅馬多年的容好先女士,在音樂節(jié)結(jié)束數(shù)日后的同餐中又對王先生說:“我們演奏員許多人都被這音樂深深感動!這真是少有的好作品啊!”
擔任這次音樂會指揮的譚利華,是這次音樂會演出的決定性力量。他對整場音樂會進行了精心布局策劃。首先是仔細慎重反復斟酌選定作品曲目;之后又對三部作品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讀譜研究案頭準備,真正把作品都吃透;在排練過程中,他胸有全局,計劃有序,深入要求,克服了對方由于管理松散而致的若干困難,每天排練六個小時,連排和演出的一天竟然工作達九個小時之多!而且自始至終都保持了充沛的精力和嚴肅的藝術要求并能夠很好地控制樂隊,他的藝術水準和工作精神,贏得了全體樂隊和作曲家們深深的尊敬。
這次音樂會的成功有力地表明:我們并非沒有好作品,但有了好作品,還得有相應的操作機制將其推出,在這里,指揮家的藝術觀念和使命感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一意義重大的領域里,譚利華多年來一直做了許多艱苦而持續(xù)的工作,今年5月24日,在北京音樂廳舉行的音樂會上,他對作品的排練和指揮水準就又有了很大的突破:他指揮的《炎黃風情》、《倉才》和《第四交響曲》都比過去有了突出的提高,使作品煥發(fā)出了新的面貌。他是有意識地以推動中國作品為使命的。這次音樂會以當代中國交響樂作品為主題的創(chuàng)意,就是他提出并執(zhí)行的。這是難能可貴的藝術指導觀念。
同時,此次音樂會更見證了文化官員的現(xiàn)代素質(zhì)對文化建設與交流所產(chǎn)生的巨大作用。在關鍵時刻,他們排除了工作過程中的困難,堅持和保證了這次中國交響樂作品音樂會的舉辦,是這次音樂會的直接促成者。
中國需要把自己有意義有質(zhì)量的大部頭交響樂作品推向國際。2005年上海交響樂團訪美帶去了朱踐耳先生的《第十交響曲》,作為重頭作品演奏了十多場,這次又把王西麟的《第四交響曲》做了歐洲首演。這一觀念如能成為推動我國當代交響樂作品走向國際交流的主導思想,則文化和藝術幸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