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解放日報報導,“澳大利亞館的每一幅作品、每一段音像、每一處展示,都印刻著這個國家的多元性。訪客們可以充分感受不同文化在此交相輝映?!痹?月8日舉行的上海世博會澳大利亞國家館日活動中,澳大利亞總督昆廷?布萊斯對澳大利亞館接待了超過150萬的訪客充滿自豪。悠久傳統與現代文化的獨特融合,正是這個國家的魅力所在。
乍看澳大利亞館外觀,滿眼的“銹紅色”。而其背后,正是這個國家的現代科技與自然景致的絕妙結合。即便是沒有去過澳大利亞的人,也會在各種關于澳大利亞的圖像資料中看過“北領地”那片遺世獨立的紅色沙漠以及在此之上生出的巨石D烏魯魯,澳大利亞內陸獨特的紅土正是形成于這種風化石之中。建設方采用會根據大氣濕度變化自動密封和氧化的深棕色耐候鋼,作為整個場館的外觀材料,把這一抹“澳大利亞紅”帶到了世博園區。
這樣的融合,無處不在,也滲透進了世界的共同語言D音樂之中。在館日活動中,來自澳大利亞的知名土著傳統樂器演奏家和作曲家威廉?巴頓,吹奏著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迪吉里杜管,分別與小提琴演奏家尼基?瓦西拉基斯、聲樂六重奏演唱組歌樂坊、澳洲航空兒童合唱團聯手獻藝,渾厚低沉的迪吉里杜管完美演繹著來自澳洲大陸的古老聲音,帶領大家進入當地土著人的精神世界。
據介紹,迪吉里杜管實際上就是一根空心的樹干。制造這種樂器的過程很有趣:土著人觀察到白蟻有蛀木的習慣,就把小桉樹樹干砍下來,插在白蟻洞穴上。如此一來,白蟻得到產生“食用菌”的木渣,土著人得到了心愛的樂器。作為土著人文化藝術的瑰寶,迪吉里杜管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象征。在澳大利亞館總代表薩琳德看來,包括土著傳統樂器演奏在內的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同臺獻演,不僅滿足了觀眾的各種欣賞口味,更體現了澳大利亞多元共存的特質。
乍看澳大利亞館外觀,滿眼的“銹紅色”。而其背后,正是這個國家的現代科技與自然景致的絕妙結合。即便是沒有去過澳大利亞的人,也會在各種關于澳大利亞的圖像資料中看過“北領地”那片遺世獨立的紅色沙漠以及在此之上生出的巨石D烏魯魯,澳大利亞內陸獨特的紅土正是形成于這種風化石之中。建設方采用會根據大氣濕度變化自動密封和氧化的深棕色耐候鋼,作為整個場館的外觀材料,把這一抹“澳大利亞紅”帶到了世博園區。
這樣的融合,無處不在,也滲透進了世界的共同語言D音樂之中。在館日活動中,來自澳大利亞的知名土著傳統樂器演奏家和作曲家威廉?巴頓,吹奏著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迪吉里杜管,分別與小提琴演奏家尼基?瓦西拉基斯、聲樂六重奏演唱組歌樂坊、澳洲航空兒童合唱團聯手獻藝,渾厚低沉的迪吉里杜管完美演繹著來自澳洲大陸的古老聲音,帶領大家進入當地土著人的精神世界。
據介紹,迪吉里杜管實際上就是一根空心的樹干。制造這種樂器的過程很有趣:土著人觀察到白蟻有蛀木的習慣,就把小桉樹樹干砍下來,插在白蟻洞穴上。如此一來,白蟻得到產生“食用菌”的木渣,土著人得到了心愛的樂器。作為土著人文化藝術的瑰寶,迪吉里杜管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象征。在澳大利亞館總代表薩琳德看來,包括土著傳統樂器演奏在內的多種藝術表現形式能夠同臺獻演,不僅滿足了觀眾的各種欣賞口味,更體現了澳大利亞多元共存的特質。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