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竹笛用自然長成的竹管制做,玉屏笛是笛中之珍品。制笛時,采一節竹管,里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1個前出音孔和2個后出音孔。 [BR][BR][BR] 竹笛用自然長成的竹管制做,適于做笛子的竹子有紫竹、黃枯竹、長莖竹、鳳眼竹、香妃竹和海鹿竹等。[BR] 制笛時,采一節竹管,里面去節中空成內膛,外呈圓柱形,在管身上開有1個吹孔、1個膜孔、6個音孔、1個前出音孔和2個后出音孔。 [BR][BR] 吹孔是第一孔,氣流由此吹入,使管內空氣柱振動而發音。 [BR][BR] 膜孔是第二孔,專用來貼笛膜,笛膜多用蘆葦膜或竹膜做成,經揉絞后取一小方塊使用。笛膜經氣流振動,便能發出清脆而圓潤的樂音,笛子的華彩音色,就是由于笛膜配合竹管的振動而構成的。 [BR][BR] 音孔共有6個,近笛首的為第六孔,近笛尾的為第一孔,分別開閉這些音孔,就能發出高低不同的音。前出音孔又稱基音孔,可用來調音,起著劃定笛子最低音范圍的作用。后出音孔又稱助音孔,是距笛尾最近的兩個孔,起著美化音色、增大音量的作用,也可系飄穗之用,所以也有“穿繩孔”之稱。飄穗用絲帶編成,是笛子的裝飾品。 [BR][BR] 在吹孔上端管內的一定深度里,堵有用軟質木材制成的笛塞。由笛塞至吹孔的一段管身內膛,稱作“海底”或“笛腦”,它阻止氣流向上,使口風向下流動,集中發音。 [BR][BR] 有的笛子,在苗首或笛尾鑲以牛骨或象牙,還有的將絲弦纏于笛身外面,呈21~24道纏絲,它們主要起防裂作用。 [BR][BR] 產于貴州玉屏的玉屏笛是我國笛子中之珍品,系采用當地的小水竹制成。笛身呈橢圓形,外表刻有山水、花草、鳥獸、蟲魚或詩文等圖飾,工藝精細,音色優美動聽。成對的雌雄笛更為著名,雄的笛管稍粗,發音渾厚宏亮,上面刻有“騰龍”;雌的笛管略細,發音明亮圓潤,上刻“彩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