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最近,廣西南丹縣文物管理人員在紅水河畔的吾隘鎮那地村發現了一套清代時期的銅鑼。這套銅鑼共有7面,鈸3付,除其中一副已損壞之外,其余完好無損。 [BR][BR] 南丹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徐金文介紹說,這套古樂將近有200年歷史。那地土司成立了一個桂戲班,這套東西是桂戲班的樂器,一直流傳在民間。 [BR][BR] 據了解,這是桂西北地區土司戲班整套打擊銅鑼樂器的首次發現。據當地文化志介紹,清代嘉慶9年,即公元1804年,羅氏土司那地桂戲班活動十分活躍,常常到外地和在當地螞拐節上演出。這次發現的銅鑼表面粗糙,為當時手工制作而成。由于銅鑼較厚,所以敲打時聲音渾厚而且余音持久。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