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成都,可謂古代東方音樂之都,僅崇州一地便有“三千官柳,四千琵琶”之說,善彈琵琶者達四千之眾。隨之而來,琵琶制作也極為精良。歷史上,蜀中制琴高手采用蜀山檀木精心制作的龍首琵琶,不僅演繹了曲折離奇的情愛故事,也印證了成都在中外音樂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
水上漂來絕代佳人
唐代的成都,可謂古代東方音樂之都,僅崇州一地便有“三千官柳,四千琵琶”之說,善彈琵琶者達四千之眾。隨之而來,琵琶制作也極為精良。《舊唐書》記載:有個名叫白秀貞的宦官,自蜀中將一把精美的琵琶帶回長安,獻給唐玄宗。玄宗又賜與楊貴妃。貴妃常常抱著琵琶在梨園彈奏,聲韻凄清,遠飄云外。虢國夫人以及諸王妃,爭相拜貴妃為師。
歷史上,蜀中制琴高手采用蜀山檀木精心制作的龍首琵琶,不僅演繹了曲折離奇又凄婉迷茫的情愛故事。同時,印證了成都在中外音樂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有關龍首琵琶撲朔迷離的故事,最早出自唐朝段安節(jié)所著的《樂府雜錄》。文宗(李昂,827-840年在位)朝,舊臣權德輿(憲宗時禮部尚書)的門生梁厚本,有別墅在長安郊區(qū)渭河岸邊。一天早晨,梁厚本到河邊垂釣,見河面一飄浮物,長五六尺許,用錦綺纏之,令家僮打撈上岸,發(fā)現(xiàn)錦綺包裹著木箱。打開木箱,梁厚本及家僮全都大驚失色。箱子里竟然躺著一位絕色美女。她身穿絲織衣裙,妝飾華美,頸項系著白色綢帶。梁厚本小心翼翼貼近女郎,解下綢帶,仔細觀察,她口鼻尚有余息,便命將她抬回家。女郎將養(yǎng)經(jīng)旬,恢復過來,遂即起身施禮,垂淚感謝其救命之恩,說道:“我名鄭中丞,乃文宗皇帝內人也。因讒言所陷,文皇命人將我縊殺,投于河中。”也有文獻記載鄭中丞遭此劫難是卷入“甘露之變”。即835年,宰相李訓與鳳翔節(jié)度使鄭注,為鏟除宦官集團,以石榴樹有甘露為名,誘使宦官仇士良去觀看,圖謀誅殺。因所伏甲兵暴露,失敗。李訓、鄭注相繼被宦官所殺,株連者千余人。盡管梁厚本深感憂慮,但見鄭中丞美貌傾城,心生憐憫,讓她暫留家中,吩咐家僮不得外傳。鄭中丞再施以禮,又說:“我有龍首琵琶一把,上刻‘小忽雷’字,因匙頭脫落,送崇仁坊南趙家修理。人莫有知者,若能取回,感激不盡。”
名琵琶“忽雷”傳奇
宋人錢易《南部新書》記述了龍首琵琶“小忽雷”的來歷。德宗(780-805年在位)時,韓晉公(韓輳大臣、畫家,有《五牛圖》、《文苑圖》存世)在朝,奉使入蜀。他從四百里駱谷道進入蜀地,被綺麗的西蜀風光迷醉,下馬步行。一枯樹枝墜于地下,響震山谷,有金石之韻,招募樵夫伐之。樵夫說:“此乃奇木娑羅檀,為胡琴槽,他木不能并。”意為這是作琵琶最佳材料。胡琴一詞,在宋代以前是指從國外傳入的撥弦樂器琵琶,而非現(xiàn)在的京胡、二胡、中胡、板胡之類的拉弦樂器。北宋沈括的《凱歌》“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自怨單于”是為我國拉弦樂器最早的記載。韓晏罷樵夫之言,再瞧檀木,金色紋線交結其間,以手撫之,堅致如紫石,當即決定制作琵琶。
琵琶在古代是多種撥弦樂器的總稱。一種是由秦代人仿造鼗(tao二聲)鼓(俗稱撥浪鼓)并安上弦線的“秦琵琶”,也稱為“弦鼗”。一種是參考箏、筑、箜篌等樂器創(chuàng)制的“漢琵琶”。武后時,蜀人蒯郎從古墓中得此類樂器,見與竹林七賢圖中阮咸所奏樂器相同,遂呼之“阮咸”,或簡稱“阮”。這種琵琶經(jīng)不斷改進,發(fā)展成月琴、三弦多種形式。再有就是大約公元350年由印度傳入我國的“曲項琵琶”,半梨形音箱,多為四弦或五弦,與今天流行的琵琶大體相似。不過,演奏方法是橫抱而非豎抱。王建墓石刻樂舞琵琶伎,便是橫抱曲項琵琶。
韓暝詰胤焦僭鋇陌鎦下,聘請到蜀地著名制琴師,精心制作成兩把曲項琵琶,呈棒狀梨形、二弦龍首。大者取名為大忽雷,小者為小忽雷。所謂忽雷,孔尚任認為:“彈之聲忽忽若雷,故此名。”并在《掛金索》曲中寫道:“他本是蜀產(chǎn)文檀,精美同和璧。撞著個節(jié)韓公(韓暝為節(jié)度使),馬上親雕制。一尺寶,萬手流傳,光彩琉璃膩。你看這蛇腹龍頭,含著春雷誓。”而清代著名語言學文字家桂馥說:“忽雷即鱷魚,其齒骨作樂器有異響。”即龍首琵琶如同鱷魚齒骨作的樂器,有奇特音響而取名“忽雷”。
未成曲調先有情
清人吳穆說:“考其材產(chǎn)蜀山……音含越調,制出神工。韓節(jié)度得而賞心,奏作錦江(代指成都)之貢。唐官家見而動色,留作樂府之陳。”《南部新書》記載:韓昊氐驕┏牽將兩把龍首琵琶當做貢品獻給了德宗皇帝李適。大忽雷入禁中所有,小忽雷陳列在親仁坊。《樂府雜錄》說:“文宗朝,內人鄭中丞善胡琴,內庫二琵琶號大小忽雷,鄭嘗彈小忽雷”,深得文宗寵愛,并將小忽雷賜給鄭中丞,以示皇恩。
鄭中丞之所以將小忽雷送往宮外崇仁坊修理,大約造樂器悉在此坊,其中趙家樂器鋪最有名。梁厚本前去崇仁坊,賄賂趙家樂工贖回小忽雷。鄭中丞接過小忽雷,隨意地“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想起曾經(jīng)深受文宗寵愛,轉瞬間卻又被賜縊死,真是伴君如伴虎。而梁厚本則被鄭中丞的美貌和技藝深深吸引,遂即求婚。在封建一朝,私娶宮女,若被發(fā)現(xiàn),將被治罪。和|被嘉慶處以死罪,其中一條罪狀就是私納宮女為妾。不過,梁厚本決心已定,當晚就舉行了婚禮。此后,花前月下,鄭中丞彈琵琶,梁厚本吟詩,共度良宵。
水上漂來絕代佳人
唐代的成都,可謂古代東方音樂之都,僅崇州一地便有“三千官柳,四千琵琶”之說,善彈琵琶者達四千之眾。隨之而來,琵琶制作也極為精良。《舊唐書》記載:有個名叫白秀貞的宦官,自蜀中將一把精美的琵琶帶回長安,獻給唐玄宗。玄宗又賜與楊貴妃。貴妃常常抱著琵琶在梨園彈奏,聲韻凄清,遠飄云外。虢國夫人以及諸王妃,爭相拜貴妃為師。
歷史上,蜀中制琴高手采用蜀山檀木精心制作的龍首琵琶,不僅演繹了曲折離奇又凄婉迷茫的情愛故事。同時,印證了成都在中外音樂文化交流中的橋梁作用。有關龍首琵琶撲朔迷離的故事,最早出自唐朝段安節(jié)所著的《樂府雜錄》。文宗(李昂,827-840年在位)朝,舊臣權德輿(憲宗時禮部尚書)的門生梁厚本,有別墅在長安郊區(qū)渭河岸邊。一天早晨,梁厚本到河邊垂釣,見河面一飄浮物,長五六尺許,用錦綺纏之,令家僮打撈上岸,發(fā)現(xiàn)錦綺包裹著木箱。打開木箱,梁厚本及家僮全都大驚失色。箱子里竟然躺著一位絕色美女。她身穿絲織衣裙,妝飾華美,頸項系著白色綢帶。梁厚本小心翼翼貼近女郎,解下綢帶,仔細觀察,她口鼻尚有余息,便命將她抬回家。女郎將養(yǎng)經(jīng)旬,恢復過來,遂即起身施禮,垂淚感謝其救命之恩,說道:“我名鄭中丞,乃文宗皇帝內人也。因讒言所陷,文皇命人將我縊殺,投于河中。”也有文獻記載鄭中丞遭此劫難是卷入“甘露之變”。即835年,宰相李訓與鳳翔節(jié)度使鄭注,為鏟除宦官集團,以石榴樹有甘露為名,誘使宦官仇士良去觀看,圖謀誅殺。因所伏甲兵暴露,失敗。李訓、鄭注相繼被宦官所殺,株連者千余人。盡管梁厚本深感憂慮,但見鄭中丞美貌傾城,心生憐憫,讓她暫留家中,吩咐家僮不得外傳。鄭中丞再施以禮,又說:“我有龍首琵琶一把,上刻‘小忽雷’字,因匙頭脫落,送崇仁坊南趙家修理。人莫有知者,若能取回,感激不盡。”
名琵琶“忽雷”傳奇
宋人錢易《南部新書》記述了龍首琵琶“小忽雷”的來歷。德宗(780-805年在位)時,韓晉公(韓輳大臣、畫家,有《五牛圖》、《文苑圖》存世)在朝,奉使入蜀。他從四百里駱谷道進入蜀地,被綺麗的西蜀風光迷醉,下馬步行。一枯樹枝墜于地下,響震山谷,有金石之韻,招募樵夫伐之。樵夫說:“此乃奇木娑羅檀,為胡琴槽,他木不能并。”意為這是作琵琶最佳材料。胡琴一詞,在宋代以前是指從國外傳入的撥弦樂器琵琶,而非現(xiàn)在的京胡、二胡、中胡、板胡之類的拉弦樂器。北宋沈括的《凱歌》“馬尾胡琴隨漢車,曲聲猶自怨單于”是為我國拉弦樂器最早的記載。韓晏罷樵夫之言,再瞧檀木,金色紋線交結其間,以手撫之,堅致如紫石,當即決定制作琵琶。
琵琶在古代是多種撥弦樂器的總稱。一種是由秦代人仿造鼗(tao二聲)鼓(俗稱撥浪鼓)并安上弦線的“秦琵琶”,也稱為“弦鼗”。一種是參考箏、筑、箜篌等樂器創(chuàng)制的“漢琵琶”。武后時,蜀人蒯郎從古墓中得此類樂器,見與竹林七賢圖中阮咸所奏樂器相同,遂呼之“阮咸”,或簡稱“阮”。這種琵琶經(jīng)不斷改進,發(fā)展成月琴、三弦多種形式。再有就是大約公元350年由印度傳入我國的“曲項琵琶”,半梨形音箱,多為四弦或五弦,與今天流行的琵琶大體相似。不過,演奏方法是橫抱而非豎抱。王建墓石刻樂舞琵琶伎,便是橫抱曲項琵琶。
韓暝詰胤焦僭鋇陌鎦下,聘請到蜀地著名制琴師,精心制作成兩把曲項琵琶,呈棒狀梨形、二弦龍首。大者取名為大忽雷,小者為小忽雷。所謂忽雷,孔尚任認為:“彈之聲忽忽若雷,故此名。”并在《掛金索》曲中寫道:“他本是蜀產(chǎn)文檀,精美同和璧。撞著個節(jié)韓公(韓暝為節(jié)度使),馬上親雕制。一尺寶,萬手流傳,光彩琉璃膩。你看這蛇腹龍頭,含著春雷誓。”而清代著名語言學文字家桂馥說:“忽雷即鱷魚,其齒骨作樂器有異響。”即龍首琵琶如同鱷魚齒骨作的樂器,有奇特音響而取名“忽雷”。
未成曲調先有情
清人吳穆說:“考其材產(chǎn)蜀山……音含越調,制出神工。韓節(jié)度得而賞心,奏作錦江(代指成都)之貢。唐官家見而動色,留作樂府之陳。”《南部新書》記載:韓昊氐驕┏牽將兩把龍首琵琶當做貢品獻給了德宗皇帝李適。大忽雷入禁中所有,小忽雷陳列在親仁坊。《樂府雜錄》說:“文宗朝,內人鄭中丞善胡琴,內庫二琵琶號大小忽雷,鄭嘗彈小忽雷”,深得文宗寵愛,并將小忽雷賜給鄭中丞,以示皇恩。
鄭中丞之所以將小忽雷送往宮外崇仁坊修理,大約造樂器悉在此坊,其中趙家樂器鋪最有名。梁厚本前去崇仁坊,賄賂趙家樂工贖回小忽雷。鄭中丞接過小忽雷,隨意地“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低眉信手續(xù)續(xù)彈,說盡心中無限事。”想起曾經(jīng)深受文宗寵愛,轉瞬間卻又被賜縊死,真是伴君如伴虎。而梁厚本則被鄭中丞的美貌和技藝深深吸引,遂即求婚。在封建一朝,私娶宮女,若被發(fā)現(xiàn),將被治罪。和|被嘉慶處以死罪,其中一條罪狀就是私納宮女為妾。不過,梁厚本決心已定,當晚就舉行了婚禮。此后,花前月下,鄭中丞彈琵琶,梁厚本吟詩,共度良宵。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