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胡和琵琶演奏藝術方面,國樂大師劉天華所作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他把小提琴的某些演奏技巧與手法融化到二胡演奏中,極大地豐富了二胡的表現力。他本來也是杰出的二胡、琵琶演奏家。在劉天華之后,劉北茂、蔣風之、陸修棠、張銳、項祖英、張韶等人在三四十年代均是享有盛譽的二胡演奏家。瞎子阿炳在其《二泉映月》中的演奏藝術,情真意切,悲涼深沉,神韻飛動,感人至深,這種民間性創造,與劉天華開創的專業演奏藝術相比,別是一番情趣。另一位盲人演奏家孫文明,其演奏技術高超奇絕、出神入化,對二胡演奏藝術多有奇特獨創,奏來令人嘆為觀止。在琵琶演奏藝術方面,除劉天華、阿炳這兩位大師之外,程午加、衛仲樂、孫裕德等在三四十年代也是卓有建樹的大琵琶家。建國以后,二胡、琵琶演奏藝術得到迅猛發展。除了老一輩演奏家仍然活躍于樂壇之外,一批新人如劉明沅(板胡、中胡)、劉德海(琵琶)、王惠然(琵琶、柳琴)、王國潼(二胡)、蔣巽鳳(二胡)、王范地(琵琶)、張長城(板胡)、閔惠芬(二胡)、蕭白墉(二胡)、湯良興(琵琶)等人在樂壇上或強勢崛起,或嶄露頭角,構成了我國二胡、琵琶演奏天空中的璀燦群星。這些人中的一部分在九十年依然活躍在舞臺上,例如劉德海和閔惠芬,其演奏藝術已達爐火絕青境界,成為舉世公認的大師。
其他民族樂器的演奏藝術也在長期積累中得到發展。例如曹東扶之于古箏、馮子存之于梆笛、趙春亭之于嗩吶,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后來的王鐵錘(笛)、胡天泉(笙)、項祖華、李乙(三弦)、張曉峰(揚琴)、任同祥(嗩吶),六七十年代在舞臺上十分活躍的俞遜發(笛)、王昌元(箏)、郝玉歧(嗩吶)、龔一和吳文龍(古琴)以及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后起之秀――二胡界的姜建華、陳軍、宋飛,琵琶界的吳蠻、楊惟、楊靖,古箏界的尹群、尹遠,嗩吶界的劉英等人,均是在各個專業領域才華出眾、演奏水準達于頂尖的人物。其中,二胡家閔惠芬、笛子家俞遜發、琵琶家劉德海、古箏家王昌元、古琴家龔一、吳文光、李祥霆等人,不但在全世界華人地區享有盛譽,而且在歐美公眾中也受到熱烈歡迎和高度重視。
其他民族樂器的演奏藝術也在長期積累中得到發展。例如曹東扶之于古箏、馮子存之于梆笛、趙春亭之于嗩吶,都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后來的王鐵錘(笛)、胡天泉(笙)、項祖華、李乙(三弦)、張曉峰(揚琴)、任同祥(嗩吶),六七十年代在舞臺上十分活躍的俞遜發(笛)、王昌元(箏)、郝玉歧(嗩吶)、龔一和吳文龍(古琴)以及八九十年代崛起的后起之秀――二胡界的姜建華、陳軍、宋飛,琵琶界的吳蠻、楊惟、楊靖,古箏界的尹群、尹遠,嗩吶界的劉英等人,均是在各個專業領域才華出眾、演奏水準達于頂尖的人物。其中,二胡家閔惠芬、笛子家俞遜發、琵琶家劉德海、古箏家王昌元、古琴家龔一、吳文光、李祥霆等人,不但在全世界華人地區享有盛譽,而且在歐美公眾中也受到熱烈歡迎和高度重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