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忽雷是我國古代彈弦樂器,[BR] 在唐代極為盛行,后世鮮有記載。 [BR][BR] 忽雷:我國古代彈弦樂器。忽雷在古代又稱“胡琴”、“二弦”,馬上彈奏,《文獻通考》把它列入琵琶類,叫作“忽雷琵琶”。最初流傳在西南地區,稱為“龍首琵琶”,盛行于唐代。[BR] 公元8世紀時,在我國的南詔(古代云南大理一帶),曾流傳著和忽雷相像的樂器――龍首琵琶。這種棒狀梨形的龍首琵琶,于貞元年間經四川成都傳入長安。 [BR][BR] 忽雷是南詔龍首琵琶類型的樂器,我國唐代制造的大忽雷和小忽雷杰作,現仍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大忽雷傳為唐以后所仿制,小忽雷則為唐代珍品。 [BR][BR] 關于小忽雷,據文獻中記載:公元78O年,唐德宗李適登基,當朝宰相韓瓿鍪顧拇駱谷,得一堅實、珍貴木材,請名工制成二琴,名為大、小忽雷,奉獻李適。 [BR][BR] 到唐文宗李昂(827~840)時,小忽雷仍藏內府之中。公元841年,武宗李炎即位后,追怨文宗嫉恨士良,凡樂工、內待受寵者,都要受到誅貶之罪,弄得樂府空蕩,小忽雷也不知流落何方。 [BR][BR] 直到清康熙三十年(1691)時,著名詩人孔尚任(1648~1718)才在北京得到小忽雷,并在小忽雷的一對牙軫上,刻著他的題詩。 [BR][BR] 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同樂會曾制作小忽雷、忽雷和大忽雷各一件,其形和唐制忽雷有很大不同,兩弦小忽雷和三弦忽雷,琴箱呈扁圓形,作為中音彈撥樂器使用的六弦大忽雷,琴箱則為橢圓形,它們的琴桿修長,琴頭不加飾,共鳴箱蒙以蟒皮,外形與三弦十分相像。 [BR][BR] 小忽雷是現存古代樂器中的珍品,對研究唐代音樂有著重要價值。它和日本奈良正侖院所藏的唐代琵琶一樣,同為音樂史上的奇珍異寶。此外,小忽雷還是一件極為精致的工藝品。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