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笳是漢代鼓樂中的主要樂器,形似篳篥,[BR]流行于塞北游牧民族中。 [BR][BR] 笳:出于西北民族地區,漢時傳入中原,“鳴笳以和簫聲”,最初是“卷蘆葉為笳,吹之以樂”,后在形制上有所變化,將蘆葉制成的哨插入管中,遂成為管制的雙簧樂器,形似篳篥,是漢代鼓樂中的主要樂器,河南鄧縣南朝墓出土兩塊鼓吹樂畫磚,其中一塊是五人樂隊,最左邊的人吹奏的樂器即是笳。其它四位則是兩人吹角,一人吹排簫,一人吹笛。 [BR][BR] 笳有相當的表現力,“剛柔待用,五音迭進”。胡笳即胡人之笳,在漢時流行于塞北和西域游牧民族中,善于表現凄愴,哀怨的情感,富有悠遠的穿透力,很符合那些邊遠游牧民族英勇G悍的個性及牧馬吹奏的特色。 [BR][BR] 在漢魏歷史上流傳有不少運用笳聲作戰的故事。歷史上也有不少有關笳的文章,有名的如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為笳添加了一種感傷而誘人的神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