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管是在管子下端加碗而成,流行于兩廣地區。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展為中音、低音、次中音、倍低音喉管及加鍵喉管等多種。[BR][BR][BR] 喉管又稱“竹管”。它是在管子的下端加碗而成的民間樂器。最初為廣東街頭小販所用,20世紀20年代末期,在廣東音樂和粵劇中略有應用,后來普通流行于兩廣地區。[BR][BR] 20世紀50年代初,音樂工作者對喉管進行改革,將原來的筒音f 往下移低小三度到d,作為中音喉管,移低到A,作為低音喉管,在民族樂隊中用于合奏或為粵劇伴奏。后又改革了次中音、倍低音喉管,豐富了民族樂隊的中音聲部和低音聲部,音色飽滿、豐厚。[BR] 20世紀60年代出現了加鍵喉管。它是在管身上加裝鍵子,開有18或19個音孔,并設有一個泛音孔,解決了超吹(如筒音g,超吹發d2音),它不僅可以奏出半音階,適于轉各種調,而且音域擴展到二個半八度,故可用于獨奏。[BR]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