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MG align=right src="pic.asp?id=75639629"] 磬是一種石制的樂器,由勞動工具演變而來,最初用于先民的樂舞活動。后成為歷代宮庭用于祭祀、宴樂等活動的禮器。 [BR][BR][BR] 磬是一種石制的擊樂器,可能源于某種片狀石制的勞動工具。磬在遠古時代稱作“石”和“鳴球”,《尚書.益稷》記載:“夏擊鳴球,……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北砻髟谶h古時期,先民曾用于樂舞等娛樂。 [BR][BR] 在山西夏縣東下馮夏代文化遺址,發現了一石磬,形狀像耕田用的石犁,其斜上方,有一圓孔用于懸掛,整體打得非常粗糙,有的棱角還十分銳利,敲擊時仍能發出清脆的聲音(#c)。 [BR][BR] 商代的磬有石制、玉制和青銅制等多種,分為兩種,一種為單個的大的磬,稱為特磬。在河南安陽武官村殷墓出土的虎形大石磬,由大理石制成,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音色與青銅樂器發出聲音一樣清亮。[BR] 還有一種叫離磬,是把若干只磬編排成一組,發出幾個音色不同的音來;《禮記. 明堂位》:“叔之離磬”。離磬也就是后來的編磬。商代的編磬,一般三枚一組,在殷墟西區出土有五枚一套的編磬。2000多年前的戰國初期,楚地的編磬制造技藝達到較高水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