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管弦樂隊事業已進入專業化的蓬勃發展時期,無論是有志成為一名專業樂隊的低音提琴演奏者還是業余愛好者,都希望獲得一些有關低音提琴樂隊訓練方面的專業知識。而非常遺憾的是,目前低音提琴教學在樂隊方面的有關教學法和教材是少之又少,部分教學單位沒有將低音提琴樂隊訓練考試納入正常的教學體系之中,造成了管弦樂隊對低音提琴樂隊演奏者擇優選拔的困難,同時也造成了低音提琴學生盲目追求成為“高技術型”的獨奏者,忽視樂隊方面的專業知識訓練,出現一種個人技術很強而合作能力較差的“偏重”現象。
在低音提琴的教學之中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弱點”,即對低音提琴學生在樂隊方面缺少專業知識的訓練和認識,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學生沒有現實地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演奏能力發展前景進行現實地分析,同時雙方對低音提琴在樂隊方面的重要角色缺乏認識。
在管弦樂隊中的低音提琴聲部,可以說是擔任著具有多項任務的角色,雖然它的“獨奏”聲部機會并不是很多,但它是整體樂隊的重要和聲基礎,也就是說,它使其他高中音樂器“漂浮的旋律聲部”有了“根”的感覺,共同創造出立體式的音響效果,并且它與指揮、打擊樂器及其他低音聲部樂器共同擔任著整體作品的速度、節奏及音樂表現等方面,是整體樂隊的重要核心樂器之一,也是所有作曲家及指揮家高度重視的樂器聲部之一。在很多的音樂作品中,作曲家把低音提琴的聲部發揮的淋漓盡致,例如: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及第九交響曲,圣桑的《動物狂歡節》,馬勒的《第一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理查?斯特勞斯《唐吉?珂德》和《英雄生涯》等管弦樂作品。
有關在低音提琴教學中的樂隊訓練方面,筆者在教學中有如下的體會。
只追求“高技術型的”低音提琴獨奏曲目,并不一定代表其具備了高技術的水準,除非是那些具備了獨奏家素質的天才演奏者,但這終究是少數,而具備了較好音樂素質的演奏者卻占了大多數。所以,為學生的發展前途考慮,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素質等現實情況引導學生能夠在樂隊方面得到充分的主觀認識,這是合理開展樂隊訓練的重要前提。
雖然“高技術型的”低音提琴獨奏曲目能夠使學生的演奏技術得到相應的提高,但往往是在管弦樂隊中卻得不到應用,管弦樂隊低音提琴聲部的演奏技術與獨奏技術存在很大的差異,甚至有的管弦樂作品的技術要求要比獨奏技術難得多。管弦樂隊對低音提琴的基本功方面的要求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扎實的基本功是能夠勝任樂隊演奏的重要基礎。
良好的音準技術是演奏管弦樂隊的必要條件,學生必須充分解決低把位的音準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就是要加大音階和琶音等練習,以及嚴格加強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例如:郝明科(XOMEHKO,俄羅斯低音提琴家)的《新音階指法練習》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使用的教材。
穩定的節奏感覺對低音提琴的樂隊演奏是至關重要的,在大量的管弦樂作品中,低音提琴的聲部在節奏方面是與打擊樂和其他低音樂器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在練習時應特別注意節拍器的使用,本著“一板一眼”的節奏訓練原則,同時也應注意樂譜有關速度變化,把培養穩定的節奏感覺放在練習之中至關重要的地位,并持之以恒地貫穿到練習和演奏之中。
低音提琴運弓技術在樂隊作品的運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樂隊作品中,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應當充分運用琴弓各個部位以及弓長和力度的比例關系來演奏,同時也要充分運用弓速的控制力來演奏,而只用琴弓的中間一段來演奏是技術中的不足。管弦作品中低音提琴的聲部力度變化是極大的,而良好和充分地運用弓速和弓位的關系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演奏效果,尤其是演奏爆發音時力度和弓速的合理運用。同時也應當注意運弓的發音方法和音質問題。有關弓法的劃分法應盡可能參考其他弦樂器的弓法劃分,以保持樂隊弓法的統一性與協調性。
在管弦樂作品中低音提琴的指法和把位安排,應根據作品的不同風格類型和指揮的特殊要求合理安排指法,但有一個建議可供參考,即應本著盡可能避免大把位的換把為原則,這是由于低音提琴的樂器本身存在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而應當大量采用橫把位來演奏,這樣會使音準得以較好地把握,另外,也應盡可能采用低把位演奏,尤其在演奏較快的片段,應充分利用空弦換把技術和近距離把位換把技術以及同音換指換把技術。還有應當注意保留指問題,例如:理查?斯特勞斯的《唐?吉珂德》作品中的低音提琴聲部,應盡可能采用低把位和近距離把位換把,這樣使演奏的速度得以提高,而且在音準的把握和低音的顆粒狀都得到很清晰的演奏效果。
督促學生參加大量的各種形式樂隊和重奏的練習及演出是低音提琴樂隊訓練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接觸大量音樂作品和逐步積累樂隊演奏經驗的契機,學生在參加合作形式的演奏之前,建議對學生的樂譜聲部多加以講解,并將有關樂隊演奏的技術等問題通過分譜的示范講解和練習逐步教授給學生,必要情況下,要求學生學會讀總譜的方法,同時,必須強調不僅讓學生很好完成本身聲部的職責,也要讓學生學會聽其他聲部,在頭腦之中形成縱向的立體式音樂思維,以及非常重要的“合作意識”,即共同協作創作意識,使學生對“合作性的創作”產生濃厚的興趣、責任感及成就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年齡較小的初學者是非常有效的。
通過目前國外出版的《低音提琴樂隊難點片段練習》等資料,使學生能夠具體和歸納性地練習樂隊作品中的難點,在練習中,同時可以多聽有聲資料加以輔助,這樣使學生對演奏的作品有感性方面的了解和認識。
另外,需要提醒學生的是,在樂隊演奏過程中,不僅要養成看指揮的習慣和理解指揮對作品處理意圖的同時,也要學會用“第三只眼睛”觀察聲部首席和其他隊員的演奏及保持整體聲部的統一性,個性化的演奏是不可取的。
還有,建議在正常的低音提琴專業授課時拿出一部分時間與學生共同演奏重奏作品也是一種訓練手段之一,經常性地讓學生視奏一些新作品對學生的視奏適應能力也是很好的幫助。
在低音提琴的教學之中出現了一個很大的“弱點”,即對低音提琴學生在樂隊方面缺少專業知識的訓練和認識,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學生沒有現實地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事業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師沒有根據學生的演奏能力發展前景進行現實地分析,同時雙方對低音提琴在樂隊方面的重要角色缺乏認識。
在管弦樂隊中的低音提琴聲部,可以說是擔任著具有多項任務的角色,雖然它的“獨奏”聲部機會并不是很多,但它是整體樂隊的重要和聲基礎,也就是說,它使其他高中音樂器“漂浮的旋律聲部”有了“根”的感覺,共同創造出立體式的音響效果,并且它與指揮、打擊樂器及其他低音聲部樂器共同擔任著整體作品的速度、節奏及音樂表現等方面,是整體樂隊的重要核心樂器之一,也是所有作曲家及指揮家高度重視的樂器聲部之一。在很多的音樂作品中,作曲家把低音提琴的聲部發揮的淋漓盡致,例如:貝多芬的第三、第五、第六及第九交響曲,圣桑的《動物狂歡節》,馬勒的《第一交響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理查?斯特勞斯《唐吉?珂德》和《英雄生涯》等管弦樂作品。
有關在低音提琴教學中的樂隊訓練方面,筆者在教學中有如下的體會。
只追求“高技術型的”低音提琴獨奏曲目,并不一定代表其具備了高技術的水準,除非是那些具備了獨奏家素質的天才演奏者,但這終究是少數,而具備了較好音樂素質的演奏者卻占了大多數。所以,為學生的發展前途考慮,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素質等現實情況引導學生能夠在樂隊方面得到充分的主觀認識,這是合理開展樂隊訓練的重要前提。
雖然“高技術型的”低音提琴獨奏曲目能夠使學生的演奏技術得到相應的提高,但往往是在管弦樂隊中卻得不到應用,管弦樂隊低音提琴聲部的演奏技術與獨奏技術存在很大的差異,甚至有的管弦樂作品的技術要求要比獨奏技術難得多。管弦樂隊對低音提琴的基本功方面的要求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扎實的基本功是能夠勝任樂隊演奏的重要基礎。
良好的音準技術是演奏管弦樂隊的必要條件,學生必須充分解決低把位的音準問題。解決這一問題的手段就是要加大音階和琶音等練習,以及嚴格加強視唱練耳課程的學習,例如:郝明科(XOMEHKO,俄羅斯低音提琴家)的《新音階指法練習》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使用的教材。
穩定的節奏感覺對低音提琴的樂隊演奏是至關重要的,在大量的管弦樂作品中,低音提琴的聲部在節奏方面是與打擊樂和其他低音樂器有很多共同之處,所以,在練習時應特別注意節拍器的使用,本著“一板一眼”的節奏訓練原則,同時也應注意樂譜有關速度變化,把培養穩定的節奏感覺放在練習之中至關重要的地位,并持之以恒地貫穿到練習和演奏之中。
低音提琴運弓技術在樂隊作品的運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樂隊作品中,根據演奏作品的需要應當充分運用琴弓各個部位以及弓長和力度的比例關系來演奏,同時也要充分運用弓速的控制力來演奏,而只用琴弓的中間一段來演奏是技術中的不足。管弦作品中低音提琴的聲部力度變化是極大的,而良好和充分地運用弓速和弓位的關系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演奏效果,尤其是演奏爆發音時力度和弓速的合理運用。同時也應當注意運弓的發音方法和音質問題。有關弓法的劃分法應盡可能參考其他弦樂器的弓法劃分,以保持樂隊弓法的統一性與協調性。
在管弦樂作品中低音提琴的指法和把位安排,應根據作品的不同風格類型和指揮的特殊要求合理安排指法,但有一個建議可供參考,即應本著盡可能避免大把位的換把為原則,這是由于低音提琴的樂器本身存在的特殊性所決定的,而應當大量采用橫把位來演奏,這樣會使音準得以較好地把握,另外,也應盡可能采用低把位演奏,尤其在演奏較快的片段,應充分利用空弦換把技術和近距離把位換把技術以及同音換指換把技術。還有應當注意保留指問題,例如:理查?斯特勞斯的《唐?吉珂德》作品中的低音提琴聲部,應盡可能采用低把位和近距離把位換把,這樣使演奏的速度得以提高,而且在音準的把握和低音的顆粒狀都得到很清晰的演奏效果。
督促學生參加大量的各種形式樂隊和重奏的練習及演出是低音提琴樂隊訓練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接觸大量音樂作品和逐步積累樂隊演奏經驗的契機,學生在參加合作形式的演奏之前,建議對學生的樂譜聲部多加以講解,并將有關樂隊演奏的技術等問題通過分譜的示范講解和練習逐步教授給學生,必要情況下,要求學生學會讀總譜的方法,同時,必須強調不僅讓學生很好完成本身聲部的職責,也要讓學生學會聽其他聲部,在頭腦之中形成縱向的立體式音樂思維,以及非常重要的“合作意識”,即共同協作創作意識,使學生對“合作性的創作”產生濃厚的興趣、責任感及成就感,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對年齡較小的初學者是非常有效的。
通過目前國外出版的《低音提琴樂隊難點片段練習》等資料,使學生能夠具體和歸納性地練習樂隊作品中的難點,在練習中,同時可以多聽有聲資料加以輔助,這樣使學生對演奏的作品有感性方面的了解和認識。
另外,需要提醒學生的是,在樂隊演奏過程中,不僅要養成看指揮的習慣和理解指揮對作品處理意圖的同時,也要學會用“第三只眼睛”觀察聲部首席和其他隊員的演奏及保持整體聲部的統一性,個性化的演奏是不可取的。
還有,建議在正常的低音提琴專業授課時拿出一部分時間與學生共同演奏重奏作品也是一種訓練手段之一,經常性地讓學生視奏一些新作品對學生的視奏適應能力也是很好的幫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