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經濟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樂器之王'”----鋼琴也走人了尋常百姓家。但是,由于教學方式與學習方法不得當,許多琴童對它望而生畏,很多琴童在還沒有感受到演奏鋼琴的樂趣時就已經放棄學習了。究其原因,我認為其主因是過于重視技巧訓練而忽視了感受能力的培養。
音樂本身是美的,聽音樂是享受美,演奏音樂是創造美。美的音樂帶給人們的是美的享受,聆聽大師的作品就是與大師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是難得的心靈享受。而技巧則是表現音樂的一種手段,有了它,可以使音樂錦上添花;有了它,可以使音樂錦上添花。音樂是靈魂、是血肉,而技巧是軀體上的衣服與裝飾。如果一味追求技巧而不注重音樂本身,那便是本末倒置,技巧離開了音樂便毫無意義。
那么,現如今為什么會產生這種重技巧而輕音樂的現象呢?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老師的原因,另一個是家長的原因。因為個別老師太看重技巧了,認為沒有技巧就不能表現出音樂的內涵,甚至有的老師在教學中只給學生彈大量的練習曲,只在考試或考級時才彈樂曲,并且告訴學生"練好練習曲才是根本”。練習曲是以單一的技巧訓練為主,而技巧訓練往往依靠大量的重復練習,非常枯燥乏味,許多孩子就是在這個階段產生了厭學情緒。還有些家長將學習音樂當作生存能力的訓練,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盲目拔高,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承受過大的壓力,從而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
音樂本身是美的,聽音樂是享受美,演奏音樂是創造美。美的音樂帶給人們的是美的享受,聆聽大師的作品就是與大師進行穿越時空的對話,是難得的心靈享受。而技巧則是表現音樂的一種手段,有了它,可以使音樂錦上添花;有了它,可以使音樂錦上添花。音樂是靈魂、是血肉,而技巧是軀體上的衣服與裝飾。如果一味追求技巧而不注重音樂本身,那便是本末倒置,技巧離開了音樂便毫無意義。
那么,現如今為什么會產生這種重技巧而輕音樂的現象呢?我認為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老師的原因,另一個是家長的原因。因為個別老師太看重技巧了,認為沒有技巧就不能表現出音樂的內涵,甚至有的老師在教學中只給學生彈大量的練習曲,只在考試或考級時才彈樂曲,并且告訴學生"練好練習曲才是根本”。練習曲是以單一的技巧訓練為主,而技巧訓練往往依靠大量的重復練習,非常枯燥乏味,許多孩子就是在這個階段產生了厭學情緒。還有些家長將學習音樂當作生存能力的訓練,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盲目拔高,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承受過大的壓力,從而使孩子產生厭煩情緒。
無論何種原因,都是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沒有美的感受怎能表現出美的音樂呢?這樣做的一個突出后果就是:琴童在學琴時沒有得到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當彈到一定程度時,尤其是高級階段,將無法把樂曲應有的內涵表達出來,因而很難提高,最終只能在原地做炫技性徘徊或放棄,使多年的辛苦付之東流。
其實,多數人學習音樂或演奏鋼琴,不是要成為專業演員獲演奏家而是要提高自身對音樂的感受能力,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既然如此,我們何不放松下來,把對孩子技術訓練的要求轉化到對音樂感受能力的培養上來呢,讓孩子學會聽音樂,學會想象音樂的畫面,學會感知音樂的色彩,讓孩子在大量的中外名曲中,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音樂的熏陶,感受到美的旋律,不知不覺中掌握音樂的表達方式,最終真正地理解音樂、演奏音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