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基, 1954年至1960年在中央音樂學院隨馬思聰學習小提琴。1960年赴前蘇聯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樂學院深造,師從小提琴家楊柯列維奇,專攻小提琴演奏與教學法。1963年回國后一直在中央音樂學院任教。此次是應福音琴行之邀,來連為大連學習小提琴的小朋友們講解音樂知識,林耀基教授在間歇時間接受了天健網的專訪。
林教授的“小提琴講座”開始了:
努力和天分都很重要
學習小提琴努力和天分哪個更重要?林教授笑笑說:都很重要。小提琴家是金字塔式的,尖子是少數,搞專業的是少數,所以學了并不一定要成為小提琴家。對于中國人來說,學習小提琴就像是后娘養的,因為它不是我們的傳統音樂,有些傳統的文化是我們不能透徹理解的。但親娘后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愛心!中國的音樂形式就是音樂給人溫暖,給人同情,所以一定要有愛心。
音樂是一個社會文化發展的反映。我說過我的三個老師是大自然、生活還有我的同行,這個同行也包括了我的學生。李傳韻就是屬于有天份的,我教他的時候他5歲,當時我就說他以后肯定能有發展,有大作為,他很有天分。
將“知識”規律化
林耀基總是在尋找規律,盡管小提琴是純西方的東西,但他從中總結出一系列適合中國人學習的規律。他說:“我把小提琴演奏的關鍵總結成了6條:1個標準(勻、準、美);2個圖(音樂幻想圖、小提琴弦與柱子的交通圖);3個關系(時間與空間、動與靜、用力與放松);4個“換”字(換弓、換把、換弦、換手);5個字(齊、滑、軟、準、密);6條表演藝術(冷靜的頭腦、火熱的心、松弛的肌肉感覺、堅定的節奏、充分的表現、充分的享受)。”
在談話中,林耀基教經常將一些道理用通俗的語言和事例表達給周圍的人。他說,學習理論和練習技巧是枯燥的,但枯燥的東西也有規律,技術就是游戲,音準就是數字。數字游戲玩進去,換位思考見真情。
在林耀基看來,學習小提琴既要有感情,又要講方法。只有方法的音樂是不能打動人的,因為沒有感情的音樂誰都不愛聽!
將“知識”生活化
記者問林耀基,您教小朋友時他們都能聽懂么?林老師笑了說:我從不給他們講知識,我給他們講的都是生活。比如我給一個5歲的小朋友上課,他問我,怎么換把,他每次都換不好。我就對他說,你現在坐在椅子上,你想挪一下地方,你怎么移呀?他肯定要帶著椅子一起“飄”,再坐到另一個地方。換把和這道理一樣,我給他們講的都是他們能聽懂的生活常識。
培養興趣最重要
成功是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但有些家長太望子成龍,他們經常比誰拉得曲子難,而不是比質量,這就不太好。其實,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到一個高度,但是每個人都能達到他應有的高度。這跟采礦一樣,有的蘊藏量大、有的小。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講“風格”,可風格不是兩三年就能形成的,它首先也是從模仿開始的。
練琴是練不出音樂來的,音樂是感受來的,大師的音樂就是感情和理智高度的結合。真正的大師不會付出很多感情,但是卻讓人覺得付出了很多感情。音樂他是反映一個世界,一個感情,一個人類共同的愛?! ?
采訪過程中,“魅力”兩個字一直在記者腦海中出現,林老師有的不只是小提琴方面的魅力,更多的是人格魅力。
林教授的“小提琴講座”開始了:
努力和天分都很重要
學習小提琴努力和天分哪個更重要?林教授笑笑說:都很重要。小提琴家是金字塔式的,尖子是少數,搞專業的是少數,所以學了并不一定要成為小提琴家。對于中國人來說,學習小提琴就像是后娘養的,因為它不是我們的傳統音樂,有些傳統的文化是我們不能透徹理解的。但親娘后娘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沒有愛心!中國的音樂形式就是音樂給人溫暖,給人同情,所以一定要有愛心。
音樂是一個社會文化發展的反映。我說過我的三個老師是大自然、生活還有我的同行,這個同行也包括了我的學生。李傳韻就是屬于有天份的,我教他的時候他5歲,當時我就說他以后肯定能有發展,有大作為,他很有天分。
將“知識”規律化
林耀基總是在尋找規律,盡管小提琴是純西方的東西,但他從中總結出一系列適合中國人學習的規律。他說:“我把小提琴演奏的關鍵總結成了6條:1個標準(勻、準、美);2個圖(音樂幻想圖、小提琴弦與柱子的交通圖);3個關系(時間與空間、動與靜、用力與放松);4個“換”字(換弓、換把、換弦、換手);5個字(齊、滑、軟、準、密);6條表演藝術(冷靜的頭腦、火熱的心、松弛的肌肉感覺、堅定的節奏、充分的表現、充分的享受)。”
在談話中,林耀基教經常將一些道理用通俗的語言和事例表達給周圍的人。他說,學習理論和練習技巧是枯燥的,但枯燥的東西也有規律,技術就是游戲,音準就是數字。數字游戲玩進去,換位思考見真情。
在林耀基看來,學習小提琴既要有感情,又要講方法。只有方法的音樂是不能打動人的,因為沒有感情的音樂誰都不愛聽!
將“知識”生活化
記者問林耀基,您教小朋友時他們都能聽懂么?林老師笑了說:我從不給他們講知識,我給他們講的都是生活。比如我給一個5歲的小朋友上課,他問我,怎么換把,他每次都換不好。我就對他說,你現在坐在椅子上,你想挪一下地方,你怎么移呀?他肯定要帶著椅子一起“飄”,再坐到另一個地方。換把和這道理一樣,我給他們講的都是他們能聽懂的生活常識。
培養興趣最重要
成功是老師、家長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但有些家長太望子成龍,他們經常比誰拉得曲子難,而不是比質量,這就不太好。其實,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到一個高度,但是每個人都能達到他應有的高度。這跟采礦一樣,有的蘊藏量大、有的小。就像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講“風格”,可風格不是兩三年就能形成的,它首先也是從模仿開始的。
練琴是練不出音樂來的,音樂是感受來的,大師的音樂就是感情和理智高度的結合。真正的大師不會付出很多感情,但是卻讓人覺得付出了很多感情。音樂他是反映一個世界,一個感情,一個人類共同的愛?! ?
采訪過程中,“魅力”兩個字一直在記者腦海中出現,林老師有的不只是小提琴方面的魅力,更多的是人格魅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