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報道】寫在前面
今年2月,教育部提出,將在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的部分中小學試點“京劇進課堂”。教育部同時列出15首京劇教學曲目,其中有9首為“樣板戲”。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育部此舉在全國引起一片爭議:“樣板戲”比重是否過大?能否增設地方戲種?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按教育部公布的日程表,從9月1日開始,“京劇進課堂”試點在江蘇正式展開。南京有兩所小學、兩所中學參加。“京劇進課堂”如何開展?學校如何應對各界擔心的問題?本報深度報道組記者對此進行了關注。
學校篇:
多方準備,從容面對
成賢街小學:
京劇和其他課程相滲透
學生們圍成半圈,兩腿先前后交叉,手上做一個盤球的姿勢,隨后側著身子,腳尖懸空,腳跟貼著腳尖,在老師的帶領下像模像樣地打起了圓場……這是日前記者在我市唯一一所小學生戲曲教育基地――成賢街小學看到的一段教學錄像。早在教育部提出“京劇進課堂”之前,該校就已將京劇藝術納入了教學課程之中,如今學校里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唱上兩段。
“上世紀70年代‘成小’就和京劇結緣了。”該校現任校長蔡燕說,作為南京小紅花藝術團的前身,當年“成小”是全市唯一一所對外開放的小學,學生們曾以《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燈記》等京劇曲目,接待過包括西哈努克親王在內的800多批次的外賓。2005年起,該校將京劇列為學生必修課,每兩周安排一節音樂課和一節美術課用于京劇藝術學習;學校還專門聘請8名省市京劇團的專業演員來校,帶領學生們一道學習唱腔、練習手眼身法步,高年級每個學生每學期都有4次向專業京劇演員請教的機會。
“我們讓學生在玩中去體驗京劇的魅力,并不是要培養京劇小演員或是小票友,也不要求他們唱得多好、多準確,只是希望孩子們不排斥京劇、熟悉京劇。”蔡燕說,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除了“唱練做打”,還融合了許多民族文化的精髓,值得孩子們了解。
除了音樂課,“成小”還把學習京劇滲透到了其他學科:美術課上,學生們可以學畫京劇臉譜、學做京劇道具,甚至可以同學之間相互學著勾臉;語文課上,老師會將課文與相關京劇唱段結合,引導學生對京劇唱詞、人物性格進行賞析;歷史課,老師又帶著學生挖掘京劇故事情節背后的歷史;即使是信息課也能與京劇結合,讓學生們學著做京劇表演的FLASH、網頁……“一句話,在耳濡目染的滲透中讓孩子感受京劇魅力,愿意接受京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蔡燕說,加入教育部試點后,他們仍將沿用這一教學理念。
曉莊學院附中:
對曲目做適度調整
“這學期開學后,初一到初三年級都在音樂課上學京劇,京劇所占學時是音樂總課時的1/3左右,一學期大概可以上8―10節課。”曉莊學院附中(一中分校)校長陳源清說,為此該校音樂老師已經參加了國家和江蘇省的兩輪專項培訓,同時又邀請了江蘇省京劇團的專業演員來校給師生們進行輔導。
“教育部規定的曲目對我們學生來說有點難了,我們打算做些調整。”陳源清說,在南京參加試點的4所學校中,該校是唯一一所沒有任何京劇基礎的學校,師生們幾乎都沒有接觸過京劇。“而教育部規定的15首曲目,是按照9年一貫制的教學模式設計的,難度隨著年級逐漸加大;如果學生是從小學開始學起,到了初一時的確能夠唱得了《兒行千里母擔憂》、《猛志在胸催解纜》這種難度的指定曲目,但對于沒有接觸過京劇的學生而言就有些難度了,我們會對曲目做適度調整。”
南大附中:
讓學生全面感受京劇魅力
記者了解到,除成賢街小學和曉莊學院附中(一中分校)外,南京另兩所“京劇進課堂”試點學校分別是南大附中和秦淮第一中心小學,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學生京劇社團。
“我們學校已經有了普及京劇藝術教育的經驗,如今要關注的已不是單純在美術和音樂課中加入京劇,而是要考慮如何能讓學生全面感受京劇魅力。”南大附中校長殷樹鳳說,他希望未來學校可以嘗試著在高中階段開設京劇藝術課程,通過與初中課程的對接、漸進式的不斷層學習,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國粹”的魅力。他提出,不妨將京劇藝術納入現有的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由高中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相關話題進行深入研究。
“以前我們在1、2年級開設了京劇課,學生會哼就行。”秦淮第一中心小學校長張宏霞說,但參加試點后,全校6個年級都要開京劇課,師資力量明顯不夠,雖然讓音樂老師們去參加了相關培訓,但畢竟不夠專業,而聘請專業京劇演員的花費又很大,如何解決這方面問題,校方尚在研究中。
爭議篇:
京韻悠悠,牽動各方心
“京劇進課堂”的消息傳出后各方反應不一,但隨著細則的出臺,爭議的聲音逐漸緩和,最終歸于3個主要的疑問。對此,幾位中小學校長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有著自己的看法。
爭議一:“樣板戲”比重過高?
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15個進校園京劇中,9首是“樣板戲”,比重過高,“‘樣板戲’固然好,但那是特定歷史的產物,不能代表京劇的精髓”。
成賢街小學校長蔡燕:“樣板戲”其實就是現代京劇,這些唱段也是京劇界很多名家的心血之作,是眾多流派的集大成,能夠傳唱這么久,本身也是很優秀的。另外,現代京劇的唱詞不用京韻,更口語化,也比較容易被孩子們接受,適合非京劇專業的學生學習。同時,一些經典傳統京劇唱段,尤其是語文、歷史課本中涉及到的,例如《空城計》、《天女散花》、《楊門女將》等,學校也會以學唱、欣賞唱段等形式帶領學生去欣賞。
爭議二:能否增設地方戲?
作家馮驥才:江浙人唱越劇,廣東人唱粵曲潮劇,西藏人唱藏戲;讓全國中小學生都學京劇,是愚蠢的。
南京市教育局文體藝處陳藝萍:我們正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上學期秦淮區考棚小學就將“南京白局”列入了課程,每周都會有一名白局老藝人到學校給學生上課,從原汁原味的老南京話教起,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就可以完整地唱一兩段白局曲目。
爭議三:是否增加學生負擔?
“京劇進課堂”的消息一傳出,不少家長有擔心:孩子本來學習壓力就大,如果再增加一門新課程,是否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負擔?
蔡燕:教育部要求的15首唱段是分解到9個年級、18個學期的,基本上一個學期只要學會一首唱段就可以了,在課內就能完成。而且孩子們很喜歡唱這些,經常在樓道里咿咿呀呀地哼唱,應該說不會增加負擔。
殷樹鳳:“京劇進課堂”是把其納入美術、音樂等課程中,并沒有增加額外的學時,而且是考查性質而非考試科目。只要課程設置合理,老師能把課上得令學生們感興趣,就不會增加課業負擔。
反響篇:
傳統文化漸受重視,好
京劇走進課堂能否真正受到中小學生的歡迎呢?成賢街小學的學生江雅說:“我也很喜歡周杰倫啊,不過喜歡周杰倫并不妨礙我喜歡京劇,各有各的美。我覺得《青花瓷》和京劇里的一些旋律就有點相似呢。”
秦淮一中心小學校長張宏霞告訴記者,很多人對“京劇進課堂”不理解,覺得學生不會喜歡,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通過這兩年在低年級開設京劇課,她發現只要老師的課上得有趣味,孩子們還是非常容易接受并且喜歡上京劇的。
曉莊學院附中一名學生家長也表示,孩子從小接觸各類藝術,有助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通過京劇課,孩子們還可以學到很多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對于“京劇進課堂”,京劇界人士更是十分贊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兩屆梅花獎得主黃孝慈告訴記者,京劇要發展繁榮,不光要靠培養舞臺上的人才,更要培養喜歡京劇的觀眾,“愛京劇也要‘從娃娃抓起’。所以,教育部此次推出‘京劇進課堂’,實在是值得京劇人歡欣鼓舞的。”
今年4月,黃孝慈應邀在江蘇省戲劇學校為來自全省的200多名音樂老師做京劇培訓。“那天我一連講了8個小時,教唱了5個唱段,十分興奮,因為我被這些老師學習京劇知識的迫切心情打動了。從他們對京劇的重視程度上,我看到了傳統文化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今年2月,教育部提出,將在全國10個省、市、自治區的部分中小學試點“京劇進課堂”。教育部同時列出15首京劇教學曲目,其中有9首為“樣板戲”。
一石激起千層浪。教育部此舉在全國引起一片爭議:“樣板戲”比重是否過大?能否增設地方戲種?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
按教育部公布的日程表,從9月1日開始,“京劇進課堂”試點在江蘇正式展開。南京有兩所小學、兩所中學參加。“京劇進課堂”如何開展?學校如何應對各界擔心的問題?本報深度報道組記者對此進行了關注。
學校篇:
多方準備,從容面對
成賢街小學:
京劇和其他課程相滲透
學生們圍成半圈,兩腿先前后交叉,手上做一個盤球的姿勢,隨后側著身子,腳尖懸空,腳跟貼著腳尖,在老師的帶領下像模像樣地打起了圓場……這是日前記者在我市唯一一所小學生戲曲教育基地――成賢街小學看到的一段教學錄像。早在教育部提出“京劇進課堂”之前,該校就已將京劇藝術納入了教學課程之中,如今學校里幾乎每個孩子都能唱上兩段。
“上世紀70年代‘成小’就和京劇結緣了。”該校現任校長蔡燕說,作為南京小紅花藝術團的前身,當年“成小”是全市唯一一所對外開放的小學,學生們曾以《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紅燈記》等京劇曲目,接待過包括西哈努克親王在內的800多批次的外賓。2005年起,該校將京劇列為學生必修課,每兩周安排一節音樂課和一節美術課用于京劇藝術學習;學校還專門聘請8名省市京劇團的專業演員來校,帶領學生們一道學習唱腔、練習手眼身法步,高年級每個學生每學期都有4次向專業京劇演員請教的機會。
“我們讓學生在玩中去體驗京劇的魅力,并不是要培養京劇小演員或是小票友,也不要求他們唱得多好、多準確,只是希望孩子們不排斥京劇、熟悉京劇。”蔡燕說,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除了“唱練做打”,還融合了許多民族文化的精髓,值得孩子們了解。
除了音樂課,“成小”還把學習京劇滲透到了其他學科:美術課上,學生們可以學畫京劇臉譜、學做京劇道具,甚至可以同學之間相互學著勾臉;語文課上,老師會將課文與相關京劇唱段結合,引導學生對京劇唱詞、人物性格進行賞析;歷史課,老師又帶著學生挖掘京劇故事情節背后的歷史;即使是信息課也能與京劇結合,讓學生們學著做京劇表演的FLASH、網頁……“一句話,在耳濡目染的滲透中讓孩子感受京劇魅力,愿意接受京劇,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蔡燕說,加入教育部試點后,他們仍將沿用這一教學理念。
曉莊學院附中:
對曲目做適度調整
“這學期開學后,初一到初三年級都在音樂課上學京劇,京劇所占學時是音樂總課時的1/3左右,一學期大概可以上8―10節課。”曉莊學院附中(一中分校)校長陳源清說,為此該校音樂老師已經參加了國家和江蘇省的兩輪專項培訓,同時又邀請了江蘇省京劇團的專業演員來校給師生們進行輔導。
“教育部規定的曲目對我們學生來說有點難了,我們打算做些調整。”陳源清說,在南京參加試點的4所學校中,該校是唯一一所沒有任何京劇基礎的學校,師生們幾乎都沒有接觸過京劇。“而教育部規定的15首曲目,是按照9年一貫制的教學模式設計的,難度隨著年級逐漸加大;如果學生是從小學開始學起,到了初一時的確能夠唱得了《兒行千里母擔憂》、《猛志在胸催解纜》這種難度的指定曲目,但對于沒有接觸過京劇的學生而言就有些難度了,我們會對曲目做適度調整。”
南大附中:
讓學生全面感受京劇魅力
記者了解到,除成賢街小學和曉莊學院附中(一中分校)外,南京另兩所“京劇進課堂”試點學校分別是南大附中和秦淮第一中心小學,他們都擁有自己的學生京劇社團。
“我們學校已經有了普及京劇藝術教育的經驗,如今要關注的已不是單純在美術和音樂課中加入京劇,而是要考慮如何能讓學生全面感受京劇魅力。”南大附中校長殷樹鳳說,他希望未來學校可以嘗試著在高中階段開設京劇藝術課程,通過與初中課程的對接、漸進式的不斷層學習,讓學生們進一步感受“國粹”的魅力。他提出,不妨將京劇藝術納入現有的高中研究性學習課程中,由高中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相關話題進行深入研究。
“以前我們在1、2年級開設了京劇課,學生會哼就行。”秦淮第一中心小學校長張宏霞說,但參加試點后,全校6個年級都要開京劇課,師資力量明顯不夠,雖然讓音樂老師們去參加了相關培訓,但畢竟不夠專業,而聘請專業京劇演員的花費又很大,如何解決這方面問題,校方尚在研究中。
爭議篇:
京韻悠悠,牽動各方心
“京劇進課堂”的消息傳出后各方反應不一,但隨著細則的出臺,爭議的聲音逐漸緩和,最終歸于3個主要的疑問。對此,幾位中小學校長及有關部門負責人有著自己的看法。
爭議一:“樣板戲”比重過高?
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15個進校園京劇中,9首是“樣板戲”,比重過高,“‘樣板戲’固然好,但那是特定歷史的產物,不能代表京劇的精髓”。
成賢街小學校長蔡燕:“樣板戲”其實就是現代京劇,這些唱段也是京劇界很多名家的心血之作,是眾多流派的集大成,能夠傳唱這么久,本身也是很優秀的。另外,現代京劇的唱詞不用京韻,更口語化,也比較容易被孩子們接受,適合非京劇專業的學生學習。同時,一些經典傳統京劇唱段,尤其是語文、歷史課本中涉及到的,例如《空城計》、《天女散花》、《楊門女將》等,學校也會以學唱、欣賞唱段等形式帶領學生去欣賞。
爭議二:能否增設地方戲?
作家馮驥才:江浙人唱越劇,廣東人唱粵曲潮劇,西藏人唱藏戲;讓全國中小學生都學京劇,是愚蠢的。
南京市教育局文體藝處陳藝萍:我們正在做這方面的嘗試,上學期秦淮區考棚小學就將“南京白局”列入了課程,每周都會有一名白局老藝人到學校給學生上課,從原汁原味的老南京話教起,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就可以完整地唱一兩段白局曲目。
爭議三:是否增加學生負擔?
“京劇進課堂”的消息一傳出,不少家長有擔心:孩子本來學習壓力就大,如果再增加一門新課程,是否無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學習負擔?
蔡燕:教育部要求的15首唱段是分解到9個年級、18個學期的,基本上一個學期只要學會一首唱段就可以了,在課內就能完成。而且孩子們很喜歡唱這些,經常在樓道里咿咿呀呀地哼唱,應該說不會增加負擔。
殷樹鳳:“京劇進課堂”是把其納入美術、音樂等課程中,并沒有增加額外的學時,而且是考查性質而非考試科目。只要課程設置合理,老師能把課上得令學生們感興趣,就不會增加課業負擔。
反響篇:
傳統文化漸受重視,好
京劇走進課堂能否真正受到中小學生的歡迎呢?成賢街小學的學生江雅說:“我也很喜歡周杰倫啊,不過喜歡周杰倫并不妨礙我喜歡京劇,各有各的美。我覺得《青花瓷》和京劇里的一些旋律就有點相似呢。”
秦淮一中心小學校長張宏霞告訴記者,很多人對“京劇進課堂”不理解,覺得學生不會喜歡,但實際上并不是這樣。通過這兩年在低年級開設京劇課,她發現只要老師的課上得有趣味,孩子們還是非常容易接受并且喜歡上京劇的。
曉莊學院附中一名學生家長也表示,孩子從小接觸各類藝術,有助于增加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通過京劇課,孩子們還可以學到很多平時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
對于“京劇進課堂”,京劇界人士更是十分贊賞。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兩屆梅花獎得主黃孝慈告訴記者,京劇要發展繁榮,不光要靠培養舞臺上的人才,更要培養喜歡京劇的觀眾,“愛京劇也要‘從娃娃抓起’。所以,教育部此次推出‘京劇進課堂’,實在是值得京劇人歡欣鼓舞的。”
今年4月,黃孝慈應邀在江蘇省戲劇學校為來自全省的200多名音樂老師做京劇培訓。“那天我一連講了8個小時,教唱了5個唱段,十分興奮,因為我被這些老師學習京劇知識的迫切心情打動了。從他們對京劇的重視程度上,我看到了傳統文化日漸受到人們的重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