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歷:梁聰老師畢業于星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專業;師從國際著名合唱指揮家徐瑞祺女士、星海音樂學院聲樂教授張婉女士、溫恒泰先生等多年;專業知識扎實、藝術功底深厚、悟性極高、虛心好學、藝術氣質出眾、綜合素質優秀。是廣東省肇慶市端州區(城區)教育局教研室的藝術教研員,主管中小學音樂、美術的教學研究工作;從事中小學音樂教學研究工作21年,為端州區的藝術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是一位多才多藝、才德兼備、不可多得的藝術人才。
摘 要:在新的世紀,祖國大地掀起了對普通教育改革的浪潮,蕩滌著各種因陳守舊的思想,試圖接納著新鮮的觀點;在傳統和現代交匯的教育觀中,人們企求尋找著一種最佳結合點。作者通過近兩年的實踐、調查、分析,根據中外教育發展的趨勢,以及未來社會的需要,從觀念上、知識的更新上、以人為本的意識上、音樂教室的設計上、以及教學模式上,提出了有創意的觀點。她認為:在新一輪的課改音樂教學中,只要我們音樂教師能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以無限的激情、敢作敢為、善于反思、更新觀念、不斷學習、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就一定能迎來藝術教育的又一個春天。
關鍵詞:觀念 學習 音樂室 構建模式
馬爾庫塞曾經指出:雖然藝術不能直接改變世界,卻可以通過改造那些能夠改變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內在驅動力而間接地改造世界。馬斯洛則認為:人自身越完美,他知覺到的世界就越完美,世界就會變得越完美,因為二者是一種相互促進的能動關系。正確理解和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會使我們的自身修養、藝術品味產生一種新的飛躍。具有完美知覺和更高級趣味的,會通過設計和生產創造出一種適合這種趣味的更美好的環境。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音樂教師應該如何適應新的形勢,處理好自身與世界完美之間的關系,樹立一個全新的、進步的、有競爭力的音樂教師形象,讓自身日趨完美,讓學生不斷完美,讓世界走向完善。就此帶來了一些思考,與同行探討。
一、更新觀念,走進全新的教改思維空間
長期以來,由于我們的師范教育教材和教法陳舊落后,信息含量低和重技能輕理論研究,因此培養出的一批批音樂教師大多是知識面狹窄、教學能力偏低。面對學生,充其量是照本地傳授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大部分教師對音樂課的理解就是“唱歌+樂理”,有的學校甚至把“音樂”課稱為“唱歌”課,學生對音樂教師的稱謂是唱歌老師。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大多采取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統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學生思維僵化、缺乏創新意識,想象力嚴重不足,甚至于討厭音樂課。
“教育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的現代化。” 當前,把音樂教育首先作為培養人基本素質的教育手段,已經是全人類的一種共識,是一種超越時空的觀念。音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是更新音樂教育的觀念。《新課標》正是從音樂教育的本質、藝術教育的功能、音樂實踐活動的特點諸方面,闡釋確立了一系列新的音樂價值觀。走進《音樂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看到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藝術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等嶄新的音樂教育理念。《新課標》的定位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觀,人文精神的統領可以引導教師走出音樂教育的誤區,走出技能訓練的怪圈,使音樂教育真正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在音樂上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遨游書海,拓寬音樂教師的學習領域
文化素質是音樂教育的基礎。由于文化素質低,使音樂教師哪怕是音樂感覺非常好的音樂教師對音樂作品的感悟理解缺乏深度、以至誤導學生。而深度來源于文化內涵的積累,來源于藝術修養的積累。很多器樂曲,沒有歌詞,只有從音符中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沒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音樂教師不但談不上從音樂旋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更談不上教師威信的建立以及對世界、祖國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例如教唱《大江東去》這首歌曲,很多音樂教師對歌詞一知半解,不知這首詞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再加上對赤壁之戰這一歷史事件不太了解,所以演唱時始終表達不出作者那種胸懷天下、報效祖國的宏大理想,毫無深度。
在知識經濟已露端倪的今天,音樂教師必須親近書籍、熱愛書籍,注意吸收所有與音樂相聯的其他學科的知識,盡可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例如“文學作品欣賞”、“演講與口才”、“計算機應用”、“美術鑒賞”、“書法”、“舞蹈鑒賞”、“戲劇戲曲鑒賞”、“人文社會科學”與“音樂學概論”、“音樂社會學”、“音樂地理學”等,通過博讀、精讀及速讀等方法,切切實實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從而學會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內容、風格、時代特征,把握住表現藝術作品的審美方式和表現方式,使自己成為藝術視野開闊、知識淵博、機智幽默、氣質高雅的音樂教師。
三、以人為本,讓學生充分感受藝術的魅力
1、教師要學會分析學生的心理因素。
歷史的原因、家庭及社區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面對由各種外部因素構成的刺激場,產生的是各種不同的求知心理,這種心理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參差不齊。《新課標》提出的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注重個性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與時俱進,應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和規律出發,熟練地掌握教材,學會靈活自如地駕馭音樂教學活動的藝術手段,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不應強求一致,允許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表現音樂,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在教學設計中不斷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尊重學生,充分地挖潛,才能完善學生的個性,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
2、教師必須注重本學科內教學領域知識的整合。要苦練內功,掌握好音樂教學中各教學領域的要求,注意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相互配合、互相滲透,將它們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不是機械地進行“發聲練習→作品介紹(欣賞)→樂理知識→視唱練耳→唱譜→唱詞→樂器演奏→音樂……的整合,而是將音樂知識編織成為一個立體式的交叉的知識網絡,使網絡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揉合起來,并形成互動,從而產生一種整體的藝術效果,給學生一個顯示才華的舞臺。例如把一整套的訓練編成一個音樂劇,讓學生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去,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演奏能力、綜合性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久而久之,我們會發現,孩子們不僅會唱歌、會演奏、還會用各種形式來表演;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編音樂劇,還能把它寫成一篇美麗或傷感的故事。
3、教師必須樹立音樂與其他藝術、非藝術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觀念,讓藝術教育延伸至各個教學領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作為人的心理自然發展的一種健康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孤立于其它學科之外。因為藝術能力的發生就是人性的發生,藝術活動的發展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表現,也是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最好方法。例如:音樂與美術的結合,聽覺藝術中的音符和視覺藝術中的線條交融在一起,聲中有畫、畫中有聲,共同鑄就美好的藝術形象;音樂與文學的結合,不僅能幫助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還能提高我們對文學信息的處理能力,音樂更能刺激寫作的靈感;理科課程與音樂之結合,把節奏引進數學課中,孩子們可以通過合作演奏,打擊樂器來學習加減乘法甚至分數。再如,通過現代舞教學來體現體育、舞蹈、音樂課的良性結合。總之,音樂教師應當具有跨學科的整合意識和能力。
四、新穎別致,讓音樂教室成為學生向往的藝術搖籃
國外有位學者這樣說過: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看見、聽它和感覺它。音樂教學必須從學生對音樂的親切感趣味性入手,創設一種和諧的藝術情境,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音樂的存在,逐步引導他們步入音樂的殿堂,體會其中的奧妙。
1、讓音樂教室更可愛。
美的音樂要在美的環境中才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音樂教室的環境要美得個性化。如墻壁上有五彩繽紛的彩色圖畫、音樂家的畫像、音樂格言,小學還可有動物粘貼、音符小椅子、五線譜地板,配上柔和的光線和色調、良好的音響效果等。
摘 要:在新的世紀,祖國大地掀起了對普通教育改革的浪潮,蕩滌著各種因陳守舊的思想,試圖接納著新鮮的觀點;在傳統和現代交匯的教育觀中,人們企求尋找著一種最佳結合點。作者通過近兩年的實踐、調查、分析,根據中外教育發展的趨勢,以及未來社會的需要,從觀念上、知識的更新上、以人為本的意識上、音樂教室的設計上、以及教學模式上,提出了有創意的觀點。她認為:在新一輪的課改音樂教學中,只要我們音樂教師能做好充分的思想準備,以無限的激情、敢作敢為、善于反思、更新觀念、不斷學習、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就一定能迎來藝術教育的又一個春天。
關鍵詞:觀念 學習 音樂室 構建模式
馬爾庫塞曾經指出:雖然藝術不能直接改變世界,卻可以通過改造那些能夠改變世界的男人和女人的內在驅動力而間接地改造世界。馬斯洛則認為:人自身越完美,他知覺到的世界就越完美,世界就會變得越完美,因為二者是一種相互促進的能動關系。正確理解和處理好這兩者的關系,會使我們的自身修養、藝術品味產生一種新的飛躍。具有完美知覺和更高級趣味的,會通過設計和生產創造出一種適合這種趣味的更美好的環境。
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音樂教師應該如何適應新的形勢,處理好自身與世界完美之間的關系,樹立一個全新的、進步的、有競爭力的音樂教師形象,讓自身日趨完美,讓學生不斷完美,讓世界走向完善。就此帶來了一些思考,與同行探討。
一、更新觀念,走進全新的教改思維空間
長期以來,由于我們的師范教育教材和教法陳舊落后,信息含量低和重技能輕理論研究,因此培養出的一批批音樂教師大多是知識面狹窄、教學能力偏低。面對學生,充其量是照本地傳授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技能,大部分教師對音樂課的理解就是“唱歌+樂理”,有的學校甚至把“音樂”課稱為“唱歌”課,學生對音樂教師的稱謂是唱歌老師。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大多采取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統方式,這種教學方法帶來的直接后果是學生思維僵化、缺乏創新意識,想象力嚴重不足,甚至于討厭音樂課。
“教育現代化,首先是教育觀念的現代化。” 當前,把音樂教育首先作為培養人基本素質的教育手段,已經是全人類的一種共識,是一種超越時空的觀念。音樂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前提是更新音樂教育的觀念。《新課標》正是從音樂教育的本質、藝術教育的功能、音樂實踐活動的特點諸方面,闡釋確立了一系列新的音樂價值觀。走進《音樂課程標準》,我們可以看到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藝術實踐、鼓勵音樂創造,提倡學科綜合、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評價機制等嶄新的音樂教育理念。《新課標》的定位充分地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現代教育觀,人文精神的統領可以引導教師走出音樂教育的誤區,走出技能訓練的怪圈,使音樂教育真正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在音樂上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二、遨游書海,拓寬音樂教師的學習領域
文化素質是音樂教育的基礎。由于文化素質低,使音樂教師哪怕是音樂感覺非常好的音樂教師對音樂作品的感悟理解缺乏深度、以至誤導學生。而深度來源于文化內涵的積累,來源于藝術修養的積累。很多器樂曲,沒有歌詞,只有從音符中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沒有豐富的文化底蘊,音樂教師不但談不上從音樂旋律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更談不上教師威信的建立以及對世界、祖國音樂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例如教唱《大江東去》這首歌曲,很多音樂教師對歌詞一知半解,不知這首詞是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的作品《念奴嬌?赤壁懷古》,再加上對赤壁之戰這一歷史事件不太了解,所以演唱時始終表達不出作者那種胸懷天下、報效祖國的宏大理想,毫無深度。
在知識經濟已露端倪的今天,音樂教師必須親近書籍、熱愛書籍,注意吸收所有與音樂相聯的其他學科的知識,盡可能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例如“文學作品欣賞”、“演講與口才”、“計算機應用”、“美術鑒賞”、“書法”、“舞蹈鑒賞”、“戲劇戲曲鑒賞”、“人文社會科學”與“音樂學概論”、“音樂社會學”、“音樂地理學”等,通過博讀、精讀及速讀等方法,切切實實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養,從而學會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情感、內容、風格、時代特征,把握住表現藝術作品的審美方式和表現方式,使自己成為藝術視野開闊、知識淵博、機智幽默、氣質高雅的音樂教師。
三、以人為本,讓學生充分感受藝術的魅力
1、教師要學會分析學生的心理因素。
歷史的原因、家庭及社區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學生的個性千差萬別,面對由各種外部因素構成的刺激場,產生的是各種不同的求知心理,這種心理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也就參差不齊。《新課標》提出的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 、注重個性發展,這就要求教師的知識結構應與時俱進,應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能力和規律出發,熟練地掌握教材,學會靈活自如地駕馭音樂教學活動的藝術手段,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不應強求一致,允許個性得到充分自由的發展,允許學生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表現音樂,允許學生有個性化的獨立見解,在教學設計中不斷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尊重學生,充分地挖潛,才能完善學生的個性,真正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基本理念。
2、教師必須注重本學科內教學領域知識的整合。要苦練內功,掌握好音樂教學中各教學領域的要求,注意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相互配合、互相滲透,將它們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例如:不是機械地進行“發聲練習→作品介紹(欣賞)→樂理知識→視唱練耳→唱譜→唱詞→樂器演奏→音樂……的整合,而是將音樂知識編織成為一個立體式的交叉的知識網絡,使網絡中的每一個知識點揉合起來,并形成互動,從而產生一種整體的藝術效果,給學生一個顯示才華的舞臺。例如把一整套的訓練編成一個音樂劇,讓學生投入到各自的角色中去,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歌唱能力、演奏能力、綜合性表演能力,發展學生的音樂創造能力。久而久之,我們會發現,孩子們不僅會唱歌、會演奏、還會用各種形式來表演;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會編音樂劇,還能把它寫成一篇美麗或傷感的故事。
3、教師必須樹立音樂與其他藝術、非藝術學科知識之間的整合觀念,讓藝術教育延伸至各個教學領域。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音樂教育作為人的心理自然發展的一種健康的教育方式,不可能孤立于其它學科之外。因為藝術能力的發生就是人性的發生,藝術活動的發展就是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表現,也是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最好方法。例如:音樂與美術的結合,聽覺藝術中的音符和視覺藝術中的線條交融在一起,聲中有畫、畫中有聲,共同鑄就美好的藝術形象;音樂與文學的結合,不僅能幫助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還能提高我們對文學信息的處理能力,音樂更能刺激寫作的靈感;理科課程與音樂之結合,把節奏引進數學課中,孩子們可以通過合作演奏,打擊樂器來學習加減乘法甚至分數。再如,通過現代舞教學來體現體育、舞蹈、音樂課的良性結合。總之,音樂教師應當具有跨學科的整合意識和能力。
四、新穎別致,讓音樂教室成為學生向往的藝術搖籃
國外有位學者這樣說過:要想快速有效地學習,任何東西你必須看見、聽它和感覺它。音樂教學必須從學生對音樂的親切感趣味性入手,創設一種和諧的藝術情境,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音樂的存在,逐步引導他們步入音樂的殿堂,體會其中的奧妙。
1、讓音樂教室更可愛。
美的音樂要在美的環境中才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音樂教室的環境要美得個性化。如墻壁上有五彩繽紛的彩色圖畫、音樂家的畫像、音樂格言,小學還可有動物粘貼、音符小椅子、五線譜地板,配上柔和的光線和色調、良好的音響效果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