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蕭山網報道,與別的企業家不同,徐建勇的辦公室更像是一個樂器陳列館,葫蘆絲、陶笛、薩克斯、鋼琴、二胡、板胡、京胡、馬頭琴、巴烏、小提琴、長笛、單簧管、夏威夷吉等等,二十幾種樂器散落在辦公室的各個角落。
他也不愛和來客談企業的發展、自己手頭的生意,只是饒有興致地拿出各件“寶貝”依次表演,然后請你一首接一首地聽他自錄的樂曲。
別的商人都在為當前不樂觀的經濟形勢焦慮,徐建勇的心情卻一片大好:二十幾年沒有吹響的嗩吶幾天前終于被他發現了竅門,吹出了旋律。現在他正琢磨著如何才能像民間藝人那樣用鼻子吹嗩吶。 在富賈云集的蕭山,徐建勇因“樂癡”而大有名氣。隨便一首曲子他都能聽出演奏樂器,再聽兩三遍,就能記下旋律,自己演奏出來。在蕭山的南江公園,他免費教人吹薩克斯,既有大老板,也有普遍百姓。一旦連著幾天缺勤,馬上就會有陌生號碼給他打電話表示關心。究竟收過多少徒子徒孫,徐建勇早已記不清了。“我人生的很多回憶、故事都跟樂器有關。”
10歲那年,徐建勇得到了屬于自己的第一件樂器――一根笛子。笛子是拿家里掛蚊帳的竹竿做的,用燒紅的鐵桿在上面燙幾個洞。“雖然吹起來音不準,但當時還是感覺蠻有味道的。”徐建勇就用這根笛子,跟著廣播學吹《金蛇狂舞》、《采茶舞曲》、《洪湖赤衛隊》。
上初中時,徐建勇迷上了口琴。靠著每次幫爸爸打黃酒時“克扣”零錢以及賣玻璃碴,他攢下了2塊2毛錢,打算給自己買把口琴。“小孩子手很嫩,撿玻璃碴的時候我經常會把手劃破,回想起來那筆錢也算得‘帶血的錢’了。”當時的蕭山百貨公司還買不到口琴,想買口琴就必須去10公里外的西興百貨公司。花9分錢興沖沖地坐公交車趕到百貨公司后,徐建勇才猛然意識到,如果花2塊1毛錢買了口琴,自己就必須走路回家。那天也是這樣的深冬時節,風吹在臉上刺骨的冷,徐建勇最終就那樣邊吹口琴邊往家走。等到晚上8點回到家,肚子早餓扁了,嘴角也吹裂了。現在回憶起來,徐建勇仍然一臉得意,“你知道不,等我走到家,我就已經無師自通地學會吹口琴了”。
因為每件樂器都來之不易,所以徐建勇總會特別認真地去學、去感覺。沒有老師教,就自己趴在臺下看別人演奏,模仿人家的一招一式。不僅是民樂,像薩克斯、鋼琴這樣的西洋樂器他也玩得得心應手,一通百通了。
徐建勇教徒弟,不會像很多專業的樂器老師那樣把道理講得很深奧,而是喜歡用聽起來很“業余”的說法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學生入門,對樂器產生興趣。“家裝說”就是他為教學生吹薩克斯而特別琢磨出的說法。“學吹薩克斯就好比搞家裝,首先要把電拉到家里,裝上開關,燈才會亮,而學薩克斯也要先學會發聲,然后了解各個鍵的用途,就能進行簡單的演奏了。雖然房間里的開關很多,但常用的就那么幾個,薩克斯的鍵也一樣。”
現在徐建勇有8把不同音高的薩克斯,分別放在車上、家中和辦公室里。“現在條件好了,想買什么樣的樂器也不像以前那樣是件很艱難的事。”不過,他卻從來不認為音樂是有錢人才能玩的,“任何人都可以玩樂器,只要掌握了基本的音準、節奏,完全可以自娛自樂。”
出門旅行,徐建勇也會在相機包里塞上幾個小小的陶笛,得閑就拿出來吹。2006年去意大利旅游時,見到高鼻子、藍眼睛的,徐建勇就吹《我的太陽》,見到黃皮膚、黑眼睛的,他就吹《大長今》的主題曲。音樂成了這個不懂外語的“樂癡”休閑、娛樂、與人交流的最好方式。
他也不愛和來客談企業的發展、自己手頭的生意,只是饒有興致地拿出各件“寶貝”依次表演,然后請你一首接一首地聽他自錄的樂曲。
別的商人都在為當前不樂觀的經濟形勢焦慮,徐建勇的心情卻一片大好:二十幾年沒有吹響的嗩吶幾天前終于被他發現了竅門,吹出了旋律。現在他正琢磨著如何才能像民間藝人那樣用鼻子吹嗩吶。 在富賈云集的蕭山,徐建勇因“樂癡”而大有名氣。隨便一首曲子他都能聽出演奏樂器,再聽兩三遍,就能記下旋律,自己演奏出來。在蕭山的南江公園,他免費教人吹薩克斯,既有大老板,也有普遍百姓。一旦連著幾天缺勤,馬上就會有陌生號碼給他打電話表示關心。究竟收過多少徒子徒孫,徐建勇早已記不清了。“我人生的很多回憶、故事都跟樂器有關。”
10歲那年,徐建勇得到了屬于自己的第一件樂器――一根笛子。笛子是拿家里掛蚊帳的竹竿做的,用燒紅的鐵桿在上面燙幾個洞。“雖然吹起來音不準,但當時還是感覺蠻有味道的。”徐建勇就用這根笛子,跟著廣播學吹《金蛇狂舞》、《采茶舞曲》、《洪湖赤衛隊》。
上初中時,徐建勇迷上了口琴。靠著每次幫爸爸打黃酒時“克扣”零錢以及賣玻璃碴,他攢下了2塊2毛錢,打算給自己買把口琴。“小孩子手很嫩,撿玻璃碴的時候我經常會把手劃破,回想起來那筆錢也算得‘帶血的錢’了。”當時的蕭山百貨公司還買不到口琴,想買口琴就必須去10公里外的西興百貨公司。花9分錢興沖沖地坐公交車趕到百貨公司后,徐建勇才猛然意識到,如果花2塊1毛錢買了口琴,自己就必須走路回家。那天也是這樣的深冬時節,風吹在臉上刺骨的冷,徐建勇最終就那樣邊吹口琴邊往家走。等到晚上8點回到家,肚子早餓扁了,嘴角也吹裂了。現在回憶起來,徐建勇仍然一臉得意,“你知道不,等我走到家,我就已經無師自通地學會吹口琴了”。
因為每件樂器都來之不易,所以徐建勇總會特別認真地去學、去感覺。沒有老師教,就自己趴在臺下看別人演奏,模仿人家的一招一式。不僅是民樂,像薩克斯、鋼琴這樣的西洋樂器他也玩得得心應手,一通百通了。
徐建勇教徒弟,不會像很多專業的樂器老師那樣把道理講得很深奧,而是喜歡用聽起來很“業余”的說法把復雜的東西簡單化,用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學生入門,對樂器產生興趣。“家裝說”就是他為教學生吹薩克斯而特別琢磨出的說法。“學吹薩克斯就好比搞家裝,首先要把電拉到家里,裝上開關,燈才會亮,而學薩克斯也要先學會發聲,然后了解各個鍵的用途,就能進行簡單的演奏了。雖然房間里的開關很多,但常用的就那么幾個,薩克斯的鍵也一樣。”
現在徐建勇有8把不同音高的薩克斯,分別放在車上、家中和辦公室里。“現在條件好了,想買什么樣的樂器也不像以前那樣是件很艱難的事。”不過,他卻從來不認為音樂是有錢人才能玩的,“任何人都可以玩樂器,只要掌握了基本的音準、節奏,完全可以自娛自樂。”
出門旅行,徐建勇也會在相機包里塞上幾個小小的陶笛,得閑就拿出來吹。2006年去意大利旅游時,見到高鼻子、藍眼睛的,徐建勇就吹《我的太陽》,見到黃皮膚、黑眼睛的,他就吹《大長今》的主題曲。音樂成了這個不懂外語的“樂癡”休閑、娛樂、與人交流的最好方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