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晚,臺北市新舞臺劇院,將有一場值得江蘇人驕傲的演出――盧小杰胡琴演奏會登場。盧小杰先生在江蘇被人熟知是因為他是省演藝集團的著名胡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而在臺灣,他卻低調地擔當著另一個更重要的角色――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通過幾年埋首在臺灣普及民樂教育,盧小杰更深刻地體會到民樂傳承的重要性。4日他在電話中對記者說:“民族的東西繼承得越多、越深,越能夠將之發揚光大”
民樂是民族韻味的根
盧小杰是臺灣相關部門唯一在大陸聘了長達8年的國樂教育老師,他在臺灣教過的學生從初中生到研究生都有,而今晚他個人的獨奏專場音樂會正是他目前任教的東南中學50年校慶暨民樂班成立10周年系列慶?;顒拥膯⒛谎莩?。
與內地民樂演出大多觀眾寥寥的現狀相比,默默耕耘的盧小杰在臺北有大批“粉絲”前來捧場,除了專業人士和業余愛好者紛紛買票外,還有一些“盧粉”特地從外地前來聆聽。盧小杰先生有點“不好意思”地承認,他在臺灣的知音確實非常多。不過,他認為那是民樂的力量在吸引著人們,他說:“臺灣人對國樂有著強烈的需求,因為那里有民族韻味的根?!?
傳統只能繼承不能丟棄
已經60多歲的盧小杰先生曾經感慨自己干的這一行是“沒落的藝術”,但是在臺灣從事文化教育交流多年,他看到了民樂“內斂”的勃勃生機,他說:“這兩年,臺灣國樂的專業環境跟內地相似,并不很好,但是很多學校卻通過開設國樂班真正地傳播了民族文化,國樂班的任務不是培養演奏家,而是教導學生怎樣去欣賞國樂,體會到音樂的妙處?!?
盧小杰發現,臺灣的大多數學生都非常想提高自己的傳統文化修養,這與學校的教育氛圍有著很大關系,“我們一直感嘆民樂市場不行,那么我們就應該多培養一些民樂觀眾”。從演奏一線到教育一線,盧小杰在藝術上也體會到了別人不能夠體會到的東西,“我在教學中試過很多種演奏方法,但是大家覺得還是傳統的好聽。傳統只能繼承不能丟棄,也不能去迎合觀眾。只有我們把它做好做精,再找到時代的結合點,才能夠真正地發揚它們”。
器樂唱腔化為雅俗共賞
二胡藝術是中國傳統音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但是近年來它卻有向提琴靠攏的危機,再加上商業化、流行化,二胡獨有的中國美與媚正經受著市場的嚴重沖擊。而臺灣方面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請盧小杰到臺灣普及二胡藝術,卻是因為他具有厚重的中華戲曲文化積累。“盧先生精通十多種戲種,在海峽兩岸無人出其左右,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將傳統戲曲主胡的技法和現代二胡的獨奏技巧作貼切的融會貫通,促使了二胡的聲腔化,使戲曲那種扣人心弦、嫵媚動人的聲腔,能婉約地轉化于二胡……”
臺灣一位著名音樂評論家對盧小杰這樣評價:“盧先生的二胡之所以動聽和耐聽,有大半的原因,是他掌握了‘韻’……簡白地說,他回到戲曲,找到根源,找到沃土,讓二胡果實豐碩累累。”而盧小杰自己則認為,探索器樂唱腔化,他最大的目的是為了“雅俗共賞”,他說:“我就是想試著擴大音樂的欣賞群體?!?/DIV>
更多:
- 下一篇:小天使音準訓練儀(WMT-568T)大放光彩
- 上一篇:暫無
共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