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一把二胡聲情并茂演奏近百種戲曲劇種音樂,在海峽兩岸的音樂人中,非盧小杰莫屬。臺灣一位著名音樂人在聽了他的演奏后如遇天人:“為什么他的二胡所流露的風韻,總帶著一股令人難以言喻的魅力?聽了30年的二胡,竟不知這號人物存在。”
盧小杰是江蘇省演藝集團著名琴師、胡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至今已出版80多張CD唱片,近年作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臺灣一直從事著民樂的教育普及工作,每年在臺舉辦兩場民樂獨奏音樂會。一個一貫低調(diào)的人,在臺灣卻擁有一大批擁躉。近日,在他即將赴臺教學之前,就民樂的話題,記者與之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作為一個著名演奏家,盧小杰的鮮明觀點是,培養(yǎng)觀眾比培養(yǎng)演奏家更重要。“我們一直感嘆民樂市場不行,為什么我們不能多培養(yǎng)一些民樂觀眾呢?讓他們懂得欣賞民樂,真正體會到民樂的美妙之處。”
他說,這兩年,臺灣國樂的專業(yè)環(huán)境跟內(nèi)地相似,并不很好,但很多學校有國樂班,它的任務不是培養(yǎng)演奏家,而是教導學生怎樣去欣賞國樂。在音樂廳里,光鼓掌起哄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讓孩子真正聽出音樂的妙處來,并為它所感動。而這些,需要學校的啟蒙教育。
現(xiàn)在,內(nèi)地學音樂的孩子越來越多,盧小杰認為這是好事,但他也指出,現(xiàn)下很多家長功利性太強,把讓孩子學音樂弄成了趕考,以致于讓孩子體會不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反而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老師為了學生考級晉級,一味讓學生拉高難度、高技巧的音樂,這些學生往往考了10級,卻只會拉一兩個曲子,這好比在沙灘上蓋高樓,實則是害了孩子。
盧小杰認為民樂有的適合做成大餐,有的則適合做成甜點快餐,兩者都需要。畢竟欣賞音樂的人群不一樣,對于那些愛好流行音樂的人,用一些通俗的民歌小調(diào)去影響他們,“拉攏”他們,不失為培養(yǎng)民樂聽眾一種好的方法。
盧小杰對二胡演奏界最大的貢獻是促進了器樂聲腔化。他將傳統(tǒng)戲曲主胡的技法和現(xiàn)代二胡的獨奏技巧融會貫通,使戲曲那種扣人心弦、嫵媚動人的聲腔,能婉約地化于二胡,使音樂表現(xiàn)更加婉轉(zhuǎn)千變。
由于長期浸淫各劇種,盧小杰在戲曲和器樂上找到一個結(jié)合點,把京劇、昆劇、揚劇、錫劇、豫劇、粵劇、晉劇、河北梆子、山西秧歌、陜北民歌等劇種最美妙經(jīng)典的唱腔用二胡演奏出來。通過揉弦的幅度、力度、內(nèi)在的張力的變化、對比,把“唱”化在兩根弦上,他甚至把戲曲的呼吸的感覺也用到了二胡演奏上。一次,盧小杰在臺灣演奏《梁祝》,他把越劇《樓臺會》的哭腔用在了二胡上,如泣如訴,一些觀眾當場感動得落淚,說沒想到二胡的《梁祝》還有超過小提琴的。第二天媒體的評價是“拉絕了人間悲音”。盧小杰說,探索器樂唱腔化,他的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到雅俗共賞,擴大二胡音樂的欣賞群體。
現(xiàn)在,盧小杰在臺灣除了教授學生,去學校演講,每年還舉辦兩場中國名曲欣賞音樂會,今年3月5日將在臺北新舞臺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10月在臺北音樂廳演奏《梁祝》。作為一個音樂人,他說,民樂目前是有一定的困難,但作為音樂人不能浮躁,一味追趕市場也許你永遠也追不上。對民樂來說,民族的東西繼承得越多,它才能發(fā)展得越好。
盧小杰是江蘇省演藝集團著名琴師、胡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至今已出版80多張CD唱片,近年作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在臺灣一直從事著民樂的教育普及工作,每年在臺舉辦兩場民樂獨奏音樂會。一個一貫低調(diào)的人,在臺灣卻擁有一大批擁躉。近日,在他即將赴臺教學之前,就民樂的話題,記者與之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作為一個著名演奏家,盧小杰的鮮明觀點是,培養(yǎng)觀眾比培養(yǎng)演奏家更重要。“我們一直感嘆民樂市場不行,為什么我們不能多培養(yǎng)一些民樂觀眾呢?讓他們懂得欣賞民樂,真正體會到民樂的美妙之處。”
他說,這兩年,臺灣國樂的專業(yè)環(huán)境跟內(nèi)地相似,并不很好,但很多學校有國樂班,它的任務不是培養(yǎng)演奏家,而是教導學生怎樣去欣賞國樂。在音樂廳里,光鼓掌起哄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讓孩子真正聽出音樂的妙處來,并為它所感動。而這些,需要學校的啟蒙教育。
現(xiàn)在,內(nèi)地學音樂的孩子越來越多,盧小杰認為這是好事,但他也指出,現(xiàn)下很多家長功利性太強,把讓孩子學音樂弄成了趕考,以致于讓孩子體會不到音樂帶來的快樂,反而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老師為了學生考級晉級,一味讓學生拉高難度、高技巧的音樂,這些學生往往考了10級,卻只會拉一兩個曲子,這好比在沙灘上蓋高樓,實則是害了孩子。
盧小杰認為民樂有的適合做成大餐,有的則適合做成甜點快餐,兩者都需要。畢竟欣賞音樂的人群不一樣,對于那些愛好流行音樂的人,用一些通俗的民歌小調(diào)去影響他們,“拉攏”他們,不失為培養(yǎng)民樂聽眾一種好的方法。
盧小杰對二胡演奏界最大的貢獻是促進了器樂聲腔化。他將傳統(tǒng)戲曲主胡的技法和現(xiàn)代二胡的獨奏技巧融會貫通,使戲曲那種扣人心弦、嫵媚動人的聲腔,能婉約地化于二胡,使音樂表現(xiàn)更加婉轉(zhuǎn)千變。
由于長期浸淫各劇種,盧小杰在戲曲和器樂上找到一個結(jié)合點,把京劇、昆劇、揚劇、錫劇、豫劇、粵劇、晉劇、河北梆子、山西秧歌、陜北民歌等劇種最美妙經(jīng)典的唱腔用二胡演奏出來。通過揉弦的幅度、力度、內(nèi)在的張力的變化、對比,把“唱”化在兩根弦上,他甚至把戲曲的呼吸的感覺也用到了二胡演奏上。一次,盧小杰在臺灣演奏《梁祝》,他把越劇《樓臺會》的哭腔用在了二胡上,如泣如訴,一些觀眾當場感動得落淚,說沒想到二胡的《梁祝》還有超過小提琴的。第二天媒體的評價是“拉絕了人間悲音”。盧小杰說,探索器樂唱腔化,他的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做到雅俗共賞,擴大二胡音樂的欣賞群體。
現(xiàn)在,盧小杰在臺灣除了教授學生,去學校演講,每年還舉辦兩場中國名曲欣賞音樂會,今年3月5日將在臺北新舞臺舉行個人獨奏音樂會,10月在臺北音樂廳演奏《梁祝》。作為一個音樂人,他說,民樂目前是有一定的困難,但作為音樂人不能浮躁,一味追趕市場也許你永遠也追不上。對民樂來說,民族的東西繼承得越多,它才能發(fā)展得越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