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全國遺產日前夕,河南商報社與河南商都琴社聯合承辦了“琴道、儒道、佛道――構建和諧之道”高層文化論壇、李祥霆大師古琴獨奏音樂會。從投師無門到見識千年古琴,許多琴友在幽幽琴聲中,現場聆聽大師的琴韻。因此,也把古琴的社會認知度提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昨天,黃帝文化研究院中華雅樂工作室負責人、先鋒教育督教任曉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已經與河南商都琴社達成協議,今年9月份將對一年級部分班級的學生進行普修。
1古琴的根在河南
從相傳伏羲氏造琴開始,古琴就在河南扎下了根。她生于此,長于此。她見證了中原繁華失落、跌宕起伏,也隨之漂泊自己的命運。
河南歷史上的琴家高手非常多,如蔡家父女蔡邕、蔡文姬,宋徽宗趙佶,阮籍等,直到后來在全國頗有影響的中州琴派。6月6日晚李祥霆、二月河、吳行夜游少林寺時,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還說,“中州琴派在歷史上很厲害,我們這里現存有當時線裝本的琴譜”。
黃帝文化研究院中華雅樂工作室負責人、先鋒教育督教任曉林,長期致力于儒家雅樂的研究。他認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琴。“浩瀚的黃河流經河南蘭考,突然向北急轉。按上古地理風水,凡河轉彎的東南之岸,定是地上陽中之陽,水陰繞轉,蘭考陽便是陽中之陽的神奇土地。梧桐又是樹中陽中之陽,
陽的梧桐樹是做樂器和古琴發音板的絕佳之材。”
為此,任曉林呼吁,河南古琴制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迫切需要河南的琴家、學者、手工藝者共同參與大力開發。
2古琴應先俗后雅
一說起古琴,有的人往往以高雅而拒之。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古琴的大雅是建立在大俗的基礎之上?!兑捉洝肥侵腥A經典、群經之首,第一原則是簡易、便易、容易。琴棋書畫,琴排在第一,古琴作為中華民族雅樂的代表,簡易的特點非常鮮明。
從古到今,中華歷朝盛世,上至皇室達官貴族、學人雅士,下至青樓紅粉、江湖游士,無不以琴附風趨雅。
任曉林對此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古琴應先大俗后大雅,沒有金字塔底座,就不可能有金字塔尖。沒有古琴的社會普及,就不可能有真正雅士大家。普及古琴變中華雅樂為風俗,俗到為國風、民風,才能出更多的琴界大雅之家?!?nbsp;
3古琴最眷顧白領
現代西方音樂,注重情緒渲染和傾瀉,缺少古琴幽玄、平和、中正、尊貴的精神操守。白領階層在競爭激烈的喧鬧都市里生活,他們需要一片安寧、幽獨、素雅的心靈空間。
任曉林說,古琴有“中正平和、清微淡遠”的音樂美學思想,其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正好對應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的頻率共振。所以說古琴更是自娛自樂、自修自養、把玩珍賞的一件雅器。
任曉林通過研究認為,不識譜且沒有受過音樂系統訓練的人,上手更快,用白領沉靜、幽雅、大度、平和的心情可直達古琴精神之巔。古琴的每一個音,都諧振喜怒哀樂傷意念的波動,撫弄琴弦可調和撫平狂亂的心緒。文化是對人的終極關懷,古琴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對人心性、心靈護養。古琴,是個人心性圣地的柵欄和守護神,是精神白領的貼心護衛。
4古琴離大眾近了
6月7日、8日,“琴道、儒道、佛道――構建和諧之道”高層文化論壇、李祥霆大師古琴獨奏音樂會先后舉行。兩項活動吸引了無數讀者的關注,西安、洛陽等地都有琴友趕到鄭州活動現場。
之所以古琴只被小眾所知,主要原因是宣傳推廣的力度還不夠。李祥霆說:“像河南商報社這次舉辦的古琴專題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都是少見的。只有這樣大規模的宣傳,才有更多的人感知古琴,從而傳承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古琴文化?!焙幽现薪o李祥霆留下深刻印象,他驚訝河南有如此規模的古琴愛好者,他驚嘆傳媒對古琴這門古老藝術的強烈關注。
去年河南商都琴社的成立,標志著鄭州的琴友有了一個固定的雅聚之所,也標志著投師無門的古琴愛好者找到心靈上的一葉方舟。無論是開業之初為古琴愛好者提供的免費教育,還是發展到現在的“琴友之家”。劉君甘于清貧,為古琴的普及推廣做了實實在在的事。
今年我們又欣喜地看到,先鋒教育派出數十名教師進駐河南商都琴社接受古琴培訓。計劃今年9月對先鋒學校一年級部分班級的學生進行普修,先鋒教育、商都琴社還將聯合鄭州孔廟成立中華雅樂團,義務對古琴愛好者培訓。到那個時候,鄭州四環以內離琴社空間距離不足三十里,河南人離古琴有多遠,取決于心靈的距離了。
5普及古琴是責任
任曉林認為,電腦從娃娃抓起,鋼琴、英語從娃娃抓起,傳承中華文明是否也應從娃娃抓起呢?圣哲有言:教婦初來,教子乳孩。古琴是世界雅樂中最簡易的樂器,古琴理應從娃娃抓起。當代的中華民族文化斷層太嚴重,成年人學國學、學傳統文化,大都屬于在西方現代文化思想上的嫁接。嫁接固然也可結四不像果子,但必經思想心理決斷再生的心靈之痛。古琴要從娃娃抓起,現代經濟高度發展的中國,何不以博大胸懷和智慧,從孩子做起,種下先賢智慧的種子。
任曉林非常欣賞河南商報社舉辦這次古琴專題活動的勇氣和所做的努力,他說,這是一種文化責任,是一種精神心性傳承,活動拉近了古琴與河南的距離。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讓下一代做個有文化精神、富而貴的中原人。古琴從娃娃抓起,需琴界、教育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利用古琴之易編寫出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古琴教材。試想一下,一旦古琴被納入學校的課程之中,古琴的普及還會遠嗎?
任曉林專門撰文,以闡述“禮樂”文明為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他認為古琴不僅是表達性情之樂器,更是體靜生慧學養參道之具。
“禮樂”文明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制樂與理,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于體中而發作于外,皆在心中安其位而不相奪。心情舒暢,然后心志操守立以至于參學入道。被外界財色名利引誘誘,又不能節制于內心,不能反躬自省,天理滅矣。此大亂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禮樂。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唯中華雅樂獨立不同于西歐現代音樂,它法天地陰陽、理人情性、關懷萬物。“禮樂”文明為儒家文明的核心精神,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鬃釉唬号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大眾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內心之音,審音以知好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能修其身且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滯心之音矣。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志。和順積與心中而表發與外,唯樂不可以為偽,心之情操自然聲色于外,能及此者,唯大圣君子及現代精神白領也乎!
昨天,黃帝文化研究院中華雅樂工作室負責人、先鋒教育督教任曉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他們已經與河南商都琴社達成協議,今年9月份將對一年級部分班級的學生進行普修。
1古琴的根在河南
從相傳伏羲氏造琴開始,古琴就在河南扎下了根。她生于此,長于此。她見證了中原繁華失落、跌宕起伏,也隨之漂泊自己的命運。
河南歷史上的琴家高手非常多,如蔡家父女蔡邕、蔡文姬,宋徽宗趙佶,阮籍等,直到后來在全國頗有影響的中州琴派。6月6日晚李祥霆、二月河、吳行夜游少林寺時,少林寺方丈釋永信還說,“中州琴派在歷史上很厲害,我們這里現存有當時線裝本的琴譜”。
黃帝文化研究院中華雅樂工作室負責人、先鋒教育督教任曉林,長期致力于儒家雅樂的研究。他認為,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琴。“浩瀚的黃河流經河南蘭考,突然向北急轉。按上古地理風水,凡河轉彎的東南之岸,定是地上陽中之陽,水陰繞轉,蘭考陽便是陽中之陽的神奇土地。梧桐又是樹中陽中之陽,
陽的梧桐樹是做樂器和古琴發音板的絕佳之材。”
為此,任曉林呼吁,河南古琴制作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迫切需要河南的琴家、學者、手工藝者共同參與大力開發。
2古琴應先俗后雅
一說起古琴,有的人往往以高雅而拒之。其實從某種程度上說,古琴的大雅是建立在大俗的基礎之上?!兑捉洝肥侵腥A經典、群經之首,第一原則是簡易、便易、容易。琴棋書畫,琴排在第一,古琴作為中華民族雅樂的代表,簡易的特點非常鮮明。
從古到今,中華歷朝盛世,上至皇室達官貴族、學人雅士,下至青樓紅粉、江湖游士,無不以琴附風趨雅。
任曉林對此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古琴應先大俗后大雅,沒有金字塔底座,就不可能有金字塔尖。沒有古琴的社會普及,就不可能有真正雅士大家。普及古琴變中華雅樂為風俗,俗到為國風、民風,才能出更多的琴界大雅之家?!?nbsp;
3古琴最眷顧白領
現代西方音樂,注重情緒渲染和傾瀉,缺少古琴幽玄、平和、中正、尊貴的精神操守。白領階層在競爭激烈的喧鬧都市里生活,他們需要一片安寧、幽獨、素雅的心靈空間。
任曉林說,古琴有“中正平和、清微淡遠”的音樂美學思想,其五聲音階――宮、商、角、徵、羽,正好對應人體五臟(心、肝、脾、肺、腎)的頻率共振。所以說古琴更是自娛自樂、自修自養、把玩珍賞的一件雅器。
任曉林通過研究認為,不識譜且沒有受過音樂系統訓練的人,上手更快,用白領沉靜、幽雅、大度、平和的心情可直達古琴精神之巔。古琴的每一個音,都諧振喜怒哀樂傷意念的波動,撫弄琴弦可調和撫平狂亂的心緒。文化是對人的終極關懷,古琴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是對人心性、心靈護養。古琴,是個人心性圣地的柵欄和守護神,是精神白領的貼心護衛。
4古琴離大眾近了
6月7日、8日,“琴道、儒道、佛道――構建和諧之道”高層文化論壇、李祥霆大師古琴獨奏音樂會先后舉行。兩項活動吸引了無數讀者的關注,西安、洛陽等地都有琴友趕到鄭州活動現場。
之所以古琴只被小眾所知,主要原因是宣傳推廣的力度還不夠。李祥霆說:“像河南商報社這次舉辦的古琴專題活動,在全國范圍內都是少見的。只有這樣大規模的宣傳,才有更多的人感知古琴,從而傳承具有幾千年歷史的古琴文化?!焙幽现薪o李祥霆留下深刻印象,他驚訝河南有如此規模的古琴愛好者,他驚嘆傳媒對古琴這門古老藝術的強烈關注。
去年河南商都琴社的成立,標志著鄭州的琴友有了一個固定的雅聚之所,也標志著投師無門的古琴愛好者找到心靈上的一葉方舟。無論是開業之初為古琴愛好者提供的免費教育,還是發展到現在的“琴友之家”。劉君甘于清貧,為古琴的普及推廣做了實實在在的事。
今年我們又欣喜地看到,先鋒教育派出數十名教師進駐河南商都琴社接受古琴培訓。計劃今年9月對先鋒學校一年級部分班級的學生進行普修,先鋒教育、商都琴社還將聯合鄭州孔廟成立中華雅樂團,義務對古琴愛好者培訓。到那個時候,鄭州四環以內離琴社空間距離不足三十里,河南人離古琴有多遠,取決于心靈的距離了。
5普及古琴是責任
任曉林認為,電腦從娃娃抓起,鋼琴、英語從娃娃抓起,傳承中華文明是否也應從娃娃抓起呢?圣哲有言:教婦初來,教子乳孩。古琴是世界雅樂中最簡易的樂器,古琴理應從娃娃抓起。當代的中華民族文化斷層太嚴重,成年人學國學、學傳統文化,大都屬于在西方現代文化思想上的嫁接。嫁接固然也可結四不像果子,但必經思想心理決斷再生的心靈之痛。古琴要從娃娃抓起,現代經濟高度發展的中國,何不以博大胸懷和智慧,從孩子做起,種下先賢智慧的種子。
任曉林非常欣賞河南商報社舉辦這次古琴專題活動的勇氣和所做的努力,他說,這是一種文化責任,是一種精神心性傳承,活動拉近了古琴與河南的距離。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讓下一代做個有文化精神、富而貴的中原人。古琴從娃娃抓起,需琴界、教育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利用古琴之易編寫出符合孩子身心特點的古琴教材。試想一下,一旦古琴被納入學校的課程之中,古琴的普及還會遠嗎?
任曉林專門撰文,以闡述“禮樂”文明為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他認為古琴不僅是表達性情之樂器,更是體靜生慧學養參道之具。
“禮樂”文明是中華文化的核心精神
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制樂與理,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于體中而發作于外,皆在心中安其位而不相奪。心情舒暢,然后心志操守立以至于參學入道。被外界財色名利引誘誘,又不能節制于內心,不能反躬自省,天理滅矣。此大亂之道也。是故先王之制禮樂。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
唯中華雅樂獨立不同于西歐現代音樂,它法天地陰陽、理人情性、關懷萬物。“禮樂”文明為儒家文明的核心精神,大樂與天地同和,大禮與天地同節??鬃釉唬号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樂者,通倫理者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大眾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是故,審聲以知內心之音,審音以知好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德者得也。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能修其身且與政通矣。宮為君,商為臣,角為民,徵為事,羽為物,五者不亂,則無滯心之音矣。樂者,德之華也。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詩言其志也。歌詠其聲也,舞動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樂器從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氣盛而化神志。和順積與心中而表發與外,唯樂不可以為偽,心之情操自然聲色于外,能及此者,唯大圣君子及現代精神白領也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