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31日,作為首都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的系列文化活動之一,由北京市民族事務委員會,北京市文化局主辦,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承辦,中央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協辦的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在北京隆重舉行。這項活動是我國第一個以單一的民族樂器為主題的音樂盛會,在為期6天的古箏音樂節上,共舉辦11場音樂會、2場學術論壇及古箏音樂作品征集等活動,來自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臺灣、香港等地的古箏音樂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以及古箏愛好者參與了這次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綜合性最強的古箏藝術活動。中央電視臺等60家在京及外地新聞媒體記者對整個古箏藝音樂活動進行了現場直播和采訪報導。7月26日開幕式當天,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了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的盛況。
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開幕式“中華頌?敦煌情”千人古箏大型展演在國家體育館舉行,這里曾經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重要比賽場館。7月26日,國家體育館的比賽場地變成巨大的舞臺,來自海內外32個藝術學校、少年宮、藝術培訓中心的小到6歲大到70歲的1000名古箏演奏者使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提供的1000臺敦煌古箏擺滿了整個比賽場地,近三千名觀眾在看臺上觀看了這一古箏史上少有的千人演奏盛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北京市民委、北京市文化局的領導、中央音樂學院著名古箏教育家李萌、周望以及中國樂器協會理事長王根田,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廠長王國振等在主席臺上就座。
開幕式以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制作的巨型古箏―蝶盈香檀箏精彩亮相拉開序幕。這臺堪稱目前古箏界的“蝶中之王,箏中之最”的巨型古箏整體外形仿佛一只蝴蝶,由4臺燕翅式古箏對稱設置組成,每臺小箏就是蝴蝶的一只翅膀。巨型箏的最寬處有4.04米,重量達200公斤,供4位演奏者同時演奏。演奏者彈奏不同聲部,主奏和伴奏同時在一臺箏上實現,其視覺和音響令所有觀眾大開眼界。其后,來自新加坡、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千名古箏演奏者,共同演奏了《漁舟唱晚》等曲目。隨后,古箏與京胡、大鼓,武術、舞蹈共同演繹盛世空前的國樂大典。歷時一個多小時的開幕式,全場千臺古箏齊鳴,巨大的音響回蕩在國家體育館上空,觀眾在音樂中感受到古老與現代文明結合的恢宏氣勢。
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舉辦期間,在北京音樂廳、北京星光現場音樂廳、中山音樂堂、奧體中心等場館舉行了“敦煌之夜?全國獲獎青年古箏演奏專場”、“敦煌之夜?古箏創作作品專場”、“臺灣專場”、“音樂院校及多聲弦制古箏專場”、“敦煌新語專場”等音樂會。同時還舉行了“探尋古箏表演藝術文化創意之路”、“古箏音樂藝術如何傳承精典,引領時尚”兩場敦煌古箏學術論壇,會上有來自美國、中國臺灣及國內9所音樂院校和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12篇論文在會上宣讀。這些論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近年來古箏曲目創作、樂器改革、演奏技術創新等方面古箏藝術與生產的發展狀況,是近年來中國古箏事業從實踐到理論的一次全面總結,論壇的舉行將從學術理論上推動古箏事業的發展。
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結束以后,有關政府領導和專家高度評價這次活動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和對古箏事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在首屆北京古箏音樂節,作為協辦單位不僅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付出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國振廠長對本項活動給予高度重視,他在古箏音樂節新聞發布會上說“近年來,隨著國家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民族音樂文化不斷推陳出新,有“東方鋼琴”美譽的古箏以其獨特的魅力廣受歡迎,學習古箏的人數劇增。據統計,目前國內有300萬人在學習古箏,學習人數僅次于鋼琴。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對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音樂的蓬勃發展,推動民族音樂走上文化創意產業之路,拓展民族音樂市場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為古箏藝術的發揚光大承擔一份責任,為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事業的推廣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形象,提高敦煌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期間,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派出了包括廠級領導和主要古箏制作技術骨干在內的30多人的隊伍參加,廣泛征求古箏使用者對敦煌產品的意見。開幕式上使用的1000臺古箏中有750臺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專程從上海運來。當7月24日古箏運抵北京之后,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抵京全體人員、組委會工作人員及志愿者連夜拆箱開包,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把所有古箏安裝到位,全部調好音,確保了開幕式上千人古箏表演完美的演出效果。
在敦煌古箏藝術論壇上,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質量總監李素芳宣讀了她經過精心準備的講稿,她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經典,引領時尚的多聲弦制箏”,這篇論文首次披露了近十幾年來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在敦煌古箏內部結構及琴弦,琴碼等方面所進行的大量改革以及技術和制作人員為此付出的辛勤勞動,李素芳代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所作的技術演講使論壇聽講人感受到今天古箏藝術事業之所以能夠發展如此之快,離不開古箏制作者所作的努力和智慧,古箏制造是中國古箏藝術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古箏音樂節期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秘書長王世成等有關領導在北京音樂廳觀看了“敦煌之夜?全國獲獎青年古箏演奏家音樂會”。
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開幕式“中華頌?敦煌情”千人古箏大型展演在國家體育館舉行,這里曾經是2008北京奧運會的重要比賽場館。7月26日,國家體育館的比賽場地變成巨大的舞臺,來自海內外32個藝術學校、少年宮、藝術培訓中心的小到6歲大到70歲的1000名古箏演奏者使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提供的1000臺敦煌古箏擺滿了整個比賽場地,近三千名觀眾在看臺上觀看了這一古箏史上少有的千人演奏盛會。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北京市民委、北京市文化局的領導、中央音樂學院著名古箏教育家李萌、周望以及中國樂器協會理事長王根田,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廠長王國振等在主席臺上就座。
開幕式以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制作的巨型古箏―蝶盈香檀箏精彩亮相拉開序幕。這臺堪稱目前古箏界的“蝶中之王,箏中之最”的巨型古箏整體外形仿佛一只蝴蝶,由4臺燕翅式古箏對稱設置組成,每臺小箏就是蝴蝶的一只翅膀。巨型箏的最寬處有4.04米,重量達200公斤,供4位演奏者同時演奏。演奏者彈奏不同聲部,主奏和伴奏同時在一臺箏上實現,其視覺和音響令所有觀眾大開眼界。其后,來自新加坡、加拿大、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千名古箏演奏者,共同演奏了《漁舟唱晚》等曲目。隨后,古箏與京胡、大鼓,武術、舞蹈共同演繹盛世空前的國樂大典。歷時一個多小時的開幕式,全場千臺古箏齊鳴,巨大的音響回蕩在國家體育館上空,觀眾在音樂中感受到古老與現代文明結合的恢宏氣勢。
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舉辦期間,在北京音樂廳、北京星光現場音樂廳、中山音樂堂、奧體中心等場館舉行了“敦煌之夜?全國獲獎青年古箏演奏專場”、“敦煌之夜?古箏創作作品專場”、“臺灣專場”、“音樂院校及多聲弦制古箏專場”、“敦煌新語專場”等音樂會。同時還舉行了“探尋古箏表演藝術文化創意之路”、“古箏音樂藝術如何傳承精典,引領時尚”兩場敦煌古箏學術論壇,會上有來自美國、中國臺灣及國內9所音樂院校和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12篇論文在會上宣讀。這些論文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近年來古箏曲目創作、樂器改革、演奏技術創新等方面古箏藝術與生產的發展狀況,是近年來中國古箏事業從實踐到理論的一次全面總結,論壇的舉行將從學術理論上推動古箏事業的發展。
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結束以后,有關政府領導和專家高度評價這次活動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和對古箏事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在首屆北京古箏音樂節,作為協辦單位不僅提供了資金支持,同時付出了大量人力和物力,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王國振廠長對本項活動給予高度重視,他在古箏音樂節新聞發布會上說“近年來,隨著國家民族文化事業的發展,民族音樂文化不斷推陳出新,有“東方鋼琴”美譽的古箏以其獨特的魅力廣受歡迎,學習古箏的人數劇增。據統計,目前國內有300萬人在學習古箏,學習人數僅次于鋼琴。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對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民族音樂的蓬勃發展,推動民族音樂走上文化創意產業之路,拓展民族音樂市場具有重要意義。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民族樂器生產基地,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希望通過這個平臺,為古箏藝術的發揚光大承擔一份責任,為中國民族音樂文化事業的推廣與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從而進一步提升企業形象,提高敦煌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首屆北京國際古箏音樂節期間,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派出了包括廠級領導和主要古箏制作技術骨干在內的30多人的隊伍參加,廣泛征求古箏使用者對敦煌產品的意見。開幕式上使用的1000臺古箏中有750臺是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專程從上海運來。當7月24日古箏運抵北京之后,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抵京全體人員、組委會工作人員及志愿者連夜拆箱開包,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把所有古箏安裝到位,全部調好音,確保了開幕式上千人古箏表演完美的演出效果。
在敦煌古箏藝術論壇上,上海民族樂器一廠質量總監李素芳宣讀了她經過精心準備的講稿,她演講的題目是“傳承經典,引領時尚的多聲弦制箏”,這篇論文首次披露了近十幾年來上海民族樂器一廠在敦煌古箏內部結構及琴弦,琴碼等方面所進行的大量改革以及技術和制作人員為此付出的辛勤勞動,李素芳代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所作的技術演講使論壇聽講人感受到今天古箏藝術事業之所以能夠發展如此之快,離不開古箏制作者所作的努力和智慧,古箏制造是中國古箏藝術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國際古箏音樂節期間,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步正發、秘書長王世成等有關領導在北京音樂廳觀看了“敦煌之夜?全國獲獎青年古箏演奏家音樂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