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19:15,一場獨特的彝族音樂會將在杭州劇院上演。來自楚雄州民族藝術(shù)劇院民族管弦樂團的藝術(shù)家們,將用一批有趣的民族樂器,帶給大家充滿鮮明彝族風情的音樂。
該樂團薈萃了一批彝族特色樂器演奏家,曾出訪荷蘭、德國、日本等地做文化交流演出。2006年5月,由該團主創(chuàng)的《中國記憶――云中火把彝族音樂會》成功獻演“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在上海音樂廳、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的演出引起轟動,盛況空前。
悶笛、小三弦、小二胡、羊角編鐘、篳嚕、阿烏、葫蘆笙……對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這些奇妙的彝族樂器可能聞所未聞。
小悶笛是世界上最為細小的袖珍型吹奏樂器之一,管身長不過7厘米,僅有4個音孔。用苦竹梢或金竹制作,吹口哨子用蟲繭制作。
篳嚕由掃把竹或小金竹制成,管身鑿有7孔,且在管頭開有一個一厘米半長的“口”形簧片槽,安上竹制簧片或就掛耨管頭取材簧片的方法。
阿烏是彝族最為古老的民間吹奏樂器,距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以粘土捏制而成,形似水餃,共有一個吹孔和兩個按音孔,其發(fā)聲似“阿烏”,故名。
葫蘆笙是彝族民間簧管樂器,彝語稱“貝”。以小葫蘆的腹部為斗,竹管為笙苗,每管下端開槽嵌裝竹簧片,插入葫蘆中,氣息振動發(fā)音。一般是5至6管,音域5度或8度,主要用于獨奏、合奏和歌舞伴奏。
該樂團薈萃了一批彝族特色樂器演奏家,曾出訪荷蘭、德國、日本等地做文化交流演出。2006年5月,由該團主創(chuàng)的《中國記憶――云中火把彝族音樂會》成功獻演“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jié),在上海音樂廳、上海大學、上海師范大學的演出引起轟動,盛況空前。
悶笛、小三弦、小二胡、羊角編鐘、篳嚕、阿烏、葫蘆笙……對大多數(shù)觀眾來說,這些奇妙的彝族樂器可能聞所未聞。
小悶笛是世界上最為細小的袖珍型吹奏樂器之一,管身長不過7厘米,僅有4個音孔。用苦竹梢或金竹制作,吹口哨子用蟲繭制作。
篳嚕由掃把竹或小金竹制成,管身鑿有7孔,且在管頭開有一個一厘米半長的“口”形簧片槽,安上竹制簧片或就掛耨管頭取材簧片的方法。
阿烏是彝族最為古老的民間吹奏樂器,距今已有數(shù)千年的歷史。以粘土捏制而成,形似水餃,共有一個吹孔和兩個按音孔,其發(fā)聲似“阿烏”,故名。
葫蘆笙是彝族民間簧管樂器,彝語稱“貝”。以小葫蘆的腹部為斗,竹管為笙苗,每管下端開槽嵌裝竹簧片,插入葫蘆中,氣息振動發(fā)音。一般是5至6管,音域5度或8度,主要用于獨奏、合奏和歌舞伴奏。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