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4月29日青年報報導,國寶級的擂鼓墩2號墓編鐘和鹿鶴懸鼓,失傳已久的十弦琴、均鐘木、排簫和篪,從4月28日起,72件先秦時期的珍貴樂器正式在上海閔行博物館亮相,同時,以往難得一聽的曾侯乙編鐘音樂也將在博物館連奏10天。據了解,展出中的全部古樂器珍品都是首度在上海露面,而這也是本年度“上海之春”音樂節的重要活動之一。
據悉,此次“看國寶文物?聽千古絕響―中國先秦音樂文物珍品展”上的這些珍貴文物都是湖北隨州擂鼓墩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古代樂器,共有敲擊樂器、吹管樂器、彈弦樂器三部分,并以中國先秦時期為斷代,上迄新石器時代,下至戰國晚期,而這最具歷史價值的是擂鼓墩2號墓編鐘和鹿鶴懸鼓。
記者從閔行區博物館了解到,擂鼓墩2號墓編鐘是在比鄰曾侯乙墓的一處墓穴出土的,編鐘總數達36件。考古專家認為,這個墓穴的主人應是曾侯乙的夫人,而這套編鐘的出土也填補了曾侯乙編鐘的高音區。
鹿鶴懸鼓是曾侯乙墓中除編鐘外,出土的又一國寶級文物,鼓通高達1.43米,支架是一只長有鹿角的仙鶴,懸鼓即以此得名。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5月28日,然后前往北京奧運村展出,向世界各國奧運選手介紹中國的悠久歷史。
“竹排簫、十弦琴、均鐘木、排簫和篪”,這些都是已經失傳并只在相關典籍上才出現過的樂器,而竹排簫更由于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失傳,數百年來,其準確形制已經無人知曉。然而,隨著曾侯乙墓的出土,竹排簫此次也將再展出中顯真形。
據悉,在這些展品中,也有的至今依然保留著神秘的面紗,將在展覽中亮相的戰國早期漆木器“均鐘”就是其中一件。考古專家表示,“均鐘”在2000多年前的用途雖然經過多方研究,但至今仍沒有確定,部分專家認為其為古代的彈弦樂器,然而也有部分專家認為這是古代編鐘的調音器。
擂鼓墩考古中最著名、最珍貴的收獲―――曾侯乙編鐘,由于文物保存的原因,自從入住湖北省博物館后就再不“出山”。不過,此次展覽中,這套編鐘之王的1:1復制品卻親臨上海,市民不僅可以通過復制品了解這套文物的全貌,同時,也可以親身體驗敲擊編鐘樂器而傳來的“千年之音”。
據悉,來自湖北的編鐘演奏人員也將從開展之后,在每天上午的9點30分和10點30分,以及下午的1點30分和2點30分這4個時段為觀眾演奏曾侯乙編鐘音樂,演奏將持續10天。
據悉,此次“看國寶文物?聽千古絕響―中國先秦音樂文物珍品展”上的這些珍貴文物都是湖北隨州擂鼓墩考古發掘中出土的古代樂器,共有敲擊樂器、吹管樂器、彈弦樂器三部分,并以中國先秦時期為斷代,上迄新石器時代,下至戰國晚期,而這最具歷史價值的是擂鼓墩2號墓編鐘和鹿鶴懸鼓。
記者從閔行區博物館了解到,擂鼓墩2號墓編鐘是在比鄰曾侯乙墓的一處墓穴出土的,編鐘總數達36件。考古專家認為,這個墓穴的主人應是曾侯乙的夫人,而這套編鐘的出土也填補了曾侯乙編鐘的高音區。
鹿鶴懸鼓是曾侯乙墓中除編鐘外,出土的又一國寶級文物,鼓通高達1.43米,支架是一只長有鹿角的仙鶴,懸鼓即以此得名。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展出至5月28日,然后前往北京奧運村展出,向世界各國奧運選手介紹中國的悠久歷史。
“竹排簫、十弦琴、均鐘木、排簫和篪”,這些都是已經失傳并只在相關典籍上才出現過的樂器,而竹排簫更由于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失傳,數百年來,其準確形制已經無人知曉。然而,隨著曾侯乙墓的出土,竹排簫此次也將再展出中顯真形。
據悉,在這些展品中,也有的至今依然保留著神秘的面紗,將在展覽中亮相的戰國早期漆木器“均鐘”就是其中一件。考古專家表示,“均鐘”在2000多年前的用途雖然經過多方研究,但至今仍沒有確定,部分專家認為其為古代的彈弦樂器,然而也有部分專家認為這是古代編鐘的調音器。
擂鼓墩考古中最著名、最珍貴的收獲―――曾侯乙編鐘,由于文物保存的原因,自從入住湖北省博物館后就再不“出山”。不過,此次展覽中,這套編鐘之王的1:1復制品卻親臨上海,市民不僅可以通過復制品了解這套文物的全貌,同時,也可以親身體驗敲擊編鐘樂器而傳來的“千年之音”。
據悉,來自湖北的編鐘演奏人員也將從開展之后,在每天上午的9點30分和10點30分,以及下午的1點30分和2點30分這4個時段為觀眾演奏曾侯乙編鐘音樂,演奏將持續10天。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