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揚中市新壩鎮,有一個特殊的家庭,祖孫三代以笛為生,以笛取樂,不僅吹出了快樂,而且還吹出了名氣。爺爺常敦明是全國有名的笛子大王,父親“吹”成了笛子廠廠長,孫女“吹”成了上海戲曲學院的音樂教師,大孫子“吹”出了全省大獎,小孫子則“吹”出了國際銅獎。昨天,記者獲悉,中秋來臨之際,這個笛子家庭將舉辦一次笛子演奏會。
上世紀50年代初,20多歲的常敦明家里一貧如洗,為了生活,他獨自闖蕩上海,一心想學門手藝養家糊口。一次偶然的機會,常敦明迷上了笛子。隨后幾年中,他白天學習吹笛,晚上苦讀夜校,一心鉆研笛子吹奏技藝。1962年,常敦明拜有“國內第一笛”之稱的陸春齡為師,開始了更為刻苦的求藝生涯。
在陸春齡老師的指導下,常敦明既學會了吹笛,又學會了制笛的高超手法,他整天都在琢磨如何把笛子做得更科學、更好吹、更動聽。由于學習刻苦,常敦明的制笛、吹笛技藝終于取得新的突破,這也奠定了他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地位。
1989年,常敦明退休回到家鄉揚中,可他依然對笛子一往情深。出于愛好,他拿出自己的養老積蓄50萬元,創辦了長鳴樂器廠,并建起了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個人籌資創辦的民族樂器陳列館。常敦明的兒子常本榮也在父親的藝術熏陶下,開始學習笛子、二胡、手風琴等樂器演奏,幫助父親管理樂器廠的相關事務。
1996年,常敦明制作的“巨笛”在人民大會堂演出時,獲得了世界樂器比賽金獎、文化部科技三等獎。
常敦明孫子孫女也從小就迷上了民族樂器,并主動練習。平時,一家三代人常常圍繞笛子的某個問題談得津津樂道。逢年過節,常敦明總要抽出時間和孫子孫女們一起,用笛子和其他樂器歡快地合奏一曲。如今大孫女常箏已是上海戲曲學院音樂教師,擅長笛子、古箏、琵琶等演奏,琵琶曾獲得上海比賽一等獎。目前,她正在考音樂專項研究生。大孫子常陽,現在南京藝術學院上大四,笛子演奏技術十分優秀,曾在省級比賽中獲得大獎。小孫子常源曾被學校推薦赴新加坡參加國際笛子演奏比賽,獲得了銅獎。
上世紀50年代初,20多歲的常敦明家里一貧如洗,為了生活,他獨自闖蕩上海,一心想學門手藝養家糊口。一次偶然的機會,常敦明迷上了笛子。隨后幾年中,他白天學習吹笛,晚上苦讀夜校,一心鉆研笛子吹奏技藝。1962年,常敦明拜有“國內第一笛”之稱的陸春齡為師,開始了更為刻苦的求藝生涯。
在陸春齡老師的指導下,常敦明既學會了吹笛,又學會了制笛的高超手法,他整天都在琢磨如何把笛子做得更科學、更好吹、更動聽。由于學習刻苦,常敦明的制笛、吹笛技藝終于取得新的突破,這也奠定了他在上海民族樂器一廠的地位。
1989年,常敦明退休回到家鄉揚中,可他依然對笛子一往情深。出于愛好,他拿出自己的養老積蓄50萬元,創辦了長鳴樂器廠,并建起了目前國內唯一一家個人籌資創辦的民族樂器陳列館。常敦明的兒子常本榮也在父親的藝術熏陶下,開始學習笛子、二胡、手風琴等樂器演奏,幫助父親管理樂器廠的相關事務。
1996年,常敦明制作的“巨笛”在人民大會堂演出時,獲得了世界樂器比賽金獎、文化部科技三等獎。
常敦明孫子孫女也從小就迷上了民族樂器,并主動練習。平時,一家三代人常常圍繞笛子的某個問題談得津津樂道。逢年過節,常敦明總要抽出時間和孫子孫女們一起,用笛子和其他樂器歡快地合奏一曲。如今大孫女常箏已是上海戲曲學院音樂教師,擅長笛子、古箏、琵琶等演奏,琵琶曾獲得上海比賽一等獎。目前,她正在考音樂專項研究生。大孫子常陽,現在南京藝術學院上大四,笛子演奏技術十分優秀,曾在省級比賽中獲得大獎。小孫子常源曾被學校推薦赴新加坡參加國際笛子演奏比賽,獲得了銅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