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琴之韻,猶如王維的詩,有一種空靈的世境,很靜、很具象,觀山不現山,觀山但見山。”這是中國古箏演奏家袁莎對古箏演奏的評價。目前銀川古箏學習的現狀又是怎樣呢?9日,記者采訪了寧夏歌舞團首席演奏員李曼莉老師。她告訴記者,自1998年從教以來,她經歷了銀川學習古箏由冷清到高潮再到理性選擇的全過程。
據李曼莉老師介紹,在民樂不被看好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古箏也曾被冷落了一段時間。從2001年開始,隨著民族樂器得到人們的廣泛喜歡,古箏也因其音樂動聽、入門簡單而成為許多人選擇器樂的熱門。甚至有一段時間,銀川還興起了學習古箏熱。從近年來報名學習的情況看,家長對孩子學習古箏已經趨于理性,每年報名學習古箏的人數也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但很多家長認為古箏學習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還是不碰為妙的想法是錯誤的,因此李老師建議家長給孩子報名學習古箏勿走入性別誤區。
古箏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一件彈撥類器樂,在秦代就已流傳于民間,至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古箏發音輕柔、典雅、華麗、委婉,可表達剛、柔、哀、樂之情感,深受人們歡迎。在中國臺灣、香港及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社會,古箏十分普及,其足跡甚至遠渡歐美。
據李曼莉老師介紹,在民樂不被看好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古箏也曾被冷落了一段時間。從2001年開始,隨著民族樂器得到人們的廣泛喜歡,古箏也因其音樂動聽、入門簡單而成為許多人選擇器樂的熱門。甚至有一段時間,銀川還興起了學習古箏熱。從近年來報名學習的情況看,家長對孩子學習古箏已經趨于理性,每年報名學習古箏的人數也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但很多家長認為古箏學習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還是不碰為妙的想法是錯誤的,因此李老師建議家長給孩子報名學習古箏勿走入性別誤區。
古箏是中華民族創造的一件彈撥類器樂,在秦代就已流傳于民間,至今已有2300年的歷史。古箏發音輕柔、典雅、華麗、委婉,可表達剛、柔、哀、樂之情感,深受人們歡迎。在中國臺灣、香港及東南亞各國的華人社會,古箏十分普及,其足跡甚至遠渡歐美。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