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30日,由武漢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家協會二胡學會、湖北省音樂家協會聯合主辦的“紀念黃海懷逝世40周年‘新世紀中國二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學術論壇’”系列活動在武漢舉行。來自全國各地近百名二胡演奏、教學專家齊聚一堂,對黃海懷的二胡藝術進行研究,對新世紀二胡藝術的發展進行分析探討?!?
音樂會展武音二胡風貌
黃海懷曾是武漢音樂學院的學生和教師,是學院的驕傲。在他的培養教誨下,吳素華等一代二胡演奏家成長起來,音樂學院民樂系也繼承了黃海懷的創新精神,近年來涌現出不少優秀二胡作品及出色演奏家。11月27日、28日,“胡志平二胡獨奏音樂會”和“武漢音樂學院二胡作品音樂會”在武漢音樂學院編鐘音樂廳相繼奏響。
胡志平二胡音樂會由他一人挑大梁,時任音樂學院副院長的胡志平教授不僅原汁原味地演奏了黃海懷二胡曲《賽馬》和《江河水》,還將自己創作編曲的多首曲目搬上舞臺,二胡與鐘磬小樂隊《禪院鐘聲》音調淡雅柔美、韻味悠長。二胡與揚琴《秋詞》是一首寫意作品,意境如同劉禹錫七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天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二胡與小民樂隊《月的悲吟》采用粵樂的音調特點為基本素材,在演奏技巧的表現上大量運用了二胡雙音、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以及一些特殊風格的吟猱綽注,試圖表現月的相思、悲寂、柔美之情。
11月27日音樂會是個人風采的展示,28日則是整個民樂系風貌的體現。民樂系優秀教師別小霞、劉洋、楚俊、白丹、任靖紛紛上臺,演奏了本土音樂家創作的二胡曲目。新作品《踏花飛歌》為本次論壇而作,作者趙曦、楚俊均為音樂學院年輕教師,作品運用苗族民歌音調,以二胡與民樂小樂隊的形式,表現出青年男女以歌傳情及人們載歌載舞歡慶節日的場景。二胡與鋼琴《故鄉》在湖南民歌音調基礎上寫成;《楚天抒懷》則以鄂中南地區的民歌音調加工創作而成,抒發了人們對荊楚大地萬象更新的感慨與贊美?!逗楹灐肥屈S海懷以歌劇《洪湖赤衛隊》中“洪湖水浪打浪”為主題進行加工創作而成,并不廣為人知,全曲由“湖光水色”“漁歌對唱”“悲憤控訴”“革命斗爭、勝利凱歌”和“話舊愛新”五個段落組成。最后,黃海懷的親傳弟子吳素華深情演奏了《江河水》和《賽馬》,吳素華激動地說:“今晚站在這個舞臺仿佛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學生時代,如同一堂公開課,黃老師就坐在臺下,我要讓原汁原味的‘江河水’流入每個熱愛二胡事業人的心田?!庇^眾報以熱烈掌聲。
研討會專家暢所欲言
上個世紀50-60年代,黃海懷創作了二胡曲《賽馬》,并成功將東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編為二胡獨奏曲,在二胡發展史上書寫了絢爛一筆。時至今日,《賽馬》《江河水》都是不少二胡音樂會的必演曲目。在“紀念黃海懷逝世40周年?新世紀二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學術論壇”上,專家學者們不僅分析了這兩首曲目能廣泛深遠流傳的原因,也對當前二胡教學與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論壇突出的特點是生動活潑,專家們不再僅僅坐而論道,閔慧芬、周維等演奏家還當場示范―――“論而不足奏補之”。
本次論壇,二胡界名家大腕悉數到場。演奏家閔慧芬說:“我在1963年親耳聆聽過黃海懷先生的演奏,內心十分敬佩,《江河水》《賽馬》更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演奏曲目。長期以來,黃海懷先生一直是我的楷模榜樣,在幾十年的二胡藝術生涯中,我實際上也常常用黃海懷先生的方法作藝術探索,十分注重對中國戲曲音樂、民族民間音樂的各類品種學習、移植,并確立‘器樂演奏聲腔化’的理念?!敝袊魠f二胡學會會長安如礪提出音樂學院要致力培養演奏與創作并進的復合型二胡人才,作品方面我們需要各種形式,大部頭很好,小型作品創作也需要,像《賽馬》這樣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作品是我們缺乏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楊光熊教授看準現在是“二胡發展的最好時期”,學習隊伍壯大了,演奏技巧日益創新,新作品不斷問世,但重要的是我們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演奏理念來指導教學和訓練,所謂正確指的是科學、規范、準確、嚴格的演奏方法,不能只顧“快”而忽視音樂。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副主任曹維德認為,二胡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作品的支撐,二胡教材的規范也迫在眉睫,同時要大力培養在校學生在學習二胡演奏的同時,兼學作曲理論,“讓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去采風,去學習,讓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樹立創作意識”。這個觀點與安如礪不謀而合。
此外,各位專家在會上提交有關二胡的論文30篇,武漢音樂學院將此匯編成冊以上篇“黃海懷二胡藝術研究”和下篇“二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編排。用豐碩的知識果實紀念黃海懷,紀念他為二胡寫下的絢麗篇章。
音樂會展武音二胡風貌
黃海懷曾是武漢音樂學院的學生和教師,是學院的驕傲。在他的培養教誨下,吳素華等一代二胡演奏家成長起來,音樂學院民樂系也繼承了黃海懷的創新精神,近年來涌現出不少優秀二胡作品及出色演奏家。11月27日、28日,“胡志平二胡獨奏音樂會”和“武漢音樂學院二胡作品音樂會”在武漢音樂學院編鐘音樂廳相繼奏響。
胡志平二胡音樂會由他一人挑大梁,時任音樂學院副院長的胡志平教授不僅原汁原味地演奏了黃海懷二胡曲《賽馬》和《江河水》,還將自己創作編曲的多首曲目搬上舞臺,二胡與鐘磬小樂隊《禪院鐘聲》音調淡雅柔美、韻味悠長。二胡與揚琴《秋詞》是一首寫意作品,意境如同劉禹錫七絕“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天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二胡與小民樂隊《月的悲吟》采用粵樂的音調特點為基本素材,在演奏技巧的表現上大量運用了二胡雙音、自然泛音和人工泛音以及一些特殊風格的吟猱綽注,試圖表現月的相思、悲寂、柔美之情。
11月27日音樂會是個人風采的展示,28日則是整個民樂系風貌的體現。民樂系優秀教師別小霞、劉洋、楚俊、白丹、任靖紛紛上臺,演奏了本土音樂家創作的二胡曲目。新作品《踏花飛歌》為本次論壇而作,作者趙曦、楚俊均為音樂學院年輕教師,作品運用苗族民歌音調,以二胡與民樂小樂隊的形式,表現出青年男女以歌傳情及人們載歌載舞歡慶節日的場景。二胡與鋼琴《故鄉》在湖南民歌音調基礎上寫成;《楚天抒懷》則以鄂中南地區的民歌音調加工創作而成,抒發了人們對荊楚大地萬象更新的感慨與贊美?!逗楹灐肥屈S海懷以歌劇《洪湖赤衛隊》中“洪湖水浪打浪”為主題進行加工創作而成,并不廣為人知,全曲由“湖光水色”“漁歌對唱”“悲憤控訴”“革命斗爭、勝利凱歌”和“話舊愛新”五個段落組成。最后,黃海懷的親傳弟子吳素華深情演奏了《江河水》和《賽馬》,吳素華激動地說:“今晚站在這個舞臺仿佛回到了半個多世紀前的學生時代,如同一堂公開課,黃老師就坐在臺下,我要讓原汁原味的‘江河水’流入每個熱愛二胡事業人的心田?!庇^眾報以熱烈掌聲。
研討會專家暢所欲言
上個世紀50-60年代,黃海懷創作了二胡曲《賽馬》,并成功將東北民歌《江河水》移植改編為二胡獨奏曲,在二胡發展史上書寫了絢爛一筆。時至今日,《賽馬》《江河水》都是不少二胡音樂會的必演曲目。在“紀念黃海懷逝世40周年?新世紀二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學術論壇”上,專家學者們不僅分析了這兩首曲目能廣泛深遠流傳的原因,也對當前二胡教學與發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議。論壇突出的特點是生動活潑,專家們不再僅僅坐而論道,閔慧芬、周維等演奏家還當場示范―――“論而不足奏補之”。
本次論壇,二胡界名家大腕悉數到場。演奏家閔慧芬說:“我在1963年親耳聆聽過黃海懷先生的演奏,內心十分敬佩,《江河水》《賽馬》更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演奏曲目。長期以來,黃海懷先生一直是我的楷模榜樣,在幾十年的二胡藝術生涯中,我實際上也常常用黃海懷先生的方法作藝術探索,十分注重對中國戲曲音樂、民族民間音樂的各類品種學習、移植,并確立‘器樂演奏聲腔化’的理念?!敝袊魠f二胡學會會長安如礪提出音樂學院要致力培養演奏與創作并進的復合型二胡人才,作品方面我們需要各種形式,大部頭很好,小型作品創作也需要,像《賽馬》這樣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作品是我們缺乏的。解放軍藝術學院楊光熊教授看準現在是“二胡發展的最好時期”,學習隊伍壯大了,演奏技巧日益創新,新作品不斷問世,但重要的是我們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演奏理念來指導教學和訓練,所謂正確指的是科學、規范、準確、嚴格的演奏方法,不能只顧“快”而忽視音樂。中國音樂學院國樂系副主任曹維德認為,二胡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作品的支撐,二胡教材的規范也迫在眉睫,同時要大力培養在校學生在學習二胡演奏的同時,兼學作曲理論,“讓學生深入田間地頭,去采風,去學習,讓他們在學生時代就樹立創作意識”。這個觀點與安如礪不謀而合。
此外,各位專家在會上提交有關二胡的論文30篇,武漢音樂學院將此匯編成冊以上篇“黃海懷二胡藝術研究”和下篇“二胡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編排。用豐碩的知識果實紀念黃海懷,紀念他為二胡寫下的絢麗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