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獨特的音樂品質,就像滄桑悠揚的馬頭琴之于蒙古草原,鏗鏘有力的京韻大鼓之于北京,聲音質樸清秀的口琴,似乎更易融于江城秀美的湖光山色中。
昨日,談起武漢口琴20年的發展史,武漢口琴協會首任秘書長黃政財感慨萬千,他回憶起1987年8月15日武漢口琴協會成立時的情景:“學會初成立便吸納會員600人。成立當天,來捧場的口琴愛好者達到1200人,這讓我看到了小小口琴是多么深得人心。”
盡管賺足了人氣,但那時口琴事業在武漢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現任口琴協會秘書長張方白說:“將口琴演奏發展成一門藝術,并在群眾中廣泛普及,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國家教育部門提出讓“器樂進課堂”,口琴因攜帶方便、價格便宜成了首選”。如今,武漢的口琴隊伍已形成了“四級梯隊”:40人組成的口琴樂團是其核心,200名愛好者堪稱骨干,千余人的口琴教師隊伍,帶出了萬余名“小琴童”。
演奏者文化層次高,因為有陳詩德的帶動,吹奏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口琴活動豐富多彩……張方白說,武漢已成為繼上海、南京、蘭州后的又一“口琴重鎮”,曾被視為“玩具”的口琴沒有被時代淘汰,散發出恒久的藝術魅力,受到越來越多的武漢人的鐘愛。
昨日,談起武漢口琴20年的發展史,武漢口琴協會首任秘書長黃政財感慨萬千,他回憶起1987年8月15日武漢口琴協會成立時的情景:“學會初成立便吸納會員600人。成立當天,來捧場的口琴愛好者達到1200人,這讓我看到了小小口琴是多么深得人心。”
盡管賺足了人氣,但那時口琴事業在武漢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現任口琴協會秘書長張方白說:“將口琴演奏發展成一門藝術,并在群眾中廣泛普及,始于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國家教育部門提出讓“器樂進課堂”,口琴因攜帶方便、價格便宜成了首選”。如今,武漢的口琴隊伍已形成了“四級梯隊”:40人組成的口琴樂團是其核心,200名愛好者堪稱骨干,千余人的口琴教師隊伍,帶出了萬余名“小琴童”。
演奏者文化層次高,因為有陳詩德的帶動,吹奏整體水平明顯提高,口琴活動豐富多彩……張方白說,武漢已成為繼上海、南京、蘭州后的又一“口琴重鎮”,曾被視為“玩具”的口琴沒有被時代淘汰,散發出恒久的藝術魅力,受到越來越多的武漢人的鐘愛。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