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太原鑼鼓如今成為太原各種喜慶活動的常客。昨日,小店區居民霍先生攜帶著一對鐃和一對鈸,會同多位太原鑼鼓傳人到本報“鑒寶”。太原市鑼鼓協會介紹,這兩對鑼鼓打擊樂器,造于大明宣德年間,迄今有580年,是太原現存最古老的鑼鼓樂器。
今日下午,在本報編輯部,記者見到這四件鑼鼓樂器。它們都由響銅打造,兩只鐃共重9斤,兩只鈸共重8斤。四件樂器的握手處,表面都雕刻著精致的二龍戲珠花紋。其中,一只鈸上刻著“大明宣德年造”的字樣,一只鐃上刻著“大明造”。輕輕擊打鐃、鈸,聲音悠揚悅耳。打擊面因多年使用,有著細密的劃痕,握手處被磨得錚明瓦亮。
“它們都是父親留給我的。”霍先生的父親叫霍金N,自幼喜歡鑼鼓、高蹺,是省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鑼鼓藝人。老人生前生視這些鐃鈸為寶貝,輕易不對外展示。曾有知情者出重金求他出讓,都遭到拒絕。老人于1994年去世,把這四件樂器傳給霍先生,珍藏到現在。
由于四件鑼鼓樂器太珍貴,近五十年來,只有4次被主人拿出來供鑼鼓隊演出使用。太原鑼鼓協會老藝人隊隊長白鈴生曾幸運地使用過這兩對古老的鐃鈸。“跟現在的鐃鈸相比,它的聲音,更加高亢悠揚。”白鈴生說。
太原鑼鼓傳承人王平華今天也來到本報,他認為,這四件樂器已成為太原鑼鼓悠久歷史的象征。
霍先生說,2008年,太原鑼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鑼鼓樂器,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霍先生表示,他將把其作為傳家寶,傳給后人。
今日下午,在本報編輯部,記者見到這四件鑼鼓樂器。它們都由響銅打造,兩只鐃共重9斤,兩只鈸共重8斤。四件樂器的握手處,表面都雕刻著精致的二龍戲珠花紋。其中,一只鈸上刻著“大明宣德年造”的字樣,一只鐃上刻著“大明造”。輕輕擊打鐃、鈸,聲音悠揚悅耳。打擊面因多年使用,有著細密的劃痕,握手處被磨得錚明瓦亮。
“它們都是父親留給我的。”霍先生的父親叫霍金N,自幼喜歡鑼鼓、高蹺,是省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鑼鼓藝人。老人生前生視這些鐃鈸為寶貝,輕易不對外展示。曾有知情者出重金求他出讓,都遭到拒絕。老人于1994年去世,把這四件樂器傳給霍先生,珍藏到現在。
由于四件鑼鼓樂器太珍貴,近五十年來,只有4次被主人拿出來供鑼鼓隊演出使用。太原鑼鼓協會老藝人隊隊長白鈴生曾幸運地使用過這兩對古老的鐃鈸。“跟現在的鐃鈸相比,它的聲音,更加高亢悠揚。”白鈴生說。
太原鑼鼓傳承人王平華今天也來到本報,他認為,這四件樂器已成為太原鑼鼓悠久歷史的象征。
霍先生說,2008年,太原鑼鼓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鑼鼓樂器,也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霍先生表示,他將把其作為傳家寶,傳給后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