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革新這塊“點金石”,如今再次讓傳統產業發出熠熠光彩。日前,由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江蘇鳳靈集團組織實施的“木材生物改性與提琴音質改良”科研項目日前通過國家文化部鑒定驗收。該項目不僅填補國內空白,也填補國際空白,對提高我國樂器用木材的附加值及企業效益,將起到積極的作用,而樂器木材改性產業化的步伐,也必將進一步加快。
生物改性,消除技術盲點原料木材性能不穩定一直是全球提琴制造企業遇到的一個技術難題。這種不穩定性不但浪費大量的木材,而且對每一把新琴的音質、音色影響相當大。中國提琴協會會長、江蘇泰興鳳靈集團董事長李書告訴記者,從2005年起,鳳靈集團與江南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合作,研究使用現代微生物技術對提琴用木材進行處理,改善提琴的音質和音色,達到“新琴老化”的效果。目前,該項目已通過成果鑒定,兩年內有望上流水線,實現產業化生產。
據李書介紹,“木材生物改性與提琴音質改質”于2005年5月立項。項目的主要內容是采用微生物技術對提琴木材進行改性,以提高木材的聲學品質,改善提琴音色,達到節約有限的木材資源,增加提琴經濟價值的目的。該項目的研究成果,不僅可以應用在提琴生產當中,也可在鋼琴、吉他和民族樂器的生產中運用,對于整個樂器行業會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整個項目的進度計劃為,初期研究及立項階段―木材微生物研究處理階段―樣品測試階段―小批試產階段―最終產品定型階段―申請成果鑒定階段―批量生產并實現產業化階段。
中國樂器協會的有關專家告訴記者,該項目采用現代微生物技術對提琴木材進行改性,并通過“樂器聲音品質檢測系統”對提琴木材改性效果進行測試,以及專家現場主觀鑒定,對改善提琴音質音色、提高提琴檔次、提高木材使用率等方面都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概括地說,該項目所取得的成果有幾個重要意義,一是在國內外具有創新性;二是項目實用性強、應用范圍廣泛,在樂器行業具有較強的推廣價值;三是該項目通過改善樂器的質量和演奏性能,提升樂器品質,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四是該項目具有潛在經濟價值,可充分利用我國有限的木材資源,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政策。
據李書初步估計,以鳳靈集團目前年產30萬把提琴的規模計算,采用改性技術生產后,大約將提升20%%的產品附加值,整體附加值將增加約1億元。緩解供需矛盾,填補上億木材缺口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木材綜合利用率僅約為60%%,而發達國家已經達到80%%以上。發改委預計,到2015年,國內木材供需缺口將達1.4億至1.5億立方米。
中國林產工業協會纖維板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張發安說:“我國是世界上木材資源相對短缺的國家,隨著木材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早在2005年,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木材節約和代用工作的意見》提出,2010年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木材節約和代用法律法規及標準、政策體系和信息服務體系,加快木材節約和代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的研究開發、示范推廣,使我國木材和木材代用品的生產和消費向節材型和環保型方向發展,木材綜合利用率提高到65%%以上,有效地緩解我國木材供需矛盾。
而木材改性,可以說是緩解供需矛盾的一劑良方。它通過對木材內部添加人工制劑的方法來改變木材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增加這些木材原本不具備的性能,把品質較差的木材和高檔木材經過技術處理,改性為超高檔的優質木材,成為建筑、家具、地板、工藝品等行業的首選材料。
張發安說:“改變林木的物理和化學性能,改善它們的品質,使它們最大限度地得到有效利用,不僅可以增加大量的木材來源,同時也對我國的植樹造林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木材改性不僅是樂器業的福音,更是所有木材加工業需要開展的工作。
產業化增強企業贏利能力
盡管有業內人士認為,泰興鳳靈“木材生物改性與提琴音質改良”科研項目通過驗收,為樂器木材改性之路帶來明媚的陽光,但李書也表示幾點憂慮。因為技術改革帶來的設備更新、流水線更新,都將是不可小視的成本。可能會有企業因為不想付出這個成本而放棄改性之路。記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國外就有人開始研究木材改性技術,上世紀60年代,該項技術曾被評為世界十大發明,最終因各種造價成本太高,難以推廣。另外,改性技術申請專利后,因為技術公開而帶來的仿冒也需要提防,因為這不僅會對擁有自主產權的企業造成傷害,也會攪亂整個市場。
可以說,木材改性技術的研發成功,對提高我國林木資源的使用價值、緩解木材市場供需緊張局面、防止濫砍濫伐、促進速生豐產林發展和生態建設,都具有廣闊的市場和積極的意義。因此,專家建議,一方面,企業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不要顧忌眼下的投資;另一方面,國家也應繼續加大扶持力度,促進改性木材產業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