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穩的步態中,國際樂壇安穩度過2007年。雖然,偶爾傳出英國鋼琴家喬伊斯?哈托CD造假以及底特律交響樂團和百老匯舞臺工作人員罷工等個別不諧和音,但總體來說,2007年的古典樂壇是一個對未來充滿期待的年份。
古典+數字化=雙贏
美國Nielsen SoundScan公司公布的一些調查數據,讓人們不得不面對網絡銷售將日益成為人們娛樂消費主要方式的事實。該數據顯示:2007年數字音樂下載總體的音樂銷售量增長了19.4%。Nielsen SoundScan公司的董事長羅布?西斯科表示:“來年,數字單曲和數字專輯的銷量將繼續增加,預計分別增長65%和101%”。
對流行音樂在網上下載數量呈現增長勢頭,迫使歐美古典音樂唱片銷售公司以及古典音樂演出行業,不得不因勢利導地改變營銷策略,從傳統CD轉向數字網絡。2007年初,莫扎特國際基金會將經過數碼化處理后的600部莫扎特音樂作品的樂譜和信息,放到了網上供搜索查詢。該網開通第一個星期就創下了兩千萬的點擊數。
同年,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首次向全美電影院實況轉播其演出,成功實現現場演出和網絡現場直播的雙贏,使觀眾以不到20美元低廉價格享受到了《魔笛》《葉甫蓋尼?奧涅金》一流視頻實況演出,受到美國113家電影院,乃至北美觀眾的歡迎。大都會歌劇古典劇目現場演出和數字視頻實況轉播的舉措,開始成為歐美其他院團爭先效仿的模式。5月16日,美國費城交響樂成為把音樂會演出現場直播至電影院的第一個交響樂團。英國國家歌劇院2007年年底將其歌劇作品《卡門》在BBC廣播第三頻道播出,成為英國第一家將完整作品提供互聯網瀏覽的歌劇院。芝加哥交響樂團也已表示將采用直播新形式進行音樂教育和培養新人。
古典+流行=未來
古典音樂多年不變的演出方式、營銷策略以及高額的票價,嚇跑了那些追逐時尚而腰包不足的年輕消費者,致使年輕樂迷缺失的窘況,越來越明顯。為了吸引年輕樂迷,歐美樂團開始采用流行音樂宣傳的方式吸引年輕消費者。
皇家巴爾斯頓公共體育場放映廳在實況轉播歌劇《魔笛》時,香噴噴的爆米花和人造黃油的味道,飄進了轉播的現場;以搖滾和流行方式“促銷”古典音樂,成為美國圣?安東尼交響樂團的演出廣告一道新的風景線。
流行音樂古典化,在流行音樂圈也有成功的實例。巴赫的《G弦之詠嘆調》和莫扎特的《第40交響曲》最近成為韓國MTV播放的熱門曲目。在韓國流行音樂界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著名古典音樂的片斷能確保流行樂作品取得商業成功。無獨有偶,Pink Floyd這樣帶歌劇風格的搖滾樂隊,目前在歐美也大受追捧。巴黎巴士底歌劇院首演了塞族電影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察導演的朋克歌劇《吉普賽時代》,剛一登場就受到年輕人的熱烈歡迎。
看來,古典與流行結合的方式,很可能會成為2008年音樂創作、表演的主流。
新兵+老將=雙喜
新兵接管歐美音樂總監的事件,成為2007年最為熱門的話題。紐約愛樂樂團任命40歲的艾倫?吉爾伯特(Alan Gilbert)成為下任音樂總監,昭示著未來國際樂壇年輕總監將順利接班老將的定局。大部分歐美樂團已經開始了新老總監的順利過渡。
26歲的委內瑞拉指揮家古斯塔沃?杜達梅爾將于2009年走馬上任美國洛杉磯愛樂樂團音樂總監;34歲的俄羅斯指揮家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出任倫敦愛樂樂團首席指揮并繼續擔任格林德波恩歌劇院音樂總監;32歲的丹尼爾?哈丁目前出任馬勒青年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和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同為32歲的加拿大指揮家雅尼克?內澤-塞古因目前接替杰捷耶夫出任荷蘭鹿特丹愛樂樂團音樂總監。
為了給年輕人樹立榜樣,今年老牌音樂家也是風光無限:祖賓?梅塔、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榮獲肯尼迪藝術中心勛章。即將成為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老將―――荷蘭指揮家伯納德?海廷克獲得“年度音樂家”桂冠。流行音樂界也是老將寶刀不老。“甲殼蟲樂隊”仍然是樂迷熱衷的樂隊。年初,英國皇家郵政正式發行以甲殼蟲樂隊為主題的郵票。
教育+人才=前途
在年輕人才培養方面,無論政府或是樂團,都出臺了一些計劃。首當其沖的柏林愛樂樂團總監西蒙?拉特爾在去年年底執棒柏林愛樂樂團帶領94名小學生共演《春之祭》。原因很簡單,十年或二十年以后,音樂家將會從這些孩子中誕生。由于該演出的獨特創意,拉特爾和柏林愛樂樂團還被授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愛心大使”稱號。
美國紐約市教育局年初創立了一個新計劃:利用豐富、便捷、有價值的音樂教育資源,為社會培養音樂人才。讓那些才華出眾的音樂家和學生走出音樂校園去接受社會化的鍛煉,讓古典音樂走進大眾和社區。卡內基音樂廳和茱利亞音樂學院的領導人都認為,21世紀的音樂家不應該只會拉琴,還必須適應其他方面的要求。
古典+數字化=雙贏
美國Nielsen SoundScan公司公布的一些調查數據,讓人們不得不面對網絡銷售將日益成為人們娛樂消費主要方式的事實。該數據顯示:2007年數字音樂下載總體的音樂銷售量增長了19.4%。Nielsen SoundScan公司的董事長羅布?西斯科表示:“來年,數字單曲和數字專輯的銷量將繼續增加,預計分別增長65%和101%”。
對流行音樂在網上下載數量呈現增長勢頭,迫使歐美古典音樂唱片銷售公司以及古典音樂演出行業,不得不因勢利導地改變營銷策略,從傳統CD轉向數字網絡。2007年初,莫扎特國際基金會將經過數碼化處理后的600部莫扎特音樂作品的樂譜和信息,放到了網上供搜索查詢。該網開通第一個星期就創下了兩千萬的點擊數。
同年,美國大都會歌劇院首次向全美電影院實況轉播其演出,成功實現現場演出和網絡現場直播的雙贏,使觀眾以不到20美元低廉價格享受到了《魔笛》《葉甫蓋尼?奧涅金》一流視頻實況演出,受到美國113家電影院,乃至北美觀眾的歡迎。大都會歌劇古典劇目現場演出和數字視頻實況轉播的舉措,開始成為歐美其他院團爭先效仿的模式。5月16日,美國費城交響樂成為把音樂會演出現場直播至電影院的第一個交響樂團。英國國家歌劇院2007年年底將其歌劇作品《卡門》在BBC廣播第三頻道播出,成為英國第一家將完整作品提供互聯網瀏覽的歌劇院。芝加哥交響樂團也已表示將采用直播新形式進行音樂教育和培養新人。
古典+流行=未來
古典音樂多年不變的演出方式、營銷策略以及高額的票價,嚇跑了那些追逐時尚而腰包不足的年輕消費者,致使年輕樂迷缺失的窘況,越來越明顯。為了吸引年輕樂迷,歐美樂團開始采用流行音樂宣傳的方式吸引年輕消費者。
皇家巴爾斯頓公共體育場放映廳在實況轉播歌劇《魔笛》時,香噴噴的爆米花和人造黃油的味道,飄進了轉播的現場;以搖滾和流行方式“促銷”古典音樂,成為美國圣?安東尼交響樂團的演出廣告一道新的風景線。
流行音樂古典化,在流行音樂圈也有成功的實例。巴赫的《G弦之詠嘆調》和莫扎特的《第40交響曲》最近成為韓國MTV播放的熱門曲目。在韓國流行音樂界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就是著名古典音樂的片斷能確保流行樂作品取得商業成功。無獨有偶,Pink Floyd這樣帶歌劇風格的搖滾樂隊,目前在歐美也大受追捧。巴黎巴士底歌劇院首演了塞族電影導演埃米爾?庫斯圖里察導演的朋克歌劇《吉普賽時代》,剛一登場就受到年輕人的熱烈歡迎。
看來,古典與流行結合的方式,很可能會成為2008年音樂創作、表演的主流。
新兵+老將=雙喜
新兵接管歐美音樂總監的事件,成為2007年最為熱門的話題。紐約愛樂樂團任命40歲的艾倫?吉爾伯特(Alan Gilbert)成為下任音樂總監,昭示著未來國際樂壇年輕總監將順利接班老將的定局。大部分歐美樂團已經開始了新老總監的順利過渡。
26歲的委內瑞拉指揮家古斯塔沃?杜達梅爾將于2009年走馬上任美國洛杉磯愛樂樂團音樂總監;34歲的俄羅斯指揮家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出任倫敦愛樂樂團首席指揮并繼續擔任格林德波恩歌劇院音樂總監;32歲的丹尼爾?哈丁目前出任馬勒青年管弦樂團音樂總監和倫敦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同為32歲的加拿大指揮家雅尼克?內澤-塞古因目前接替杰捷耶夫出任荷蘭鹿特丹愛樂樂團音樂總監。
為了給年輕人樹立榜樣,今年老牌音樂家也是風光無限:祖賓?梅塔、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榮獲肯尼迪藝術中心勛章。即將成為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老將―――荷蘭指揮家伯納德?海廷克獲得“年度音樂家”桂冠。流行音樂界也是老將寶刀不老。“甲殼蟲樂隊”仍然是樂迷熱衷的樂隊。年初,英國皇家郵政正式發行以甲殼蟲樂隊為主題的郵票。
教育+人才=前途
在年輕人才培養方面,無論政府或是樂團,都出臺了一些計劃。首當其沖的柏林愛樂樂團總監西蒙?拉特爾在去年年底執棒柏林愛樂樂團帶領94名小學生共演《春之祭》。原因很簡單,十年或二十年以后,音樂家將會從這些孩子中誕生。由于該演出的獨特創意,拉特爾和柏林愛樂樂團還被授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愛心大使”稱號。
美國紐約市教育局年初創立了一個新計劃:利用豐富、便捷、有價值的音樂教育資源,為社會培養音樂人才。讓那些才華出眾的音樂家和學生走出音樂校園去接受社會化的鍛煉,讓古典音樂走進大眾和社區。卡內基音樂廳和茱利亞音樂學院的領導人都認為,21世紀的音樂家不應該只會拉琴,還必須適應其他方面的要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