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人類生活的親密伴侶,是勞作中的助手,是社會斗爭中的武器,是人類的精神維生素。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為多民族和諧生存提供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土壤,民間音樂是祖先們最貼近的文化方式,無論是婦幼還是青年男女,他們在勞作和節慶時都離不開載歌載舞,離不開鄉野小調。那些民間音樂是祖先們一代代生活的寫照、情感的宣泄、時代的記錄,可以說是口頭的文化活化石。
遂寧歷史悠久,流傳下來的民間音樂內容十分豐富,目前已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蓬萊大樂
蓬萊大樂是明末清初以大英縣蓬萊鎮為中心形成發展起來的民間打擊音樂,“大樂”之所以為“大”,是它樂器大,隊伍大,音量大,氣勢大。一是樂器大:大大鈸每副5公斤,大盆鼓直徑0.7米。二是樂隊大:正規樂隊共121人,還可增加。蓬萊大樂是鈸、鼓的原始打擊樂,以聲粗暴,擊打狂野,主要在廟會、宗教儀式、會館祭祀、鎮邪、山水朝拜等場合演奏,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象山花鑼鼓
象山花鑼鼓是大英縣象山鎮特有的樂種,始創于清末,又稱“花花鑼”,樂隊演奏靈活、花飾、色彩新穎,曲牌獨具特色,常與嗩吶、胡琴、笛子等其它民間樂器配合,紅白喜事、廟會、節日均能大顯身手,深受群眾喜愛。花鑼鼓樂班,因一般系家傳或同族組隊,故流傳地域不廣,地方特色十分突出。
目前我市正在申報省級非遺項目的民間音樂有:
涪江號子、叫賣調、坐歌堂等。涪江號子是涪江船工勞作中所唱,1953年在重慶海員工會禮堂內涪江號子贏得川內千多名船工的贊賞。《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四川卷》中收錄了“船工號子”共44首,其中“涪江船工號子”就有9首,超過平均數近3倍。
遂寧歷史悠久,流傳下來的民間音樂內容十分豐富,目前已成功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蓬萊大樂
蓬萊大樂是明末清初以大英縣蓬萊鎮為中心形成發展起來的民間打擊音樂,“大樂”之所以為“大”,是它樂器大,隊伍大,音量大,氣勢大。一是樂器大:大大鈸每副5公斤,大盆鼓直徑0.7米。二是樂隊大:正規樂隊共121人,還可增加。蓬萊大樂是鈸、鼓的原始打擊樂,以聲粗暴,擊打狂野,主要在廟會、宗教儀式、會館祭祀、鎮邪、山水朝拜等場合演奏,具有強烈的震撼力。
象山花鑼鼓
象山花鑼鼓是大英縣象山鎮特有的樂種,始創于清末,又稱“花花鑼”,樂隊演奏靈活、花飾、色彩新穎,曲牌獨具特色,常與嗩吶、胡琴、笛子等其它民間樂器配合,紅白喜事、廟會、節日均能大顯身手,深受群眾喜愛。花鑼鼓樂班,因一般系家傳或同族組隊,故流傳地域不廣,地方特色十分突出。
目前我市正在申報省級非遺項目的民間音樂有:
涪江號子、叫賣調、坐歌堂等。涪江號子是涪江船工勞作中所唱,1953年在重慶海員工會禮堂內涪江號子贏得川內千多名船工的贊賞。《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四川卷》中收錄了“船工號子”共44首,其中“涪江船工號子”就有9首,超過平均數近3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