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報道,這是一個有趣的話題,當年屆八旬的指揮大師海廷克正感慨西方古典音樂觀眾群老齡化時,并不知道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的觀眾群竟會如此的年輕。國家大劇院為此而專門在兩場音樂會上做了一次“人口普查”,結論是“60歲以上觀眾不超過2%”。究其原因,古典音樂在中國實在太年輕了,年輕到了還沒有積累起足夠人數的中老年愛好者。
我曾經到過歐洲的諸多音樂廳,發現那里的觀眾的確是以“白花花”的觀眾為主,我也曾經就此向人請教,兩點原因需要說明:首先,那里有非常成熟的票務銷售模式,其中,贊助人制和會員制都是票房的中堅力量。贊助人不僅僅是大品牌贊助商,還包括了很多真心熱愛藝術的個人,這些人家境殷實、修養深厚,畢生熱衷于欣賞藝術。其次,歐洲的音樂廳還承擔著類似于我們的“老年活動站”的功能,除了欣賞音樂外,更多的是老朋友相聚的地方,但也有一點必須注意,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老年活動站”都很難涉足重要、頂級的演出,首先,這些演出的票價大多偏高;其次,這些演出仍然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在消費,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和富人階層的中老年人才是觀眾的主流。這是一個歷經三百余年逐漸形成的古典音樂“生態圈”。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古典音樂及其觀眾群都太年輕了,在這個圈子里,中老年人多并不都是壞事。
我曾經到過歐洲的諸多音樂廳,發現那里的觀眾的確是以“白花花”的觀眾為主,我也曾經就此向人請教,兩點原因需要說明:首先,那里有非常成熟的票務銷售模式,其中,贊助人制和會員制都是票房的中堅力量。贊助人不僅僅是大品牌贊助商,還包括了很多真心熱愛藝術的個人,這些人家境殷實、修養深厚,畢生熱衷于欣賞藝術。其次,歐洲的音樂廳還承擔著類似于我們的“老年活動站”的功能,除了欣賞音樂外,更多的是老朋友相聚的地方,但也有一點必須注意,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老年活動站”都很難涉足重要、頂級的演出,首先,這些演出的票價大多偏高;其次,這些演出仍然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在消費,事業有成的中年人和富人階層的中老年人才是觀眾的主流。這是一個歷經三百余年逐漸形成的古典音樂“生態圈”。
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的古典音樂及其觀眾群都太年輕了,在這個圈子里,中老年人多并不都是壞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