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音樂學院東方民族交響樂團在瑞士盧塞恩歌劇院首席指揮、西安音樂學院教授及藝術總監張培豫的指揮下于四川成都驕子音樂廳及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廳共演出三場音樂會,并在四川音樂學院做了學術交流,演出曲目有《沸騰的黃土地》《兵馬俑站起來》《西北望》《曙光》《二泉映月》《黃河鋼琴協奏曲》《梁祝》及莫扎特《費加羅婚禮序曲》《嬉游曲》等等。
在聆聽音樂會之前,筆者并未對這場看似普通的民樂音樂會有特殊的期待。出乎意料,這場音樂會卻因精煉、感性細膩的音樂表達贏得了成功。樂團的編制上,弦樂群以秦胡為主,是該院翟志榮院長創新研制的樂器,管樂的木管及銅管則與西方交響樂團無異。人們聽到音響的層次分明,動感奔放,和聲渾然一體,可以感受到指揮對這個民樂團所下的深刻功夫。張培豫的指揮簡潔細膩又明快果決,節奏掌握張弛有序,中肯而充滿激情,她巧妙地掌握了中西方樂器間的相互平衡,精準地指示出各種樂器的交織與突顯,層次分明,音響被很好地調配交融在一起。張培豫既有男性的剛毅又極具女性的柔美,其直爽而不矯飾的明朗性格,在流感動態的音樂能量中激發出樂團的演奏潛力。尤其是《費加羅婚禮序曲》及《嬉游曲》,展現出貼切的風格及氣質,這完全是一場具有民族特色的交響音樂會。
音樂會后,筆者訪問了張培豫,談到了訓練這支樂團的感受。當筆者問及張培豫,訓練這支樂團最大的難點是什么?張培豫答:最大的困難首先是將民樂演奏員的演奏意識改變為交響樂演奏意識,這個意識包含和聲的概念,音樂線條的橫向片狀走向,層次感,節奏感以及曲子風格的掌握等等,特別是演奏西方經典名曲如莫扎特的曲子,這對民樂演奏的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還有就是音準問題,由于交響樂和聲的概念必需使音準問題達到精確的程度,才能產生優美協和的和聲音響,平均率是最早由我國明朝朱載育所發明,可惜在實踐觀念中并未被很好的理解及運用,為此在訓練交響化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及時間。尤其在與木、銅管的合奏時所出現的音準偏差,最終的解決辦法是以平均率及和聲概念來取得整個樂隊的音準的統一。再者是整體音響的平衡感,為了使整體音響達到渾然一體的境界,管樂的音響要格外的控制好,這對管樂尤其是銅管演奏者很不容易。要做特殊的處理。張培豫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經常擔任起個別陪練的角色,對每一位演奏員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位演奏者首先自我完善,進而完善樂團整體。
張培豫于2004年應院長翟志榮的邀請到西安音樂學院對這支民樂團進行交響化的訓練,同年赴杭州演出獲得好評,隨后她再度應邀指揮該樂團于2005年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張培豫深感建設一支“民族交響化中西合璧嶄新的交響樂團是一項意義深遠目標宏大的創新工程,張培豫義不容辭地接下這個任務。經過嚴格的集訓,主要在解決音準的統一、調整整體音響平衡感層次感、中西樂器音色的融合互補、節奏的規范化等方面克服了一系列難題,使樂團有了飛躍,赴獲得聽眾的好評。這位出色的女性指揮家,憑著豐富的指揮經驗和對大西北音樂教育的熱情,每年在西安音樂學院進行定期樂隊訓練,不斷對樂曲進行二次創作之外,更將交響樂理念灌輸到民樂團里,把高標準的音樂意識及境界傳遞給樂團。
在聆聽音樂會之前,筆者并未對這場看似普通的民樂音樂會有特殊的期待。出乎意料,這場音樂會卻因精煉、感性細膩的音樂表達贏得了成功。樂團的編制上,弦樂群以秦胡為主,是該院翟志榮院長創新研制的樂器,管樂的木管及銅管則與西方交響樂團無異。人們聽到音響的層次分明,動感奔放,和聲渾然一體,可以感受到指揮對這個民樂團所下的深刻功夫。張培豫的指揮簡潔細膩又明快果決,節奏掌握張弛有序,中肯而充滿激情,她巧妙地掌握了中西方樂器間的相互平衡,精準地指示出各種樂器的交織與突顯,層次分明,音響被很好地調配交融在一起。張培豫既有男性的剛毅又極具女性的柔美,其直爽而不矯飾的明朗性格,在流感動態的音樂能量中激發出樂團的演奏潛力。尤其是《費加羅婚禮序曲》及《嬉游曲》,展現出貼切的風格及氣質,這完全是一場具有民族特色的交響音樂會。
音樂會后,筆者訪問了張培豫,談到了訓練這支樂團的感受。當筆者問及張培豫,訓練這支樂團最大的難點是什么?張培豫答:最大的困難首先是將民樂演奏員的演奏意識改變為交響樂演奏意識,這個意識包含和聲的概念,音樂線條的橫向片狀走向,層次感,節奏感以及曲子風格的掌握等等,特別是演奏西方經典名曲如莫扎特的曲子,這對民樂演奏的學生來說是很大的挑戰。還有就是音準問題,由于交響樂和聲的概念必需使音準問題達到精確的程度,才能產生優美協和的和聲音響,平均率是最早由我國明朝朱載育所發明,可惜在實踐觀念中并未被很好的理解及運用,為此在訓練交響化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及時間。尤其在與木、銅管的合奏時所出現的音準偏差,最終的解決辦法是以平均率及和聲概念來取得整個樂隊的音準的統一。再者是整體音響的平衡感,為了使整體音響達到渾然一體的境界,管樂的音響要格外的控制好,這對管樂尤其是銅管演奏者很不容易。要做特殊的處理。張培豫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經常擔任起個別陪練的角色,對每一位演奏員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位演奏者首先自我完善,進而完善樂團整體。
張培豫于2004年應院長翟志榮的邀請到西安音樂學院對這支民樂團進行交響化的訓練,同年赴杭州演出獲得好評,隨后她再度應邀指揮該樂團于2005年赴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出。張培豫深感建設一支“民族交響化中西合璧嶄新的交響樂團是一項意義深遠目標宏大的創新工程,張培豫義不容辭地接下這個任務。經過嚴格的集訓,主要在解決音準的統一、調整整體音響平衡感層次感、中西樂器音色的融合互補、節奏的規范化等方面克服了一系列難題,使樂團有了飛躍,赴獲得聽眾的好評。這位出色的女性指揮家,憑著豐富的指揮經驗和對大西北音樂教育的熱情,每年在西安音樂學院進行定期樂隊訓練,不斷對樂曲進行二次創作之外,更將交響樂理念灌輸到民樂團里,把高標準的音樂意識及境界傳遞給樂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