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騰訊網報道,剛剛進行完的北京奧運會閉幕式給觀眾一個相當大的印象就是中國傳統特色相當濃郁,尤其是在音樂的應用上,中國傳統的民族器樂曲、一些著名的地方民歌小調,都被進行了適合“狂歡審美”所需要的改編。無疑,今晚的這種改編是成功的,而這種成功的深層次文化背景,其實恰恰順應了中國民樂一個支脈“新民樂”進入21世紀以來的形式走勢:古今交融、中西合璧。
中西合璧
縱觀整個閉幕式的音樂運用,中國的音樂和樂器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還有交響樂等西方音樂。因此,中西合璧也可以說是閉幕式音樂的一大特點。
古今交融
由于運用了大量高科技,傳統音樂以新的形式出現,除了聽覺上的宏大氣派以外,因為結合了相當有技術含量的視覺化傳播技術,整個閉幕式給觀眾帶來了相當大的震撼。
盡管,從純形式上而言,傳統音樂的線條美感讓音樂設計者討了個巧,因為音樂本身就是美的,所以改編時會相對輕松一些,更何況設計者還是中國新民樂的前輩卞留念,而這個前輩為這么一個大型節目還準備了三年多。
從今天的閉幕式音樂之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種交融式的音樂改編手法的確很受人歡迎,尤其在廣場狂歡的美學領域,這種大眾化、視覺化、感官刺激化的做法更是讓大眾為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于是乎,宏大的音樂,成功的奧運。借著奧運閉幕式的平臺,這種民族音樂的新樣式必然又將繼續紅火下去。
中西合璧
縱觀整個閉幕式的音樂運用,中國的音樂和樂器只是其中一部分,另外還有交響樂等西方音樂。因此,中西合璧也可以說是閉幕式音樂的一大特點。
古今交融
由于運用了大量高科技,傳統音樂以新的形式出現,除了聽覺上的宏大氣派以外,因為結合了相當有技術含量的視覺化傳播技術,整個閉幕式給觀眾帶來了相當大的震撼。
盡管,從純形式上而言,傳統音樂的線條美感讓音樂設計者討了個巧,因為音樂本身就是美的,所以改編時會相對輕松一些,更何況設計者還是中國新民樂的前輩卞留念,而這個前輩為這么一個大型節目還準備了三年多。
從今天的閉幕式音樂之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這種交融式的音樂改編手法的確很受人歡迎,尤其在廣場狂歡的美學領域,這種大眾化、視覺化、感官刺激化的做法更是讓大眾為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于是乎,宏大的音樂,成功的奧運。借著奧運閉幕式的平臺,這種民族音樂的新樣式必然又將繼續紅火下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