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藝考濟南考區,哪個學校招文化產業管理、廣播電視編導等專業,它前面的隊伍一定會排得很長。
今年,山東藝考首次降溫,而藝術文化類文化藝術傳播、文化產業管理、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藝術學考生人數,卻較去年增加萬人,報名人數將近 萬人。高校招辦有關負責人認為,當前藝文類招生正重走美術類膨脹的老路。
是什么讓藝文類的報考如此火爆?
火爆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警惕
藝文類重走美術類膨脹老路
家在濟南郊區的史先生,昨日來替他妹妹報考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俺妹妹才學了一個月,也就是兩本教科書,學校讓孩子改(學藝術),孩子就改了,我們莊稼人不懂這個,也做不了主。”他說。 今年,在經過7年的連續膨脹后,山東藝考出現“拐點”,報名人數為16.1萬人,比去年減少了8000人。山東藝考在降溫,藝文類的考生卻反向膨脹,報名人數接近6萬人,比去年增加了2萬人。同樣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駐濟高校的報名錄取比例非常驚人,山師約為55:1,山經約為70:1,濟大約為65:1。
今年山工藝本科錄取比例約為10:1。該校今年招1500名本科生、500名專科生,省內報名人數為1.5萬人。“2005年那種扎堆報名的情況并不正常,今年我們的本科錄取比例為10:1,從選拔人才上來說,這個比例正合適。”山工藝教務處處長董占軍對記者說。“藝考生總數減少,藝術文化類考生反而增加了2萬人,是不是可以說,藝術文化類正在走前幾年美術類快速膨脹的老路?”對記者這一觀點,董占軍表示贊同。
在山東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院長田川流的眼中,文化產業管理等藝文類專業,是適應時代的需求而生的,具有積極意義。但山東的藝文類考生達到近6萬人,他認為“不正常”,“2萬人足夠了!省內高校才招1030人呢!”
現實藝文類本科錄取率僅10%
山東報考藝術文化類的考生接近6萬人,那么分在他們頭上的招生計劃有多少呢?
2008年,在我省招藝術文化類考生的高校一共有67所,招生計劃為4903人。
我省有8所高校招藝術文化類專業,總計劃為1030人。省外高校的招生情況比較復雜,明確標明在山東投放的藝文類招生計劃有1618個;在全國投放的藝文類招生計劃(包含山東)的有2255個。
近6萬名考生去搶4903個招生計劃,這樣算來,藝文類的錄取比例僅為10%左右。而根據省招考院2007年8月18日公布的數據,我省2007年的普通高考錄取率達到63.4%,本科錄取率為27.7%,藝術類的本科錄取率為24.8%。藝文類的錄取比例連我省本科錄取率和藝術類本科錄取率的一半還未達到。
分析
招生膨脹背后利益之爭
藝文類招生的急劇膨脹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原因一:分數相對較低、內容簡單容易突擊
“我們去年藝文類的錄取分數線,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達到517分,省內其他高校的分數也就在500分左右。這就對考生有誘惑力,原來憑文化課成績上不了本科學校,通過考藝術文化類就能上了。分數低,這對考生永遠都有吸引力。”田川流分析說。
記者了解到,文化管理類的考試內容多為“影視評論”、“藝術理論知識”、“藝術基礎知識”、“藝術評論”、“文藝評論”、“文化藝術基礎知識”等,盡管名稱不同,但內容趨同,均為“藝術知識”和“評論”。
同時,因為藝術文化類屬于藝考范疇,考生可以在15天時間內考七八所學校,即使撞大運,也能拿到藝考專業合格證。
原因二:高校爭食藝文類大蛋糕
田川流認為,文化產業管理等藝文類專業,是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應運而生的,卻是“最不成熟的專業”。一些高校匆匆上馬,相關的師資、課程并不完善。
在采訪中,一高校資深人士對文化產業管理的報名火爆不以為然:“某高校招文化產業管理學生,報了六七千人,他們哪兒有師資?其實是邀請我們的在校研究生去給他們的本科生上主課!” “藝術文化類這個‘大蛋糕’太大了,大家都在吃。”田川流說,高校為了建立完備的學科架構,會上文化產業管理等專業,由于藝術類專業的收費較高,不排除個別高校背后有利益驅動。
原因三:藝考培訓背后的黑色利益鏈條
“那個中學的校長就很好,我給他回扣,人家不要,把回扣讓利于學生,把學生的學費減了200元。”采訪中,一培訓學校校長對記者說。
但,這種情況極少。
2006年,本報組織濟南市的40多家正規藝考培訓學校召開藝考培訓論壇,記者曾建議,藝考培訓學校聯合聲明“拒絕回扣、抵制回扣、凈化藝考環境”。但九成培訓學校校長直搖頭,“大家都給,我們不給的話,培訓班就辦不成了!”
記者曾對濟南市的正規培訓班和無證培訓班進行調查,發現高額回扣已成為藝考培訓行業的“潛規則”,部分中學的校長、級部主任或者老師通過介紹自己的學生到藝考培訓班學習,“買賣”學生,賺取自己學生的黑心錢。
反思
藝文類該何去何從?
田川流說,學文化產業管理的學生,其實是一種復合型人才,他們學文學、懂藝術、懂管理,是我國文化建設需要的人才。但由于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并不發達,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并不高。
記者了解到,設有“山東省文化產業研究基地”的山東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有一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普通高考招生。他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和現代產業理念及經營技能的復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為國家文化資源的有效管理、文化市場的科學運營和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高層次的專業人才。
一教育人士認為,藝文類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泡沫,是因為它被歸為藝考范疇。如果文化產業管理等藝文類專業歸入普通高考,在高考指揮棒的調節下,藝文類專業的報考會歸于正常。
今年,山東藝考首次降溫,而藝術文化類文化藝術傳播、文化產業管理、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文學、藝術學考生人數,卻較去年增加萬人,報名人數將近 萬人。高校招辦有關負責人認為,當前藝文類招生正重走美術類膨脹的老路。
是什么讓藝文類的報考如此火爆?
火爆背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警惕
藝文類重走美術類膨脹老路
家在濟南郊區的史先生,昨日來替他妹妹報考廣播電視編導專業。“俺妹妹才學了一個月,也就是兩本教科書,學校讓孩子改(學藝術),孩子就改了,我們莊稼人不懂這個,也做不了主。”他說。 今年,在經過7年的連續膨脹后,山東藝考出現“拐點”,報名人數為16.1萬人,比去年減少了8000人。山東藝考在降溫,藝文類的考生卻反向膨脹,報名人數接近6萬人,比去年增加了2萬人。同樣是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駐濟高校的報名錄取比例非常驚人,山師約為55:1,山經約為70:1,濟大約為65:1。
今年山工藝本科錄取比例約為10:1。該校今年招1500名本科生、500名專科生,省內報名人數為1.5萬人。“2005年那種扎堆報名的情況并不正常,今年我們的本科錄取比例為10:1,從選拔人才上來說,這個比例正合適。”山工藝教務處處長董占軍對記者說。“藝考生總數減少,藝術文化類考生反而增加了2萬人,是不是可以說,藝術文化類正在走前幾年美術類快速膨脹的老路?”對記者這一觀點,董占軍表示贊同。
在山東藝術學院藝術文化學院院長田川流的眼中,文化產業管理等藝文類專業,是適應時代的需求而生的,具有積極意義。但山東的藝文類考生達到近6萬人,他認為“不正常”,“2萬人足夠了!省內高校才招1030人呢!”
現實藝文類本科錄取率僅10%
山東報考藝術文化類的考生接近6萬人,那么分在他們頭上的招生計劃有多少呢?
2008年,在我省招藝術文化類考生的高校一共有67所,招生計劃為4903人。
我省有8所高校招藝術文化類專業,總計劃為1030人。省外高校的招生情況比較復雜,明確標明在山東投放的藝文類招生計劃有1618個;在全國投放的藝文類招生計劃(包含山東)的有2255個。
近6萬名考生去搶4903個招生計劃,這樣算來,藝文類的錄取比例僅為10%左右。而根據省招考院2007年8月18日公布的數據,我省2007年的普通高考錄取率達到63.4%,本科錄取率為27.7%,藝術類的本科錄取率為24.8%。藝文類的錄取比例連我省本科錄取率和藝術類本科錄取率的一半還未達到。
分析
招生膨脹背后利益之爭
藝文類招生的急劇膨脹主要有三個方面原因。
原因一:分數相對較低、內容簡單容易突擊
“我們去年藝文類的錄取分數線,文化產業管理專業達到517分,省內其他高校的分數也就在500分左右。這就對考生有誘惑力,原來憑文化課成績上不了本科學校,通過考藝術文化類就能上了。分數低,這對考生永遠都有吸引力。”田川流分析說。
記者了解到,文化管理類的考試內容多為“影視評論”、“藝術理論知識”、“藝術基礎知識”、“藝術評論”、“文藝評論”、“文化藝術基礎知識”等,盡管名稱不同,但內容趨同,均為“藝術知識”和“評論”。
同時,因為藝術文化類屬于藝考范疇,考生可以在15天時間內考七八所學校,即使撞大運,也能拿到藝考專業合格證。
原因二:高校爭食藝文類大蛋糕
田川流認為,文化產業管理等藝文類專業,是隨著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政策應運而生的,卻是“最不成熟的專業”。一些高校匆匆上馬,相關的師資、課程并不完善。
在采訪中,一高校資深人士對文化產業管理的報名火爆不以為然:“某高校招文化產業管理學生,報了六七千人,他們哪兒有師資?其實是邀請我們的在校研究生去給他們的本科生上主課!” “藝術文化類這個‘大蛋糕’太大了,大家都在吃。”田川流說,高校為了建立完備的學科架構,會上文化產業管理等專業,由于藝術類專業的收費較高,不排除個別高校背后有利益驅動。
原因三:藝考培訓背后的黑色利益鏈條
“那個中學的校長就很好,我給他回扣,人家不要,把回扣讓利于學生,把學生的學費減了200元。”采訪中,一培訓學校校長對記者說。
但,這種情況極少。
2006年,本報組織濟南市的40多家正規藝考培訓學校召開藝考培訓論壇,記者曾建議,藝考培訓學校聯合聲明“拒絕回扣、抵制回扣、凈化藝考環境”。但九成培訓學校校長直搖頭,“大家都給,我們不給的話,培訓班就辦不成了!”
記者曾對濟南市的正規培訓班和無證培訓班進行調查,發現高額回扣已成為藝考培訓行業的“潛規則”,部分中學的校長、級部主任或者老師通過介紹自己的學生到藝考培訓班學習,“買賣”學生,賺取自己學生的黑心錢。
反思
藝文類該何去何從?
田川流說,學文化產業管理的學生,其實是一種復合型人才,他們學文學、懂藝術、懂管理,是我國文化建設需要的人才。但由于我國目前的文化產業并不發達,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就業率并不高。
記者了解到,設有“山東省文化產業研究基地”的山東大學歷史與文化學院,有一個“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是普通高考招生。他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有縱貫古今的文化視野和現代產業理念及經營技能的復合型文化管理人才,為國家文化資源的有效管理、文化市場的科學運營和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提供高層次的專業人才。
一教育人士認為,藝文類之所以有這么大的泡沫,是因為它被歸為藝考范疇。如果文化產業管理等藝文類專業歸入普通高考,在高考指揮棒的調節下,藝文類專業的報考會歸于正常。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