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迪,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僅接受中國本土音樂教育,卻揚名國際樂壇的鋼琴家。
記者昨日獲悉,作為成長于廣東的鋼琴王子,李云迪將在10月7日,也是他25歲生日當天上午10時親臨廣州購書中心,為其自傳《中國鋼琴神話――李云迪》首發簽售,與讀者共度生日美好時光。鋼琴王子李云迪在生日當天趕赴廣州簽售,成為廣州市民關注的熱點。
當年,李云迪18歲便奪得了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震驚世界。這位天之驕子擁有人們所夢想的一切:年輕、英俊、才華、財富、名氣和榮耀。最重要的是,人們毫不懷疑他的成就所具有的分量與價值。李云迪是誰?在他身上究竟發生過什么?
在其自傳廣州首發前夕,李云迪接受了本報的獨家專訪。這位氣質瀟灑、長相英俊的年輕鋼琴家總顯得很神秘,可通過與他的對話,記者仿佛已經找到破解李云迪神話的密碼。
平民之子
李云迪告訴記者,他1982年10月7日出生在重慶大渡口區,出生證上使用的名字是李希,3歲改名李希熙,5歲正式改為李云迪。
對于李云迪而言,他的家庭背景和音樂沒有任何聯系,他的父親李川和母親張小魯都不是學音樂出身。李云迪3歲的時候,唱歌已經不能滿足他對音樂的渴望,當他在樂器店看見一架4貝司的手風琴,就被它迷住了。1987年,李云迪順利通過手風琴的五級考核,同時獲選參加了四川省“宏聲杯”少兒手風琴邀請賽,他是幼兒組年紀最小的選手,一曲《花兒與少年》使他獲得了大賽第一名。
對于7歲改學鋼琴,李云迪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6歲的時候已經拉120貝司的手風琴了,琴又大又沉,每次拉琴都是一場體能訓練。重慶夏天酷熱,因為背著琴,身上總長滿了痱子,父母心疼我,就尊重了我的選擇。再有就是我覺得手風琴的音域決定了對音樂表現空間的有限,相比之下鋼琴具有更強的表現力,而且彈鋼琴比拉手風琴舒服多了。
初戰告捷
1994年,12歲的李云迪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四川省音樂學院附中。1995年6月,剛在川音附中上初一的李云迪獲選參加美國斯特拉文斯基國際鋼琴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斯特拉文斯基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舉辦地在美國的伊利諾州。在母親和老師的陪同下,李云迪第一次踏出國門。這次出國比賽為李云迪的鋼琴人生帶來了新的機遇。
經過幾輪角逐,李云迪成為七十多名進入決賽的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李云迪準備的決賽曲目是李斯特那首難度極大的《塔蘭泰拉舞曲》,又稱“毒蛛舞曲”,這是一種快速、激烈的舞曲,演奏該曲需要彈得又快、又準、又響。李云迪將這首曲子彈得非常漂亮,評委稱他的演奏“獨具個性,富于表現,非常出色”,同時也贏得了斯特拉文斯基女兒的關注和稱贊。最終,李云迪獲得了大賽第三名。
南下深圳
回顧李云迪音樂之路的最初幾年,不難發現他的確有幾分幸運:很偶然走進音樂,在恰當的時機轉學鋼琴,遇到最好的老師,學琴4年便獲得參加全國比賽的機會,13歲參加國際大賽。在決定命運的重大轉折上,他都如有神助般地做出最正確的判斷,跟隨恩師但昭義南下深圳應該說是他最成功的抉擇之一。
廣東以其固有的務實作風為天才成長提供了充沛的陽光和良好的空間,李云迪很快就適應了深圳,在給重慶好朋友的信中,他寫道:我由衷地喜歡深圳,這里純凈蔚藍的天空總是給予我無盡的藝術靈感。
對李云迪而言,但老師的每一堂課都像施肥一樣讓他的音樂得到自由的發展空間,每一堂課下來,他幾乎都能挖掘出對音樂作品新的理解和感受。他對鋼琴的駕馭越來越游刃有余,在鋼琴演奏方面的發展表現出十分全面的可塑性,在廣闊與縱深方面取得了令人驚訝的平衡,而他的彈奏都能得到但老師的肯定。
決戰華沙
2000年1月24日,李云迪由國家文化部選派,赴波蘭華沙參加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這屆大賽于10月4日至19日在華沙舉行,通過錄音帶申請參賽的有256人,經過預審獲得參賽資格的有98名,分別來自意大利、德國、白俄羅斯、美國、阿根廷、日本等23個國家,所有參賽者均有獲獎背景,李云迪又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第一輪初賽為期5天,要求每位選手進行約25分鐘的演奏。10月9日,李云迪終于在肖邦大賽中亮相,彈奏的曲目是《A小調半音階練習曲》。他對每一個音符都給予充分的重視,像傳達神諭一般不敢有絲毫的疏漏,演奏猶如水銀瀉地,讓每一個音都提煉出詩化的色彩。最終,李云迪被認為是初賽表現最出色的選手。
第二輪10月11日至14日分4天進行,被稱為“鋼琴界大祭司”的阿格里奇此時加入了評審團,她的出現引起了轟動,這位以嚴苛出名的評委讓人們更加確信了比賽的含金量。第二輪比賽他演奏了諧謔曲、搖籃曲、圓舞曲以及大波蘭舞曲。
三輪比賽下來,李云迪的積分排到了第一,他和曾是同門師姐的陳薩以及來自阿根廷的弗利特、俄羅斯的科布爾、日本的佐藤三日、意大利的諾澤進入了決賽,刷新了40年來我國選手無緣入圍的歷史。激動人心的決賽在10月18日、19日兩天舉行。李云迪最后一個出場,他選擇的曲目是肖邦的《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凌晨1點,按慣例由評委會主席宣布比賽結果,而這個結果顯然最無懸念,沒等宣布第一名,獲得大賽第三名的俄羅斯選手已經把李云迪高高舉了起來,所有人都發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為他們心目中企盼了15年的“肖邦”慶祝――李云迪以他精湛的演奏奪得第14屆肖邦鋼琴比賽金獎,成為開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金獎得主,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一夜之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李云迪身上,少年一戰成名。
本報記者對話李云迪:
音樂永遠不是競賽,就如我與郎朗
“這本書是對我個人的澄清”
廣州日報:你還很年輕,雖然獲得了古典樂界的肯定,但出傳記似乎早了點。為什么選擇此時出版個人傳記?
李云迪:音樂對我來說是一生的事情,未來的路仍然很長,這個傳記只是我人生中一個片斷的總結。我曾對傳記作者說過,在所有關于我的報道中幾乎沒有一個能完全觸及我本質的,這本書算是對我個人的一個澄清。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期出版個人傳記是因為我覺得現在的我無論從個性角度還是從音樂角度上都趨于成熟,現在我希望將我的經歷和肖邦大賽后的學習過程做一個回顧,與大家來分享我對音樂的認知,希望大家能從這本書中了解到我對音樂的感受,對鋼琴的理解,了解這些年來我經歷過的一些重要的音樂事件,了解我在音樂中的成長,然后得到我的音樂性和個性。
“從不曾背叛過鋼琴”
廣州日報:大家都知道你有一個嚴厲的母親,就像郎朗有一個嚴厲的父親一樣。如果沒有母親的嚴格要求和全身心地付出,你會選擇鋼琴嗎?
李云迪:應該說母親是我鋼琴生涯中最重要的人物,沒有她最初的引導和嚴格要求,也許我不會這么順利地踏上鋼琴之路,但我必須強調的是我熱愛鋼琴。對于是否會選擇鋼琴,這個問題我在書中已經作了回答,對我來說做這種假設也是對鋼琴的背叛。
廣州日報:中國鋼琴家的一個軟肋是人文基礎的缺失,畢竟像傅聰那樣有家學淵源的人太少,大部分人從小學琴,時間都被練琴占用了,沒有時間接觸廣泛的人文知識。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李云迪:的確,包括鋼琴在內的任何藝術都需要有人文修養的底蘊,這需要一生的積累和修煉。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也是我選擇去國外繼續深造的原因。
不僅僅是接受系統完整的知識訓練,還包括運用敏感的心靈來體味和窺察世間的萬事萬物,這需要靈性和悟性。再者,音樂是一門啟智的藝術,浸淫其中會對人生有來自內心的感動和認知,作曲家將自己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悟用音樂語言傳達出來,彈奏一個經典樂曲就好像在與他們對話,在領受他們最精華的智慧。
“假如總想著和別人去比、去爭,音樂就變得渾濁了”
廣州日報:同為21世紀的鋼琴王子,你和郎朗不可避免地要被人們拿來比較,從出身,到老師,到技巧、才華、風格甚至收入等等。坦率地說,你內心對自己和郎朗之間有無比較?比得最多的是什么?
李云迪:正如我在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音樂里永遠不存在競賽,只有馬才競賽,假如總想著和別人去比、去爭,音樂就變得渾濁了。人也變得渾濁了,就會喪失自己。我覺得任何人不論做任何事都不應該有攀比心理,這是一個陷阱,而且是自己制造的。我聽過一句話說得很好,很多人都想方設法使自己幸福,但他們實際上所追求的是怎樣使自己比別人幸福。
“我遇到的老師都很出色”
廣州日報:你從小啟蒙學的是手風琴,7歲改學鋼琴,剛開始時也沒有遇上名師的指導,可是這些并未妨礙你成功。請談談名師和成功有怎樣的關系?
李云迪:我的恩師但昭義教授曾經作過一個比喻,大意是說一塊石頭怎么也孵不出來小雞,但也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出小雞。因此,我不覺得名師和成功之間有絕對必然的聯系。而且,我的手風琴老師和鋼琴啟蒙老師都不是名師,但他們卻是好老師,其實好老師對
記者昨日獲悉,作為成長于廣東的鋼琴王子,李云迪將在10月7日,也是他25歲生日當天上午10時親臨廣州購書中心,為其自傳《中國鋼琴神話――李云迪》首發簽售,與讀者共度生日美好時光。鋼琴王子李云迪在生日當天趕赴廣州簽售,成為廣州市民關注的熱點。
當年,李云迪18歲便奪得了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震驚世界。這位天之驕子擁有人們所夢想的一切:年輕、英俊、才華、財富、名氣和榮耀。最重要的是,人們毫不懷疑他的成就所具有的分量與價值。李云迪是誰?在他身上究竟發生過什么?
在其自傳廣州首發前夕,李云迪接受了本報的獨家專訪。這位氣質瀟灑、長相英俊的年輕鋼琴家總顯得很神秘,可通過與他的對話,記者仿佛已經找到破解李云迪神話的密碼。
平民之子
李云迪告訴記者,他1982年10月7日出生在重慶大渡口區,出生證上使用的名字是李希,3歲改名李希熙,5歲正式改為李云迪。
對于李云迪而言,他的家庭背景和音樂沒有任何聯系,他的父親李川和母親張小魯都不是學音樂出身。李云迪3歲的時候,唱歌已經不能滿足他對音樂的渴望,當他在樂器店看見一架4貝司的手風琴,就被它迷住了。1987年,李云迪順利通過手風琴的五級考核,同時獲選參加了四川省“宏聲杯”少兒手風琴邀請賽,他是幼兒組年紀最小的選手,一曲《花兒與少年》使他獲得了大賽第一名。
對于7歲改學鋼琴,李云迪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我6歲的時候已經拉120貝司的手風琴了,琴又大又沉,每次拉琴都是一場體能訓練。重慶夏天酷熱,因為背著琴,身上總長滿了痱子,父母心疼我,就尊重了我的選擇。再有就是我覺得手風琴的音域決定了對音樂表現空間的有限,相比之下鋼琴具有更強的表現力,而且彈鋼琴比拉手風琴舒服多了。
初戰告捷
1994年,12歲的李云迪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了四川省音樂學院附中。1995年6月,剛在川音附中上初一的李云迪獲選參加美國斯特拉文斯基國際鋼琴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斯特拉文斯基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舉辦地在美國的伊利諾州。在母親和老師的陪同下,李云迪第一次踏出國門。這次出國比賽為李云迪的鋼琴人生帶來了新的機遇。
經過幾輪角逐,李云迪成為七十多名進入決賽的選手中年齡最小的一個。李云迪準備的決賽曲目是李斯特那首難度極大的《塔蘭泰拉舞曲》,又稱“毒蛛舞曲”,這是一種快速、激烈的舞曲,演奏該曲需要彈得又快、又準、又響。李云迪將這首曲子彈得非常漂亮,評委稱他的演奏“獨具個性,富于表現,非常出色”,同時也贏得了斯特拉文斯基女兒的關注和稱贊。最終,李云迪獲得了大賽第三名。
南下深圳
回顧李云迪音樂之路的最初幾年,不難發現他的確有幾分幸運:很偶然走進音樂,在恰當的時機轉學鋼琴,遇到最好的老師,學琴4年便獲得參加全國比賽的機會,13歲參加國際大賽。在決定命運的重大轉折上,他都如有神助般地做出最正確的判斷,跟隨恩師但昭義南下深圳應該說是他最成功的抉擇之一。
廣東以其固有的務實作風為天才成長提供了充沛的陽光和良好的空間,李云迪很快就適應了深圳,在給重慶好朋友的信中,他寫道:我由衷地喜歡深圳,這里純凈蔚藍的天空總是給予我無盡的藝術靈感。
對李云迪而言,但老師的每一堂課都像施肥一樣讓他的音樂得到自由的發展空間,每一堂課下來,他幾乎都能挖掘出對音樂作品新的理解和感受。他對鋼琴的駕馭越來越游刃有余,在鋼琴演奏方面的發展表現出十分全面的可塑性,在廣闊與縱深方面取得了令人驚訝的平衡,而他的彈奏都能得到但老師的肯定。
決戰華沙
2000年1月24日,李云迪由國家文化部選派,赴波蘭華沙參加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這屆大賽于10月4日至19日在華沙舉行,通過錄音帶申請參賽的有256人,經過預審獲得參賽資格的有98名,分別來自意大利、德國、白俄羅斯、美國、阿根廷、日本等23個國家,所有參賽者均有獲獎背景,李云迪又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
第一輪初賽為期5天,要求每位選手進行約25分鐘的演奏。10月9日,李云迪終于在肖邦大賽中亮相,彈奏的曲目是《A小調半音階練習曲》。他對每一個音符都給予充分的重視,像傳達神諭一般不敢有絲毫的疏漏,演奏猶如水銀瀉地,讓每一個音都提煉出詩化的色彩。最終,李云迪被認為是初賽表現最出色的選手。
第二輪10月11日至14日分4天進行,被稱為“鋼琴界大祭司”的阿格里奇此時加入了評審團,她的出現引起了轟動,這位以嚴苛出名的評委讓人們更加確信了比賽的含金量。第二輪比賽他演奏了諧謔曲、搖籃曲、圓舞曲以及大波蘭舞曲。
三輪比賽下來,李云迪的積分排到了第一,他和曾是同門師姐的陳薩以及來自阿根廷的弗利特、俄羅斯的科布爾、日本的佐藤三日、意大利的諾澤進入了決賽,刷新了40年來我國選手無緣入圍的歷史。激動人心的決賽在10月18日、19日兩天舉行。李云迪最后一個出場,他選擇的曲目是肖邦的《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凌晨1點,按慣例由評委會主席宣布比賽結果,而這個結果顯然最無懸念,沒等宣布第一名,獲得大賽第三名的俄羅斯選手已經把李云迪高高舉了起來,所有人都發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為他們心目中企盼了15年的“肖邦”慶祝――李云迪以他精湛的演奏奪得第14屆肖邦鋼琴比賽金獎,成為開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金獎得主,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一夜之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李云迪身上,少年一戰成名。
本報記者對話李云迪:
音樂永遠不是競賽,就如我與郎朗
“這本書是對我個人的澄清”
廣州日報:你還很年輕,雖然獲得了古典樂界的肯定,但出傳記似乎早了點。為什么選擇此時出版個人傳記?
李云迪:音樂對我來說是一生的事情,未來的路仍然很長,這個傳記只是我人生中一個片斷的總結。我曾對傳記作者說過,在所有關于我的報道中幾乎沒有一個能完全觸及我本質的,這本書算是對我個人的一個澄清。
之所以選擇這個時期出版個人傳記是因為我覺得現在的我無論從個性角度還是從音樂角度上都趨于成熟,現在我希望將我的經歷和肖邦大賽后的學習過程做一個回顧,與大家來分享我對音樂的認知,希望大家能從這本書中了解到我對音樂的感受,對鋼琴的理解,了解這些年來我經歷過的一些重要的音樂事件,了解我在音樂中的成長,然后得到我的音樂性和個性。
“從不曾背叛過鋼琴”
廣州日報:大家都知道你有一個嚴厲的母親,就像郎朗有一個嚴厲的父親一樣。如果沒有母親的嚴格要求和全身心地付出,你會選擇鋼琴嗎?
李云迪:應該說母親是我鋼琴生涯中最重要的人物,沒有她最初的引導和嚴格要求,也許我不會這么順利地踏上鋼琴之路,但我必須強調的是我熱愛鋼琴。對于是否會選擇鋼琴,這個問題我在書中已經作了回答,對我來說做這種假設也是對鋼琴的背叛。
廣州日報:中國鋼琴家的一個軟肋是人文基礎的缺失,畢竟像傅聰那樣有家學淵源的人太少,大部分人從小學琴,時間都被練琴占用了,沒有時間接觸廣泛的人文知識。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李云迪:的確,包括鋼琴在內的任何藝術都需要有人文修養的底蘊,這需要一生的積累和修煉。都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也是我選擇去國外繼續深造的原因。
不僅僅是接受系統完整的知識訓練,還包括運用敏感的心靈來體味和窺察世間的萬事萬物,這需要靈性和悟性。再者,音樂是一門啟智的藝術,浸淫其中會對人生有來自內心的感動和認知,作曲家將自己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悟用音樂語言傳達出來,彈奏一個經典樂曲就好像在與他們對話,在領受他們最精華的智慧。
“假如總想著和別人去比、去爭,音樂就變得渾濁了”
廣州日報:同為21世紀的鋼琴王子,你和郎朗不可避免地要被人們拿來比較,從出身,到老師,到技巧、才華、風格甚至收入等等。坦率地說,你內心對自己和郎朗之間有無比較?比得最多的是什么?
李云迪:正如我在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音樂里永遠不存在競賽,只有馬才競賽,假如總想著和別人去比、去爭,音樂就變得渾濁了。人也變得渾濁了,就會喪失自己。我覺得任何人不論做任何事都不應該有攀比心理,這是一個陷阱,而且是自己制造的。我聽過一句話說得很好,很多人都想方設法使自己幸福,但他們實際上所追求的是怎樣使自己比別人幸福。
“我遇到的老師都很出色”
廣州日報:你從小啟蒙學的是手風琴,7歲改學鋼琴,剛開始時也沒有遇上名師的指導,可是這些并未妨礙你成功。請談談名師和成功有怎樣的關系?
李云迪:我的恩師但昭義教授曾經作過一個比喻,大意是說一塊石頭怎么也孵不出來小雞,但也不是所有的雞蛋都能孵出小雞。因此,我不覺得名師和成功之間有絕對必然的聯系。而且,我的手風琴老師和鋼琴啟蒙老師都不是名師,但他們卻是好老師,其實好老師對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