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1日晚,郎朗在北京國際音樂節上的“10首協奏曲”工程已成功完成7首。這位曾創造無數奇跡的年輕鋼琴演奏家,離這個新的創舉僅有一步之遙了。“這將是一個里程碑!”郎朗蜷縮在休息室柔軟的大沙發上,平靜地說。
“你的表現,既是自身藝術水準上一個臺階的證明,又實現了古典音樂高端票價和大眾參與的統一。”聽到這番評價,郎朗眼睛一亮。“很高興聽你這么說。其實我倒也沒想那么多,只覺得彈起來很過癮。”
郎朗志在必得,因為他有實力如此自信。前晚,郎朗與班貝格交響樂團成功演奏了莫扎特《c小調第24鋼琴協奏曲》。不過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演出前出現了一點小事故――郎朗帶錯了譜子。“我一直以為是第17鋼琴協奏曲,可樂隊排練的是第24鋼琴協奏曲。沒辦法,我只能在臨上場前現記譜子,好在我一年半前演奏過這部作品。”郎朗語氣中流露出一絲自豪,“最后的華彩樂章還是我自己編的呢!”
“我不知道今天世界上有幾人敢在一個月里,連續跟4支交響樂團合作彈10首鋼琴協奏曲,大概也只有郎朗這樣的拼命三郎才有這個膽量!”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基金會理事長余隆曾感慨。“睡得著覺嗎?”不少媒體對郎朗此舉也表示出擔憂,時常會問此類問題。“他們老問我,我就干脆說睡不著,其實是開玩笑逗他們呢,結果被登了出來。”郎朗手里玩弄著一根從禮品盒上拆下來的絲帶,像個不被大人理解的孩子。
1個月、10首鋼琴協奏曲,到底是什么概念?每首作品的樂譜,都是厚厚一摞。姑且不問彈得如何,單是把譜子背下來,彈得不出錯誤,就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說實話,真是有點累!”郎朗換了個姿勢,跪在沙發上,有點頑皮。
對郎朗而言,累,更多還來自他一貫的生活狀態――每兩天一場演出,一年100多場世界巡演,可謂馬不停蹄。“人活著不就是累嘛!我喜歡這樣,也有這個能力,別人想累還累不著呢!”郎朗開始阿Q起來。“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什么事情自己真正想明白了,就不會覺得有什么了。”
郎朗忙得連花錢的時間都沒有,有人說。“才不是呢!我最愛花錢了,我都買了好幾套房子了。”郎朗大聲笑起來,顯然是覺得這種形容很荒謬。“投資什么,都不如買房子值啊!”話語如此率真,更添幾分可愛之氣。不禁聯想到他的演奏風格,肢體語言豐富、情感表達張揚。舞臺上的郎朗、生活中的郎朗,一個人?兩個人?“我可不是‘裝’,而是‘真’,是情之所至的自然流露。”郎朗很認真。
媽媽眼里的郎朗
采訪郎朗,是前晚音樂會中場休息時,只有短短數分鐘,于是轉而“求助”朗媽。
蹦迪,唱卡拉OK,喜歡名牌服裝,喜歡周杰倫、王力宏……媽媽眼里的郎朗,與25歲的同齡人一樣,釋放年輕的激情、追逐時尚的腳步。沒時間和爸媽聊天,沒時間和朋友聚會,更沒時間交女朋友……媽媽眼里的郎朗,又與同齡人有著太多不一樣。
“我經常只能遠遠地看著他。”說這話時,朗媽眼神里分明流露出幾分傷感。“我真的挺心疼他的。他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一些東西。”和所有媽媽一樣,朗媽也希望兒子能夠結婚生子,過“正常人”的生活。然而,這個愿望目前看來是那么遙遠,她因此總是心生焦慮和遺憾。
“媽,我都快累死了,你說這是圖啥啊?”面對郎朗偶爾有之的抱怨。朗媽也是無助,只能“違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成了名人,就得付出更多,關鍵是如何在得失之間找到平衡點。
“你的表現,既是自身藝術水準上一個臺階的證明,又實現了古典音樂高端票價和大眾參與的統一。”聽到這番評價,郎朗眼睛一亮。“很高興聽你這么說。其實我倒也沒想那么多,只覺得彈起來很過癮。”
郎朗志在必得,因為他有實力如此自信。前晚,郎朗與班貝格交響樂團成功演奏了莫扎特《c小調第24鋼琴協奏曲》。不過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演出前出現了一點小事故――郎朗帶錯了譜子。“我一直以為是第17鋼琴協奏曲,可樂隊排練的是第24鋼琴協奏曲。沒辦法,我只能在臨上場前現記譜子,好在我一年半前演奏過這部作品。”郎朗語氣中流露出一絲自豪,“最后的華彩樂章還是我自己編的呢!”
“我不知道今天世界上有幾人敢在一個月里,連續跟4支交響樂團合作彈10首鋼琴協奏曲,大概也只有郎朗這樣的拼命三郎才有這個膽量!”北京國際音樂節藝術基金會理事長余隆曾感慨。“睡得著覺嗎?”不少媒體對郎朗此舉也表示出擔憂,時常會問此類問題。“他們老問我,我就干脆說睡不著,其實是開玩笑逗他們呢,結果被登了出來。”郎朗手里玩弄著一根從禮品盒上拆下來的絲帶,像個不被大人理解的孩子。
1個月、10首鋼琴協奏曲,到底是什么概念?每首作品的樂譜,都是厚厚一摞。姑且不問彈得如何,單是把譜子背下來,彈得不出錯誤,就是件比較困難的事情。“說實話,真是有點累!”郎朗換了個姿勢,跪在沙發上,有點頑皮。
對郎朗而言,累,更多還來自他一貫的生活狀態――每兩天一場演出,一年100多場世界巡演,可謂馬不停蹄。“人活著不就是累嘛!我喜歡這樣,也有這個能力,別人想累還累不著呢!”郎朗開始阿Q起來。“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什么事情自己真正想明白了,就不會覺得有什么了。”
郎朗忙得連花錢的時間都沒有,有人說。“才不是呢!我最愛花錢了,我都買了好幾套房子了。”郎朗大聲笑起來,顯然是覺得這種形容很荒謬。“投資什么,都不如買房子值啊!”話語如此率真,更添幾分可愛之氣。不禁聯想到他的演奏風格,肢體語言豐富、情感表達張揚。舞臺上的郎朗、生活中的郎朗,一個人?兩個人?“我可不是‘裝’,而是‘真’,是情之所至的自然流露。”郎朗很認真。
媽媽眼里的郎朗
采訪郎朗,是前晚音樂會中場休息時,只有短短數分鐘,于是轉而“求助”朗媽。
蹦迪,唱卡拉OK,喜歡名牌服裝,喜歡周杰倫、王力宏……媽媽眼里的郎朗,與25歲的同齡人一樣,釋放年輕的激情、追逐時尚的腳步。沒時間和爸媽聊天,沒時間和朋友聚會,更沒時間交女朋友……媽媽眼里的郎朗,又與同齡人有著太多不一樣。
“我經常只能遠遠地看著他。”說這話時,朗媽眼神里分明流露出幾分傷感。“我真的挺心疼他的。他得到了很多,也失去了一些東西。”和所有媽媽一樣,朗媽也希望兒子能夠結婚生子,過“正常人”的生活。然而,這個愿望目前看來是那么遙遠,她因此總是心生焦慮和遺憾。
“媽,我都快累死了,你說這是圖啥啊?”面對郎朗偶爾有之的抱怨。朗媽也是無助,只能“違心”地給他做思想工作――成了名人,就得付出更多,關鍵是如何在得失之間找到平衡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