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閉幕,作為歌手中最年輕的全國人大代表,陳思思接受記者采訪時暢談了民歌創新問題。陳思思說,相比于流行音樂的迅速壯大,民歌的受眾正呈日益萎縮的態勢。她想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倡導對民歌進行改革和創新,新民歌要向流行音樂吸收營養。
陳思思介紹說,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作品都是從民間音樂中吸收營養的,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行板》就是從泥工口中所唱的民歌改編而成的;普契尼歌劇則直接運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在國內,許多流傳甚廣的歌曲也都是從民歌基礎上加以發展的,如王洛賓的很多歌曲,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都是在大量吸收民間音樂素材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
陳思思表示,近年來,流行音樂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壯大。原因就在于流行音樂在形式上勇于創新,內容上直面人生,能唱出人們的心聲。此外,在旋律、節奏、和聲、曲式等音樂形態上,也注重結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強的實用性,易普及。同時,近年來的流行音樂創作還注重向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音樂借鑒,因而很受歡迎。
但是,陳思思說,民歌給人印象往往是創作面窄,配樂陳舊,甚至“土氣”。雖然原生態的民歌地方特色濃厚,體現了老百姓的真情實感,但對城市人來說缺乏包裝,難有吸引力。所以,陳思思強調,民歌必須加入流行的、時尚的甚至古典的音樂元素,去盡量接近和爭取當代年輕樂迷。比如搖滾版的《劉三姐》、薩克斯版的《茉莉花》等,就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陳思思說,不管民歌的審美和創作技法如何變幻,民歌的魂依然不會丟失。
陳思思表示,目前,她正身體力行地參與新民歌的創新。其中,她將嘗試用流行音樂元素對傳統民歌進行改造和加工,用新手法對傳統民歌進行包裝,重新配器,重新編曲,用現代方法演唱,讓民歌真正實現“全民同唱,全民同樂”。
陳思思介紹說,歷史上有很多偉大的作品都是從民間音樂中吸收營養的,比如柴可夫斯基的《如歌行板》就是從泥工口中所唱的民歌改編而成的;普契尼歌劇則直接運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在國內,許多流傳甚廣的歌曲也都是從民歌基礎上加以發展的,如王洛賓的很多歌曲,小提琴協奏曲《梁祝》等,都是在大量吸收民間音樂素材的基礎上創作而成的。
陳思思表示,近年來,流行音樂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壯大。原因就在于流行音樂在形式上勇于創新,內容上直面人生,能唱出人們的心聲。此外,在旋律、節奏、和聲、曲式等音樂形態上,也注重結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有很強的實用性,易普及。同時,近年來的流行音樂創作還注重向民族傳統文化和傳統音樂借鑒,因而很受歡迎。
但是,陳思思說,民歌給人印象往往是創作面窄,配樂陳舊,甚至“土氣”。雖然原生態的民歌地方特色濃厚,體現了老百姓的真情實感,但對城市人來說缺乏包裝,難有吸引力。所以,陳思思強調,民歌必須加入流行的、時尚的甚至古典的音樂元素,去盡量接近和爭取當代年輕樂迷。比如搖滾版的《劉三姐》、薩克斯版的《茉莉花》等,就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陳思思說,不管民歌的審美和創作技法如何變幻,民歌的魂依然不會丟失。
陳思思表示,目前,她正身體力行地參與新民歌的創新。其中,她將嘗試用流行音樂元素對傳統民歌進行改造和加工,用新手法對傳統民歌進行包裝,重新配器,重新編曲,用現代方法演唱,讓民歌真正實現“全民同唱,全民同樂”。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