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沙漢姆是目前世界上年輕一輩小提琴家中最受矚目的一位。10月21日,他在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與新加坡交響樂團聯袂上演了小提琴協奏曲《梁祝》,成為繼奧古斯丁?杜梅之后,又一位演奏此曲的世界級演奏家。
1971年出生的吉爾?沙漢姆,如今已被認為可與海菲茨、梅紐因、帕爾曼等小提琴巨匠相提并論。他的演奏技巧純熟、音色飽滿、富有光澤,同時因為他長相俊朗,一上臺,就散發出巨星氣質。沙漢姆出生在伊利諾伊州,兩歲隨家返回以色列,7歲才開始學小提琴,10歲便與耶路撒冷交響樂團和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不過沙漢姆否認自己是個音樂神童,稱自己不過運氣好,有一些不錯的機會。
17歲的沙漢姆接到來自倫敦的電話,搭著協和飛機趕去代替身體不適的伊薩克?帕爾曼,從此蜚聲國際,而在找到沙漢姆前,倫敦交響樂團打了近500次電話尋覓合適的人選。剛念完高中,沙漢姆便成為DG公司的獨家簽約藝人,為他制訂的錄音計劃超過10年。如今,他每年要開200場音樂會,與全世界的頂尖指揮和樂團合作。
采訪這類幽默善辯的巨星式人物,傳奇故事就夠聊上半天了,可當他拖著把椅子坐在你旁邊,用狡黠而又不乏天真的目光望著你,即使不說話,咧開大嘴憨憨地笑著時,那副真誠的模樣也會使你覺得他更像個“鄰家大哥哥”。演出之余,最讓沙漢姆心動的是美食,一張口,就打聽小籠包、叉燒包哪里最好吃,“我有個朋友叫王健,他告訴我上海的美食最棒,真想有機會來嘗個遍。”他對把他偶像化的各種說法都不屑一顧,對與媒體討論音樂問題沒什么興趣,總是三兩句便敷衍過去,卻對采訪者的想法充滿好奇,忙不迭地用無數小疑問打斷你,倒像他才是記者。
當沙漢姆拿小提琴當吉他彈、用以色列語與母親通電話時,你會覺得他就是個大男孩,很難想象他已經36歲了。他最愿意與你滔滔不絕的,是他溫馨的家庭生活,繪聲繪色地描述與孩子們相互追趕的場面。他的琴盒里放著十多張妻子、兒子與女兒的照片,一張張如數家珍地拿給你看,讓人不好意思再以記者的身份問這問那。“我入行早,干演奏這行很久了,現在每年只演50場巡演,剩下的時間我希望和孩子們在一起,最愛的音樂家中排行第一的,是我妻子。”
B=《外灘畫報》
G= 吉爾?沙漢姆
《梁祝》乍一聽挺老土
B:新加坡交響樂團的指揮水藍告訴我,你對《梁祝》中哭墳、化蝶之類的情節知根知底。
G:這很有意思,這部作品成為了我學習東方傳統文化的入口,我小時候從來沒聽過這首曲子。15年前,也許更久―我怎么這么老了―在香港,一個朋友胡攪蠻纏硬是要我聽這首曲子,我當時累壞了,完全沒心思,但是他執意在我面前播放。我當時覺得旋律確實挺優美,但多少有點老土,可我那位朋友卻聽得熱淚盈眶,于是,我揣摩這音樂背后一定隱藏著什么了不起的故事。
B:你演奏的《梁祝》版本真是別有風味,很有激情,甚至可以說有些狂野。
G:我研究了很多資料,包括電影版、戲劇版、二胡版,資料鋪天蓋地。我聽過包括俞麗拿在內好多人演奏的小提琴版本。我打聽故事的原委時,還聽到很多不同的說法。我確實很喜歡小提琴部分的旋律,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的對話,故事性很豐富。我感興趣的是《梁祝》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取材,我的演奏努力模仿出紹興戲的傳統韻律和節奏??也許有點過頭了?現代音樂是另一門藝術
B:你在DG公司后期錄了很多現代音樂,都是你喜歡的曲子嗎?
G:只有一些吧,有些感覺純凈的音樂,人人都喜歡的,但大多數是公司安排的,這個很復雜,涉及到與作曲家、指揮家、樂隊的合約問題。你看我這人挺乏味的,什么曲目都拉,有些饑不擇食的感覺吧。他們選我,肯定是因為絕望透頂了。
B:怎么可能呢?是因為你對年輕人的市場有吸引力吧。
G:那他們肯定搞錯了,一旦把我名字貼在唱片上,人們立刻就跑了,哈哈。他們就是用我來填補曲目單上的空缺。現代作品有些跟傳統的音樂形式很不同,傳統的音樂有戲劇性的成分,你就像一個電影演員,在講故事,但現代音樂,比如阿爾沃?帕特(Arvo Part),更像是一種裝置、一種設計,演奏者是在搭積木,有完全不同的體驗。那是另一門藝術。
B:你說過,演奏小提琴更像是一次運動,你總是習慣在舞臺上走來走去嗎?
G:我打小就這樣。我還記得小時候的演出,漫步全場,把樓下的老師急壞了,大叫“沙漢姆,小提琴是站著拉的,不是走著拉的”。我喜歡更有冒險性、趣味性、讓人振奮的東西。所有的音樂都是循規蹈矩地序曲加協奏曲加交響曲,這對古典音樂來說挺危險。
沒有經濟頭腦的CEO
B:說說你自己的廠牌Canary Classics吧,你算是CEO吧。
G:現在科技發達了,對音樂家來說,真好比翻身鬧革命。20年前錄音室里的那些大機器,現在都可以用電腦取代了,數碼錄音的效果很好,又相對便宜。只要有了作品版權,至少就有了藝術上的自由。我雇了一個倫敦的公司,替我負責管理、發行、宣傳等事宜,這個月就開始在網上銷售。
B:那將來打算怎么發展呢?
G:現在基本就是個家族事業,成員有我妹妹、我太太。公司就像個小飯店,如果你喜歡我們的食物,就請常來吃。很多音樂家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廠牌,網絡讓你很容易與觀眾接觸。
B:看來你很有經濟頭腦啊。
G:怎么可能,完全沒有。之前和一個搞前衛音樂的廠牌合作,就沒有繼續下去,所以今年5月才第一次發片,算是剛剛起步,將來等攢夠錢再錄一張,反正還沒窮到供電局跑來割斷我的電、銀行跑來要我抵押房產的地步。
B:除了拉琴外,平常大多在干嗎呢?
G:與孩子們追逐嬉戲吧,一刻不停歇,呵呵!我們家剛過完生日季,你知道嗎,我妻子、女兒和兒子的生日都集中在兩星期內。在我5歲的兒子的派對上,我們邀請了25位小朋友,兩小時后,你能想象家里的模樣嗎?簡直亂套了,哈哈!這就是我的生活,所以,基本上我是你采訪過的最爛的音樂家了吧。
1971年出生的吉爾?沙漢姆,如今已被認為可與海菲茨、梅紐因、帕爾曼等小提琴巨匠相提并論。他的演奏技巧純熟、音色飽滿、富有光澤,同時因為他長相俊朗,一上臺,就散發出巨星氣質。沙漢姆出生在伊利諾伊州,兩歲隨家返回以色列,7歲才開始學小提琴,10歲便與耶路撒冷交響樂團和以色列愛樂樂團合作。不過沙漢姆否認自己是個音樂神童,稱自己不過運氣好,有一些不錯的機會。
17歲的沙漢姆接到來自倫敦的電話,搭著協和飛機趕去代替身體不適的伊薩克?帕爾曼,從此蜚聲國際,而在找到沙漢姆前,倫敦交響樂團打了近500次電話尋覓合適的人選。剛念完高中,沙漢姆便成為DG公司的獨家簽約藝人,為他制訂的錄音計劃超過10年。如今,他每年要開200場音樂會,與全世界的頂尖指揮和樂團合作。
采訪這類幽默善辯的巨星式人物,傳奇故事就夠聊上半天了,可當他拖著把椅子坐在你旁邊,用狡黠而又不乏天真的目光望著你,即使不說話,咧開大嘴憨憨地笑著時,那副真誠的模樣也會使你覺得他更像個“鄰家大哥哥”。演出之余,最讓沙漢姆心動的是美食,一張口,就打聽小籠包、叉燒包哪里最好吃,“我有個朋友叫王健,他告訴我上海的美食最棒,真想有機會來嘗個遍。”他對把他偶像化的各種說法都不屑一顧,對與媒體討論音樂問題沒什么興趣,總是三兩句便敷衍過去,卻對采訪者的想法充滿好奇,忙不迭地用無數小疑問打斷你,倒像他才是記者。
當沙漢姆拿小提琴當吉他彈、用以色列語與母親通電話時,你會覺得他就是個大男孩,很難想象他已經36歲了。他最愿意與你滔滔不絕的,是他溫馨的家庭生活,繪聲繪色地描述與孩子們相互追趕的場面。他的琴盒里放著十多張妻子、兒子與女兒的照片,一張張如數家珍地拿給你看,讓人不好意思再以記者的身份問這問那。“我入行早,干演奏這行很久了,現在每年只演50場巡演,剩下的時間我希望和孩子們在一起,最愛的音樂家中排行第一的,是我妻子。”
B=《外灘畫報》
G= 吉爾?沙漢姆
《梁祝》乍一聽挺老土
B:新加坡交響樂團的指揮水藍告訴我,你對《梁祝》中哭墳、化蝶之類的情節知根知底。
G:這很有意思,這部作品成為了我學習東方傳統文化的入口,我小時候從來沒聽過這首曲子。15年前,也許更久―我怎么這么老了―在香港,一個朋友胡攪蠻纏硬是要我聽這首曲子,我當時累壞了,完全沒心思,但是他執意在我面前播放。我當時覺得旋律確實挺優美,但多少有點老土,可我那位朋友卻聽得熱淚盈眶,于是,我揣摩這音樂背后一定隱藏著什么了不起的故事。
B:你演奏的《梁祝》版本真是別有風味,很有激情,甚至可以說有些狂野。
G:我研究了很多資料,包括電影版、戲劇版、二胡版,資料鋪天蓋地。我聽過包括俞麗拿在內好多人演奏的小提琴版本。我打聽故事的原委時,還聽到很多不同的說法。我確實很喜歡小提琴部分的旋律,女主人公與男主人公的對話,故事性很豐富。我感興趣的是《梁祝》對中國民族樂器的取材,我的演奏努力模仿出紹興戲的傳統韻律和節奏??也許有點過頭了?現代音樂是另一門藝術
B:你在DG公司后期錄了很多現代音樂,都是你喜歡的曲子嗎?
G:只有一些吧,有些感覺純凈的音樂,人人都喜歡的,但大多數是公司安排的,這個很復雜,涉及到與作曲家、指揮家、樂隊的合約問題。你看我這人挺乏味的,什么曲目都拉,有些饑不擇食的感覺吧。他們選我,肯定是因為絕望透頂了。
B:怎么可能呢?是因為你對年輕人的市場有吸引力吧。
G:那他們肯定搞錯了,一旦把我名字貼在唱片上,人們立刻就跑了,哈哈。他們就是用我來填補曲目單上的空缺。現代作品有些跟傳統的音樂形式很不同,傳統的音樂有戲劇性的成分,你就像一個電影演員,在講故事,但現代音樂,比如阿爾沃?帕特(Arvo Part),更像是一種裝置、一種設計,演奏者是在搭積木,有完全不同的體驗。那是另一門藝術。
B:你說過,演奏小提琴更像是一次運動,你總是習慣在舞臺上走來走去嗎?
G:我打小就這樣。我還記得小時候的演出,漫步全場,把樓下的老師急壞了,大叫“沙漢姆,小提琴是站著拉的,不是走著拉的”。我喜歡更有冒險性、趣味性、讓人振奮的東西。所有的音樂都是循規蹈矩地序曲加協奏曲加交響曲,這對古典音樂來說挺危險。
沒有經濟頭腦的CEO
B:說說你自己的廠牌Canary Classics吧,你算是CEO吧。
G:現在科技發達了,對音樂家來說,真好比翻身鬧革命。20年前錄音室里的那些大機器,現在都可以用電腦取代了,數碼錄音的效果很好,又相對便宜。只要有了作品版權,至少就有了藝術上的自由。我雇了一個倫敦的公司,替我負責管理、發行、宣傳等事宜,這個月就開始在網上銷售。
B:那將來打算怎么發展呢?
G:現在基本就是個家族事業,成員有我妹妹、我太太。公司就像個小飯店,如果你喜歡我們的食物,就請常來吃。很多音樂家都有了自己的獨立廠牌,網絡讓你很容易與觀眾接觸。
B:看來你很有經濟頭腦啊。
G:怎么可能,完全沒有。之前和一個搞前衛音樂的廠牌合作,就沒有繼續下去,所以今年5月才第一次發片,算是剛剛起步,將來等攢夠錢再錄一張,反正還沒窮到供電局跑來割斷我的電、銀行跑來要我抵押房產的地步。
B:除了拉琴外,平常大多在干嗎呢?
G:與孩子們追逐嬉戲吧,一刻不停歇,呵呵!我們家剛過完生日季,你知道嗎,我妻子、女兒和兒子的生日都集中在兩星期內。在我5歲的兒子的派對上,我們邀請了25位小朋友,兩小時后,你能想象家里的模樣嗎?簡直亂套了,哈哈!這就是我的生活,所以,基本上我是你采訪過的最爛的音樂家了吧。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