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6日晚,被稱為“世界最年輕鋼琴大師”的郎朗在黃龍體育館開奏,好不容易適應了在“大場面”下聽鋼琴的杭州觀眾,集體拜倒在郎朗生動的“Live show(現場秀)”下。除了用神奇的十指將《黃河》、《降B大調奏鳴曲》等旋律送入每個人的耳膜,郎朗在舞臺上肢體動作的數量,幾乎超出了跟前那架施坦威的琴鍵數。
不過,昨晚最辛苦的當屬現場的琴童家長,一會兒記筆記,一會兒伺候孩子上廁所,相當糾結。
彈奏水平名不虛傳
觀眾沉浸其中忘了鼓掌
對于習慣了“劇院模式”的杭州人來說,走進體育館聽鋼琴演奏,不得不克服些心理障礙。就在臨開場前,還有觀眾在私下里議論:“上次黎明開演唱會都聽不清楚,這次到底行不行啊?”不過,隨后出場的郎朗立即用行動作出了回答。
開場曲是著名的《黃河》,從通道走出的郎朗一身金色西裝,頗有巨星“范兒”地朝四周看臺揮手致意,在鋼琴前坐定后,他還不忘跟身前的指揮卞祖善聊上幾句,神情異常放松。不過,從郎朗手指落下的瞬間開始,昂揚的旋律就如同洶涌的黃河水般咆哮而出,時而婉約低吟,時而如泣如訴,隨著郎朗落指的頻率越來越快,現場觀眾的情緒也迅速“決堤”。當最后一個音符被敲下后,全場掌聲雷動。
澎湃的“中國風”結束后,郎朗特意在下半場開始階段走起“西洋柔情路線”,隨著其飛龍舞鳳的手指,莫扎特絲絲入扣的《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緩緩響起,此時的郎朗,突然像極了一個在舞臺中央喃喃自訴的紳士,所有珠落玉盤的音符,都成了他最具詩意的“情話”。有時候,一曲奏畢,臺下往往還是一片沉寂,仿佛每個人都生怕打破了這種唯美的頻率,甚至忘了鼓掌,直到過去四五秒鐘,掌聲才從四面八方響起,繼而匯聚如潮。
郎朗肢體語言豐富
演奏會成了他的個人秀
有人評價說:“郎朗從來不是在彈鋼琴,而是在享受鋼琴?!弊蛲恚缤縿e林般多變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也成了印證此論點的“最佳論據”。
幾乎每彈奏一首曲子,郎朗的表情總會“走在手指前面”,一會兒若有所思,一會兒欣喜若狂,一會兒又作出恍然大悟狀,而之后流瀉出來的樂段,往往與“開路”的表情相得益彰,形成呼應。最典型的莫過于彈奏《黃河》的最后一個樂章,情緒推到高潮處,除了落指處有雷霆萬鈞之感,郎朗從臉到脖子到身體再到雙腿,都在有節律地抖動,嘴里甚至還念念有詞,“莫非這就是所謂的‘人琴合一’?”一位同行剛剛感嘆完,郎朗就一個乾坤大甩臂,臉幾乎要貼到琴鍵上。
郎朗豐富的舞臺表現力讓很多家長如獲至寶,扛起DV或相機對著大屏幕猛拍手部特寫:“看見沒?以后練琴,千萬別再坐得筆挺了,要拿出點激情來,曉得哇?”一位家長邊拍邊向兒子傳授心得。
琴童家長真辛苦
為取“真經”費盡心思
敢把演奏會放到6000多人的體育館,除了郎朗的人氣,廣泛的“琴童基礎”更是關鍵因素,昨天記者發現,來到現場的觀眾,有八成以上都是“二拖一”的搭配,而這其中的“二”為了讓“一”取得真經,幾乎“鞍前馬后”全方位服務。
昨天,郎朗選擇的曲目都不算短,僅一首半小時的《黃河》,就占據了整個上半場,對于平均年齡八九歲的琴童來說,并不具備應付此等時長的“定力”,15分鐘一過,就有孩子開始東張西望,甚至開始在座位方圓一米內玩耍,家長心疼票錢,通常采取“強行管制”,效果不佳者,只好忍痛從場外買來爆米花進行哄騙。
記者發現,不少認真的家長,還帶了筆記本,邊看邊記,試圖將流逝的場面轉化為文字,回家再苦心揣摩。但孩子們并不打算利用這良好的“學習環境”,隔三岔五就嚷著要去洗手間,中場休息時,體育館每個廁所外,等候孩子“如廁”的家長排起了長長的隊。
不過,昨晚最辛苦的當屬現場的琴童家長,一會兒記筆記,一會兒伺候孩子上廁所,相當糾結。
彈奏水平名不虛傳
觀眾沉浸其中忘了鼓掌
對于習慣了“劇院模式”的杭州人來說,走進體育館聽鋼琴演奏,不得不克服些心理障礙。就在臨開場前,還有觀眾在私下里議論:“上次黎明開演唱會都聽不清楚,這次到底行不行啊?”不過,隨后出場的郎朗立即用行動作出了回答。
開場曲是著名的《黃河》,從通道走出的郎朗一身金色西裝,頗有巨星“范兒”地朝四周看臺揮手致意,在鋼琴前坐定后,他還不忘跟身前的指揮卞祖善聊上幾句,神情異常放松。不過,從郎朗手指落下的瞬間開始,昂揚的旋律就如同洶涌的黃河水般咆哮而出,時而婉約低吟,時而如泣如訴,隨著郎朗落指的頻率越來越快,現場觀眾的情緒也迅速“決堤”。當最后一個音符被敲下后,全場掌聲雷動。
澎湃的“中國風”結束后,郎朗特意在下半場開始階段走起“西洋柔情路線”,隨著其飛龍舞鳳的手指,莫扎特絲絲入扣的《降B大調鋼琴奏鳴曲》緩緩響起,此時的郎朗,突然像極了一個在舞臺中央喃喃自訴的紳士,所有珠落玉盤的音符,都成了他最具詩意的“情話”。有時候,一曲奏畢,臺下往往還是一片沉寂,仿佛每個人都生怕打破了這種唯美的頻率,甚至忘了鼓掌,直到過去四五秒鐘,掌聲才從四面八方響起,繼而匯聚如潮。
郎朗肢體語言豐富
演奏會成了他的個人秀
有人評價說:“郎朗從來不是在彈鋼琴,而是在享受鋼琴?!弊蛲恚缤縿e林般多變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也成了印證此論點的“最佳論據”。
幾乎每彈奏一首曲子,郎朗的表情總會“走在手指前面”,一會兒若有所思,一會兒欣喜若狂,一會兒又作出恍然大悟狀,而之后流瀉出來的樂段,往往與“開路”的表情相得益彰,形成呼應。最典型的莫過于彈奏《黃河》的最后一個樂章,情緒推到高潮處,除了落指處有雷霆萬鈞之感,郎朗從臉到脖子到身體再到雙腿,都在有節律地抖動,嘴里甚至還念念有詞,“莫非這就是所謂的‘人琴合一’?”一位同行剛剛感嘆完,郎朗就一個乾坤大甩臂,臉幾乎要貼到琴鍵上。
郎朗豐富的舞臺表現力讓很多家長如獲至寶,扛起DV或相機對著大屏幕猛拍手部特寫:“看見沒?以后練琴,千萬別再坐得筆挺了,要拿出點激情來,曉得哇?”一位家長邊拍邊向兒子傳授心得。
琴童家長真辛苦
為取“真經”費盡心思
敢把演奏會放到6000多人的體育館,除了郎朗的人氣,廣泛的“琴童基礎”更是關鍵因素,昨天記者發現,來到現場的觀眾,有八成以上都是“二拖一”的搭配,而這其中的“二”為了讓“一”取得真經,幾乎“鞍前馬后”全方位服務。
昨天,郎朗選擇的曲目都不算短,僅一首半小時的《黃河》,就占據了整個上半場,對于平均年齡八九歲的琴童來說,并不具備應付此等時長的“定力”,15分鐘一過,就有孩子開始東張西望,甚至開始在座位方圓一米內玩耍,家長心疼票錢,通常采取“強行管制”,效果不佳者,只好忍痛從場外買來爆米花進行哄騙。
記者發現,不少認真的家長,還帶了筆記本,邊看邊記,試圖將流逝的場面轉化為文字,回家再苦心揣摩。但孩子們并不打算利用這良好的“學習環境”,隔三岔五就嚷著要去洗手間,中場休息時,體育館每個廁所外,等候孩子“如廁”的家長排起了長長的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