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校園,放眼社會”,這是中國人民大學青年民樂團的團訓,也是他們10年奮斗的目標。去年底,他們迎來了10歲生日,在北京音樂廳演奏《云南回憶》、《拉薩行》等民族管弦樂作品,與支持他們的觀眾共同度過了生日之夜。
10年前,人大校園里幾位愛好民樂的學生在食堂和宿舍樓貼出海報:“愿與同樣愛好民樂的同學結識,共組人大民樂團。”于是,十幾位同學慢慢聚在了一起,他們就是人大民樂團的開拓者。那個時候,沒有場地,沒有經費,也沒有老師,他們只能拿出自己的樂器湊在一起,盡管參差不齊,但心志卻相同。一名女生托人千里迢迢捎來了家中的古箏,一名男生找到一份總譜,還有人發現了一個舊譜臺,這一切令他們興奮不已。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四處奔走,終于在1995年被學校編進學生藝術團,成為人大名正言順的民樂團,擁有了一間簡陋的小屋,也拿到了一些30年前遺留下來的舊樂器,學校團委還幫他們請來了校外專家董錦漢老師。這年的下半年,在新生中,他們招到8個民樂人才,二胡、琵琶、琴箏,很快就組成了一支像模像樣的隊伍。去年,他們在學校為師生專場演出,齊奏、重奏、獨奏,令全校師生驚訝不已。
因為首場的效果,樂團因此得到了一筆數千元的撥款,可以買一把中胡、一把大阮、一架揚琴。第二年的演出臺下已是座無虛席。當他們正處于喜悅之中時,清華大學60多人的民樂團的演出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自己的團隊在北京高校中原來只是個小弟弟。1997年,在學校的再次扶植下,他們終于建成20多人的中型樂團。指揮家楊春林在他們的誠懇邀請下,來到樂團執棒,鄧建棟、吳玉霞、高揚等專家也定期輔導他們,樂團排練的曲目越來越難。1999年底,時值樂團4歲,他們第一次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專場音樂會。觀眾來自社會各界,許多人對這個樂團聞所未聞,但演出結束后,大家驚訝不已,一些民樂專家甚至說他們是“業余團隊,專業水平”。
進入21世紀,中國人民大學青年民樂團終于成為民樂舞臺的名團,每年在音樂廳舉辦多場音樂會,多次赴香港、臺灣巡演,中國唱片總公司為他們出版了4張專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專為他們出版了視頻光盤。
10年前,人大校園里幾位愛好民樂的學生在食堂和宿舍樓貼出海報:“愿與同樣愛好民樂的同學結識,共組人大民樂團。”于是,十幾位同學慢慢聚在了一起,他們就是人大民樂團的開拓者。那個時候,沒有場地,沒有經費,也沒有老師,他們只能拿出自己的樂器湊在一起,盡管參差不齊,但心志卻相同。一名女生托人千里迢迢捎來了家中的古箏,一名男生找到一份總譜,還有人發現了一個舊譜臺,這一切令他們興奮不已。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們四處奔走,終于在1995年被學校編進學生藝術團,成為人大名正言順的民樂團,擁有了一間簡陋的小屋,也拿到了一些30年前遺留下來的舊樂器,學校團委還幫他們請來了校外專家董錦漢老師。這年的下半年,在新生中,他們招到8個民樂人才,二胡、琵琶、琴箏,很快就組成了一支像模像樣的隊伍。去年,他們在學校為師生專場演出,齊奏、重奏、獨奏,令全校師生驚訝不已。
因為首場的效果,樂團因此得到了一筆數千元的撥款,可以買一把中胡、一把大阮、一架揚琴。第二年的演出臺下已是座無虛席。當他們正處于喜悅之中時,清華大學60多人的民樂團的演出讓他們感覺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自己的團隊在北京高校中原來只是個小弟弟。1997年,在學校的再次扶植下,他們終于建成20多人的中型樂團。指揮家楊春林在他們的誠懇邀請下,來到樂團執棒,鄧建棟、吳玉霞、高揚等專家也定期輔導他們,樂團排練的曲目越來越難。1999年底,時值樂團4歲,他們第一次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專場音樂會。觀眾來自社會各界,許多人對這個樂團聞所未聞,但演出結束后,大家驚訝不已,一些民樂專家甚至說他們是“業余團隊,專業水平”。
進入21世紀,中國人民大學青年民樂團終于成為民樂舞臺的名團,每年在音樂廳舉辦多場音樂會,多次赴香港、臺灣巡演,中國唱片總公司為他們出版了4張專輯,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專為他們出版了視頻光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