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7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fā)展中心“土風計劃”項目組主辦的“土風計劃”推薦會在北京解放軍歌劇院舉行。“土風計劃”的創(chuàng)始人及推動者、《同一首歌》詞作家陳哲表述了十年來實施民族文化“活化傳承”的成果和心愿,并將一個即將被人遺忘的民族―――普米族帶到了大家的面前。各種手工制作的工藝品以及本色的民族四弦、口弦表演讓人感受到少數民族文化中保留的獨特精氣神韻。
曾創(chuàng)作出《讓世界充滿愛》《血染的風采》的詞作家陳哲十數年來一直穿梭在祖國西南群山中,帶領著工作組記錄著一首首歌曲、一個個舞蹈,組織村寨文化傳承小組,為的是保存、延續(xù)本土文化之根。“土風計劃”就是讓這些寶貴的多樣性民族文化“活的”傳承下去。陳哲項目組領導的“普米族傳統(tǒng)文化傳習小組”是文化部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單中唯一由民間組織發(fā)起的項目。
小組由8位來自山寨的姑娘組成,最小的16歲,最大的21歲,她們以傳承普米族民間歌舞、樂器、文化等為主,同時協(xié)助陳哲工作組拉動社區(qū)年輕群體、推動村寨文化傳承。2008年1月21日,這些質樸的孩子們將在解放軍歌劇院為北京各界人士獻上兩場來自原生態(tài)的天籟之音,散發(fā)森林氣息的舞蹈和鄉(xiāng)土習俗的民風展演,讓觀眾有機會了解一個古老民族的真精神。
會上,陳哲還介紹了“土風計劃”2008年的工作和目標:著手實施全國巡展及文化巡演;為此建立北京工作基地;倡導全社會協(xié)助偏遠地區(qū)、特別是我國獨有的少小民族,組成廣泛陣線志愿者團。
曾創(chuàng)作出《讓世界充滿愛》《血染的風采》的詞作家陳哲十數年來一直穿梭在祖國西南群山中,帶領著工作組記錄著一首首歌曲、一個個舞蹈,組織村寨文化傳承小組,為的是保存、延續(xù)本土文化之根。“土風計劃”就是讓這些寶貴的多樣性民族文化“活的”傳承下去。陳哲項目組領導的“普米族傳統(tǒng)文化傳習小組”是文化部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名單中唯一由民間組織發(fā)起的項目。
小組由8位來自山寨的姑娘組成,最小的16歲,最大的21歲,她們以傳承普米族民間歌舞、樂器、文化等為主,同時協(xié)助陳哲工作組拉動社區(qū)年輕群體、推動村寨文化傳承。2008年1月21日,這些質樸的孩子們將在解放軍歌劇院為北京各界人士獻上兩場來自原生態(tài)的天籟之音,散發(fā)森林氣息的舞蹈和鄉(xiāng)土習俗的民風展演,讓觀眾有機會了解一個古老民族的真精神。
會上,陳哲還介紹了“土風計劃”2008年的工作和目標:著手實施全國巡展及文化巡演;為此建立北京工作基地;倡導全社會協(xié)助偏遠地區(qū)、特別是我國獨有的少小民族,組成廣泛陣線志愿者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