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過后,東方藝術中心一舉亮出四大低價音樂會系列。它們分門別類,貫穿全年,以低價優質凸顯文化成果全民分享的理念。今后,上海市民不但可以在浦西的上海大劇院、上海音樂廳享用“星期廣播音樂會”、“大劇院藝術課堂”等低價藝術大餐,也可以從容躍江到浦東的東方藝術中心觀賞低價的高質量演出。
市民人均觀劇數偏低
業內人士曾算過一筆賬:近年,上海每年演出場次超過一萬場,觀眾人數約六七百萬,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但從上海約1800萬市民推算,平均每人每年半場演出都看不到。無論是演出市場還是觀眾市場,都有巨大的上升空間。東藝總經理林宏鳴表示,為讓更多市民接近藝術,不應只在商業演出運作上動腦筋,更應以市民需求為本,考慮大多數人承受演出消費的能力。因此,東藝今年完整亮出四大親民系列音樂會,正是想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作一些有益嘗試。
降低門檻劇院日迎萬人
東藝的四大演出系列,包括雙周固定推出的“東方市民音樂會”,實行30元、50元、80元的親民票價;每周六東藝演奏廳的“東方雅韻―――民樂飄香”系列,只需50元;“未來大師”獨奏重奏系列和周末爵士系列音樂會,標價60元。對學生再行減價,只要花15元就可欣賞“東方市民音樂會”。
與四大演出同時展開的,還有東藝每月設定的“免費參觀日”,其中包括免費的藝術普及講座、東方文化講堂、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的免費開門排練等。據最近一次統計,向市民降低門檻后的東藝,客流最多的一天,足足接待了10730人次。周末“逛”劇場,成為市民逛商場之外的又一選擇。
高標準打造演出“菜單”
雖然價低,但四大親民音樂會的“菜單”,同樣高標準打造。2008年的“東方市民音樂會”,全年24場演出既有最受歡迎的交響樂,還包羅了民樂、管風琴、爵士樂、輕音樂、合唱、弦樂重奏等形式,國外著名樂團、演奏名家都將參與進來。每周一場的“東方雅韻”民樂精品系列,今年除了龔一、閔惠芬、馬曉暉、唐俊喬等名家加盟,還將兼容時尚與流行風格,將民族室內樂、民樂的中西對話、現代新作品等悉數納入。“未來大師”獨奏重奏系列由14場演出組成,不僅保留了去年的鋼琴獨奏、管樂五重奏,還全新加入了四手聯彈、吉他與薩克斯、鋼琴與吉他等形式。而2008年的“經典夜上?!本羰肯盗幸魳窌?4場演出“菜單”上,出現了《印度之歌》《早安布魯斯》《星空恰恰舞》等更豐富的國內外都市題材名曲。
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演藝事業發展的關鍵是“培養觀眾”,而普及音樂會的目的就在于培養更多高素養的觀眾,使全民音樂水準得以提升。東藝去年嘗試推出的親民音樂會,已收獲逾6萬人次觀眾追捧,未來必將吸引更多觀眾。
短評
撤掉無形門檻
新年伊始,上海公益演出的建設平臺又傳來佳音:浦西一流劇院繼續做大做強原有公益品牌,浦東則崛起了四大低價系列音樂會,并以“親民”為總標識。
親民,是一座城市標志性劇院應有的品質。但是一段時間來,限于各種原因,申城一流劇院設施中,不乏票價令人咋舌的世界頂尖院團演出或財大氣粗的商業租場演出,上海居住總人口中能進入一流劇院觀看演出的,所占比例還很低很低。高價成了一道無形的門檻,讓大多數市民望“門”興嘆。隨著城市經濟發展,文化公益建設提速,以及城市標志性劇院對非營利性定位的明晰,轉變正迅速出現,申城新培育的公益演出品牌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門檻“隱身”,市民欣然,因為他們有了低價進劇院的渠道;因為在以往環境不佳的普及場之外,更多人也能瀟灑步入一流劇院,欣賞到高品質音樂會。高貴的藝術絕不是“貴族藝術”的代名詞。撤掉門檻,高貴不貴,藝術終將回歸它人民性的本質。
市民人均觀劇數偏低
業內人士曾算過一筆賬:近年,上海每年演出場次超過一萬場,觀眾人數約六七百萬,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長。但從上海約1800萬市民推算,平均每人每年半場演出都看不到。無論是演出市場還是觀眾市場,都有巨大的上升空間。東藝總經理林宏鳴表示,為讓更多市民接近藝術,不應只在商業演出運作上動腦筋,更應以市民需求為本,考慮大多數人承受演出消費的能力。因此,東藝今年完整亮出四大親民系列音樂會,正是想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上作一些有益嘗試。
降低門檻劇院日迎萬人
東藝的四大演出系列,包括雙周固定推出的“東方市民音樂會”,實行30元、50元、80元的親民票價;每周六東藝演奏廳的“東方雅韻―――民樂飄香”系列,只需50元;“未來大師”獨奏重奏系列和周末爵士系列音樂會,標價60元。對學生再行減價,只要花15元就可欣賞“東方市民音樂會”。
與四大演出同時展開的,還有東藝每月設定的“免費參觀日”,其中包括免費的藝術普及講座、東方文化講堂、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的免費開門排練等。據最近一次統計,向市民降低門檻后的東藝,客流最多的一天,足足接待了10730人次。周末“逛”劇場,成為市民逛商場之外的又一選擇。
高標準打造演出“菜單”
雖然價低,但四大親民音樂會的“菜單”,同樣高標準打造。2008年的“東方市民音樂會”,全年24場演出既有最受歡迎的交響樂,還包羅了民樂、管風琴、爵士樂、輕音樂、合唱、弦樂重奏等形式,國外著名樂團、演奏名家都將參與進來。每周一場的“東方雅韻”民樂精品系列,今年除了龔一、閔惠芬、馬曉暉、唐俊喬等名家加盟,還將兼容時尚與流行風格,將民族室內樂、民樂的中西對話、現代新作品等悉數納入。“未來大師”獨奏重奏系列由14場演出組成,不僅保留了去年的鋼琴獨奏、管樂五重奏,還全新加入了四手聯彈、吉他與薩克斯、鋼琴與吉他等形式。而2008年的“經典夜上?!本羰肯盗幸魳窌?4場演出“菜單”上,出現了《印度之歌》《早安布魯斯》《星空恰恰舞》等更豐富的國內外都市題材名曲。
專家認為,目前中國演藝事業發展的關鍵是“培養觀眾”,而普及音樂會的目的就在于培養更多高素養的觀眾,使全民音樂水準得以提升。東藝去年嘗試推出的親民音樂會,已收獲逾6萬人次觀眾追捧,未來必將吸引更多觀眾。
短評
撤掉無形門檻
新年伊始,上海公益演出的建設平臺又傳來佳音:浦西一流劇院繼續做大做強原有公益品牌,浦東則崛起了四大低價系列音樂會,并以“親民”為總標識。
親民,是一座城市標志性劇院應有的品質。但是一段時間來,限于各種原因,申城一流劇院設施中,不乏票價令人咋舌的世界頂尖院團演出或財大氣粗的商業租場演出,上海居住總人口中能進入一流劇院觀看演出的,所占比例還很低很低。高價成了一道無形的門檻,讓大多數市民望“門”興嘆。隨著城市經濟發展,文化公益建設提速,以及城市標志性劇院對非營利性定位的明晰,轉變正迅速出現,申城新培育的公益演出品牌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冒”出。門檻“隱身”,市民欣然,因為他們有了低價進劇院的渠道;因為在以往環境不佳的普及場之外,更多人也能瀟灑步入一流劇院,欣賞到高品質音樂會。高貴的藝術絕不是“貴族藝術”的代名詞。撤掉門檻,高貴不貴,藝術終將回歸它人民性的本質。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