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上海大劇院的觀眾異常激動,未等演奏家彈奏完最后一個音符,便起身抱以熱烈的掌聲與歡呼聲。對于聽眾而言,這不僅僅是音樂的盛典,更是一次靈魂的洗禮。這是女鋼琴家封穎一周內的第二場個人獨奏音樂會,我堅信它即將成為中國鋼琴界乃至音樂界最關心的熱門話題之一。
演奏的曲目就能看出一個優秀的職業鋼琴家深厚的功底。兩場音樂會中,從古典主義的海頓、莫扎特的奏鳴曲到浪漫派肖邦的圓舞曲、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圓舞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從印象派的德彪西的《意象集II》到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夫耶夫的《第六鋼琴奏鳴曲》,從王建中的鋼琴改編曲目《云南民歌五首》、《百鳥朝鳳》到周龍使用現代技法創作的《五魁》。不僅如此,就連返場曲目都有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拉赫馬尼諾夫改編)、斯特勞斯《蝙蝠圓舞曲》、德彪西《煙火》、穆索爾斯基《小蚊子》、肖邦的《英雄波蘭舞曲》。如此豐富且重量級的曲目對于一位女鋼琴家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不僅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作支撐,還要求演奏者有過人的體力,并且能夠在瞬間轉換音樂的形象,把握住每部作品的風格,這也是一個極大的心理考驗。令人驚奇的是,封穎不僅全部做到了,而且她強烈的感染力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在第一場音樂會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封穎演奏的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鋼琴奏鳴曲》。在這首奏鳴曲之前,封穎演奏了一首海頓的奏鳴曲,技法嫻熟且充滿靈性,樂句的處理精致、細膩,讓人感到純樸自然且身心愉悅。當我們還沉靜于其中時,封穎幾乎還未坐定就極具爆發力地彈奏出《第六鋼琴奏鳴曲》強勁的三度下行動機,隨后雙手交替展開主題,表現出了一種野性與強悍的形象。讓人絕對想象不到的是如此鏗鏘有力的聲音竟然出自眼前這位清秀的女子之手。
記得我的師兄尼古拉×馬熱拉(俄羅斯青年鋼琴家,第四屆普羅科夫耶夫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得主)曾說過:“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鋼琴奏鳴曲》與第七首、第八首奏鳴曲被統稱為“戰爭奏鳴曲”,是作曲家九首奏鳴曲中技巧最為復雜、規模最龐大且最有深度的一首奏鳴曲。它賦有強烈的男性化特征,表現堅毅與頑強且需要“魔鬼般的爆發力”、鋼鐵般的“敲擊聲”,所以不太適合女孩子演奏。”可是封穎卻打破了這一說法,她那粗獷沉重的低音、飛速的八度音流、巨大的強弱音響幅度對比,她所迸發出的激情與堅韌將這首奏鳴曲所表現的銳利與豪邁刻畫得淋漓盡致。讓我這個曾多年留學于俄羅斯的人也不得不稱嘆道“這是真正的俄羅斯學派的演繹”。
坐在我身旁的一位曾留學于德國的鋼琴家則更加偏愛于封穎演奏的德彪西的《意象集II》。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印象派風格,其中《透過樹葉間的聲音》主要表現出遙遠的鐘聲從樹葉間傳來,它具有一種純凈的空靈感;路易×拉羅瓦認為《月落荒寺》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音像世界,精美得仿佛是語調中近乎透明的花瓣”;據說《金魚》的靈感來自一幅中國漆繪或東方刺繡,樂曲生動活潑地表現出金魚游水的美妙姿態。很多人把德彪西的鋼琴作品簡單地理解為“輕”和“飄”,造成觸鍵軟弱無力,而封穎卻如同一個十足的法國人,將法國學派的風格“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她以超強的音色控制能力,運用豐富的色彩觀念、獨特的音響構造、細膩的層次處理將聽眾帶來一種了無雜念、臻于化境的感覺。
幾位滬上的作曲家則非常推崇封穎演奏的中國作品。眾所周知,著名作曲家王建中的鋼琴改編曲在中國鋼琴曲創作史上占據著特殊的地位,其中《百鳥朝鳳》是被演奏得最多的樂曲之一。這首鋼琴曲以同名民間嗩吶曲的主題材料為基礎,融入了新的技法與思維方式,曲調優美而又親切,展現了百鳥爭鳴、歡騰雀躍的情境。從形式上來看,這首樂曲基于中國傳統音樂的多段式結構,各段的速度由慢漸快,最后達到高潮。封穎的演奏中最為成功的是將樂曲各段的銜接處理得十分自然,于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一種凌波鳧躍、氣韻生動、令人神往的意境,并且給人以純正、地道的中國風格感。而旅美作曲家周龍的代表作《五魁》是一部取材于民俗風情的作品,在寫作技法上,它大膽而謹慎的吸收運用了各種現代技法,將民間音樂材料中的獨特因素,運用現代技法加以引伸和發展,并使二者完美的結合。通過這部作品也可以看出封穎運用現代鋼琴演奏技巧駕馭現代作品的功力。她時而內在溫和,時而熱情達觀,但始終保持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喜怒而不形于色、通過寫意來傳神的藝術風格。
李斯特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可以說是讓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為之感染和稱嘆的作品。這部傳世巨作不僅開創了單樂章奏鳴曲式的先河,且龐大而復雜的結構、輝煌的技巧、色彩斑斕的和聲語匯有著前所未有的樂思表現力。體現了作曲家對人生完整而深刻的反思,并將人生的希望寄予宗教神靈的救贖之上。封穎演奏這首作品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各部分變化幅度較大,這種速度處理的用意可能是想體現作品本身厚重的內容和復雜的變化。此外她還非常強調節拍、音區、調性和織體等各方面的靈活變化,達到了細節上的豐富表現,又體現了整體上層次分明。她用一種內斂和睿智而不是瀟灑的炫技,精確的把握了作品的空間感,從而彰顯出鋼琴家超然脫俗,純凈凝練的藝術品位。
我一貫有聽完音樂會后再看節目單的習慣,這樣做是不想被音樂家的介紹及各種評論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可當我聽完封穎的音樂會后,則是急切地沖去購買了她的節目單和DVD。通過這些資料我才了解到封穎的父母是上海知青,她出生在一個新疆偏僻的小城――拜城。這里距離烏魯木齊還有足足三天三夜的路程,荒涼、貧瘠的生活環境讓這個女孩子更離不開音樂,她五歲起就開始學習鋼琴,七歲時便舉辦個人演奏會,同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諸多知名教授如程定一、范大雷、林爾耀、鄭曙星、張崇芳和吳慧芳等都曾對她有過深刻的影響以及指導。她在1995年考入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并得到阿爾多奇科可利尼大師的教導;2001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大師班,由于史無前例的優異成績,她被國際著名權威音樂機構阿爾佛雷德雷諾德授予一架德國布呂特納牌三角鋼琴作為獎勵。從2001年起,她在深造的過程中又得到了妮娜斯范特拉諾娃女士(音樂大師涅高茲的高徒)的特別指導。年輕的女鋼琴家已經取得諸多驕人的成績,她在美國贏取了著名的威廉姆卡佩爾國際鋼琴公開賽的銀獎、摘取了紐約州鋼琴公開賽以及法國“馬格麗特隆”國際大賽的桂冠。
一位世界著名鋼琴大師評價封穎“彈什么曲子像什么國家的人”,“演什么就像什么”成了她的一個顯著藝術特征,那般純粹,一塵不染。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可見她不僅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還有豐厚的專業積累和良好的藝術修養,更有對音樂事業的執著與虔誠。我們祝愿年輕的女鋼琴家封穎有更多的機會施展她的才華,同時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在世界的音樂舞臺上再創輝煌。
演奏的曲目就能看出一個優秀的職業鋼琴家深厚的功底。兩場音樂會中,從古典主義的海頓、莫扎特的奏鳴曲到浪漫派肖邦的圓舞曲、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圓舞曲》、《b小調鋼琴奏鳴曲》,從印象派的德彪西的《意象集II》到俄羅斯作曲家普羅科夫耶夫的《第六鋼琴奏鳴曲》,從王建中的鋼琴改編曲目《云南民歌五首》、《百鳥朝鳳》到周龍使用現代技法創作的《五魁》。不僅如此,就連返場曲目都有門德爾松的《仲夏夜之夢》(拉赫馬尼諾夫改編)、斯特勞斯《蝙蝠圓舞曲》、德彪西《煙火》、穆索爾斯基《小蚊子》、肖邦的《英雄波蘭舞曲》。如此豐富且重量級的曲目對于一位女鋼琴家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它不僅需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作支撐,還要求演奏者有過人的體力,并且能夠在瞬間轉換音樂的形象,把握住每部作品的風格,這也是一個極大的心理考驗。令人驚奇的是,封穎不僅全部做到了,而且她強烈的感染力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在第一場音樂會中,我個人最喜歡的是封穎演奏的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鋼琴奏鳴曲》。在這首奏鳴曲之前,封穎演奏了一首海頓的奏鳴曲,技法嫻熟且充滿靈性,樂句的處理精致、細膩,讓人感到純樸自然且身心愉悅。當我們還沉靜于其中時,封穎幾乎還未坐定就極具爆發力地彈奏出《第六鋼琴奏鳴曲》強勁的三度下行動機,隨后雙手交替展開主題,表現出了一種野性與強悍的形象。讓人絕對想象不到的是如此鏗鏘有力的聲音竟然出自眼前這位清秀的女子之手。
記得我的師兄尼古拉×馬熱拉(俄羅斯青年鋼琴家,第四屆普羅科夫耶夫國際鋼琴比賽第一名得主)曾說過:“普羅科菲耶夫的《第六鋼琴奏鳴曲》與第七首、第八首奏鳴曲被統稱為“戰爭奏鳴曲”,是作曲家九首奏鳴曲中技巧最為復雜、規模最龐大且最有深度的一首奏鳴曲。它賦有強烈的男性化特征,表現堅毅與頑強且需要“魔鬼般的爆發力”、鋼鐵般的“敲擊聲”,所以不太適合女孩子演奏。”可是封穎卻打破了這一說法,她那粗獷沉重的低音、飛速的八度音流、巨大的強弱音響幅度對比,她所迸發出的激情與堅韌將這首奏鳴曲所表現的銳利與豪邁刻畫得淋漓盡致。讓我這個曾多年留學于俄羅斯的人也不得不稱嘆道“這是真正的俄羅斯學派的演繹”。
坐在我身旁的一位曾留學于德國的鋼琴家則更加偏愛于封穎演奏的德彪西的《意象集II》。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印象派風格,其中《透過樹葉間的聲音》主要表現出遙遠的鐘聲從樹葉間傳來,它具有一種純凈的空靈感;路易×拉羅瓦認為《月落荒寺》達到了從未有過的“音像世界,精美得仿佛是語調中近乎透明的花瓣”;據說《金魚》的靈感來自一幅中國漆繪或東方刺繡,樂曲生動活潑地表現出金魚游水的美妙姿態。很多人把德彪西的鋼琴作品簡單地理解為“輕”和“飄”,造成觸鍵軟弱無力,而封穎卻如同一個十足的法國人,將法國學派的風格“原汁原味”地表現出來。她以超強的音色控制能力,運用豐富的色彩觀念、獨特的音響構造、細膩的層次處理將聽眾帶來一種了無雜念、臻于化境的感覺。
幾位滬上的作曲家則非常推崇封穎演奏的中國作品。眾所周知,著名作曲家王建中的鋼琴改編曲在中國鋼琴曲創作史上占據著特殊的地位,其中《百鳥朝鳳》是被演奏得最多的樂曲之一。這首鋼琴曲以同名民間嗩吶曲的主題材料為基礎,融入了新的技法與思維方式,曲調優美而又親切,展現了百鳥爭鳴、歡騰雀躍的情境。從形式上來看,這首樂曲基于中國傳統音樂的多段式結構,各段的速度由慢漸快,最后達到高潮。封穎的演奏中最為成功的是將樂曲各段的銜接處理得十分自然,于不知不覺中進入了一種凌波鳧躍、氣韻生動、令人神往的意境,并且給人以純正、地道的中國風格感。而旅美作曲家周龍的代表作《五魁》是一部取材于民俗風情的作品,在寫作技法上,它大膽而謹慎的吸收運用了各種現代技法,將民間音樂材料中的獨特因素,運用現代技法加以引伸和發展,并使二者完美的結合。通過這部作品也可以看出封穎運用現代鋼琴演奏技巧駕馭現代作品的功力。她時而內在溫和,時而熱情達觀,但始終保持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喜怒而不形于色、通過寫意來傳神的藝術風格。
李斯特的《b小調鋼琴奏鳴曲》可以說是讓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為之感染和稱嘆的作品。這部傳世巨作不僅開創了單樂章奏鳴曲式的先河,且龐大而復雜的結構、輝煌的技巧、色彩斑斕的和聲語匯有著前所未有的樂思表現力。體現了作曲家對人生完整而深刻的反思,并將人生的希望寄予宗教神靈的救贖之上。封穎演奏這首作品的速度不是很快,但各部分變化幅度較大,這種速度處理的用意可能是想體現作品本身厚重的內容和復雜的變化。此外她還非常強調節拍、音區、調性和織體等各方面的靈活變化,達到了細節上的豐富表現,又體現了整體上層次分明。她用一種內斂和睿智而不是瀟灑的炫技,精確的把握了作品的空間感,從而彰顯出鋼琴家超然脫俗,純凈凝練的藝術品位。
我一貫有聽完音樂會后再看節目單的習慣,這樣做是不想被音樂家的介紹及各種評論產生先入為主的印象。可當我聽完封穎的音樂會后,則是急切地沖去購買了她的節目單和DVD。通過這些資料我才了解到封穎的父母是上海知青,她出生在一個新疆偏僻的小城――拜城。這里距離烏魯木齊還有足足三天三夜的路程,荒涼、貧瘠的生活環境讓這個女孩子更離不開音樂,她五歲起就開始學習鋼琴,七歲時便舉辦個人演奏會,同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上海音樂學院附小。諸多知名教授如程定一、范大雷、林爾耀、鄭曙星、張崇芳和吳慧芳等都曾對她有過深刻的影響以及指導。她在1995年考入國立巴黎高等音樂學院,并得到阿爾多奇科可利尼大師的教導;2001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于大師班,由于史無前例的優異成績,她被國際著名權威音樂機構阿爾佛雷德雷諾德授予一架德國布呂特納牌三角鋼琴作為獎勵。從2001年起,她在深造的過程中又得到了妮娜斯范特拉諾娃女士(音樂大師涅高茲的高徒)的特別指導。年輕的女鋼琴家已經取得諸多驕人的成績,她在美國贏取了著名的威廉姆卡佩爾國際鋼琴公開賽的銀獎、摘取了紐約州鋼琴公開賽以及法國“馬格麗特隆”國際大賽的桂冠。
一位世界著名鋼琴大師評價封穎“彈什么曲子像什么國家的人”,“演什么就像什么”成了她的一個顯著藝術特征,那般純粹,一塵不染。能夠達到如此高的境界,可見她不僅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還有豐厚的專業積累和良好的藝術修養,更有對音樂事業的執著與虔誠。我們祝愿年輕的女鋼琴家封穎有更多的機會施展她的才華,同時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在世界的音樂舞臺上再創輝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