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特別的講座,一位75歲的老者,以“音樂愛好者”的身份,與杭城學子共享自己對音樂、藝術、人生的感悟。
這是一次美妙的音樂之旅,從西方經典音樂到中國優秀民樂,帶著現場聽眾暢游在藝術的海洋。
4日下午,李嵐清同志在省委副書記夏寶龍的陪同下,在浙江傳媒學院為杭城1200多名高校師生舉行“音樂?藝術?人生”講座,勉勵我省青年注重培養自身的藝術修養,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伴著同學們悠揚的歌聲,李嵐清神采奕奕地走上講臺,暢談對音樂的認識,對藝術的熱愛,對人生的理解。
李嵐清說,“藝術教育不僅能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激發人的創新靈感。”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十分重視藝術教育,深感音樂等藝術教育對科學思維的啟發作用,曾撰寫《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一書;“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提琴拉得很不錯;愛因斯坦是一位音樂“發燒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曾說自己的科學成就很多都是受音樂啟發而來……李嵐清以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展現了中外科學家的另一面。“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藝術教育,包括音樂在內的藝術教育是提高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青年作為未來的國家棟梁需要不斷提高藝術修養。”他語重心長的話語引起現場熱烈的掌聲。
對于當前年輕人喜愛通俗音樂,李嵐清形象地比喻為“精神快餐”、“零食”。他說:“通俗音樂娛樂性強、宣泄性強,音樂語言相對淺顯、歌詞直白,所以容易被年輕人接受。我并不反對年輕人喜歡通俗音樂,但作為大學生和高素質的知識分子,只喜歡通俗音樂是不夠的,還要多聽經典音樂,應當有欣賞經典音樂的能力和修養。”他認為,經典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它還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有助于開發全腦思維功能和思維多樣性,更能啟迪人的智慧。
講座中,李嵐清不時播放的經典音樂,令學生們沉醉其中,激起了青年對經典音樂的濃厚興趣。現場老師和學生演繹的經典音樂――李叔同填詞的《送別》、民間藝術家阿炳的作品《二泉映月》等節目讓學生們不禁為藝術而動容。而當李嵐清放聲高唱起我國經典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時,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音樂本身并不存在聽不聽得懂的問題,主要是好不好聽的問題。藝術并不是遙不可及,藝術殿堂人人可以享受。”李嵐清還談起了自己的篆刻愛好和新著《原來篆刻這么有趣》。他從71歲潛心治印,從此迷上了以刀代筆、以石言志,在方寸間“跳舞”的藝術,至今已經積累300多方。現場多媒體演示的大屏幕上,閃現著一枚枚由他篆刻的印章。專門為鄧小平同志篆刻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印”、“科教后勤部部長鄧小平之印”,表達了對鄧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是共產黨人的座右銘”、“科學發展觀”等印章表達了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情。“方寸之上,可以言簡意賅地表達人的豐富思想和情感。”李嵐清道出了喜愛篆刻的原由。
整個講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近3個小時里,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以他的睿智、幽默、博學,將現場師生帶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用講座的方式為推動藝術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奉獻自己的力量。“同學們,十七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你們是國家的希望,希望你們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美、更好……”殷切寄語響徹禮堂,激蕩在莘莘學子的心中。
這是一次美妙的音樂之旅,從西方經典音樂到中國優秀民樂,帶著現場聽眾暢游在藝術的海洋。
4日下午,李嵐清同志在省委副書記夏寶龍的陪同下,在浙江傳媒學院為杭城1200多名高校師生舉行“音樂?藝術?人生”講座,勉勵我省青年注重培養自身的藝術修養,努力成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伴著同學們悠揚的歌聲,李嵐清神采奕奕地走上講臺,暢談對音樂的認識,對藝術的熱愛,對人生的理解。
李嵐清說,“藝術教育不僅能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還可以激發人的創新靈感。”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十分重視藝術教育,深感音樂等藝術教育對科學思維的啟發作用,曾撰寫《科學的藝術與藝術的科學》一書;“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小提琴拉得很不錯;愛因斯坦是一位音樂“發燒友”,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曾說自己的科學成就很多都是受音樂啟發而來……李嵐清以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展現了中外科學家的另一面。“創新思維的培養離不開藝術教育,包括音樂在內的藝術教育是提高文化素質的重要內容,青年作為未來的國家棟梁需要不斷提高藝術修養。”他語重心長的話語引起現場熱烈的掌聲。
對于當前年輕人喜愛通俗音樂,李嵐清形象地比喻為“精神快餐”、“零食”。他說:“通俗音樂娛樂性強、宣泄性強,音樂語言相對淺顯、歌詞直白,所以容易被年輕人接受。我并不反對年輕人喜歡通俗音樂,但作為大學生和高素質的知識分子,只喜歡通俗音樂是不夠的,還要多聽經典音樂,應當有欣賞經典音樂的能力和修養。”他認為,經典音樂的魅力不僅在于音樂本身,它還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審美情趣,有助于開發全腦思維功能和思維多樣性,更能啟迪人的智慧。
講座中,李嵐清不時播放的經典音樂,令學生們沉醉其中,激起了青年對經典音樂的濃厚興趣。現場老師和學生演繹的經典音樂――李叔同填詞的《送別》、民間藝術家阿炳的作品《二泉映月》等節目讓學生們不禁為藝術而動容。而當李嵐清放聲高唱起我國經典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時,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音樂本身并不存在聽不聽得懂的問題,主要是好不好聽的問題。藝術并不是遙不可及,藝術殿堂人人可以享受。”李嵐清還談起了自己的篆刻愛好和新著《原來篆刻這么有趣》。他從71歲潛心治印,從此迷上了以刀代筆、以石言志,在方寸間“跳舞”的藝術,至今已經積累300多方。現場多媒體演示的大屏幕上,閃現著一枚枚由他篆刻的印章。專門為鄧小平同志篆刻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印”、“科教后勤部部長鄧小平之印”,表達了對鄧小平同志的崇敬之情。“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也是共產黨人的座右銘”、“科學發展觀”等印章表達了他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深情。“方寸之上,可以言簡意賅地表達人的豐富思想和情感。”李嵐清道出了喜愛篆刻的原由。
整個講座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近3個小時里,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以他的睿智、幽默、博學,將現場師生帶入了一個豐富多彩的藝術世界,用講座的方式為推動藝術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奉獻自己的力量。“同學們,十七大報告對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對教育事業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你們是國家的希望,希望你們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把我們國家建設得更美、更好……”殷切寄語響徹禮堂,激蕩在莘莘學子的心中。
更多: